这里是萧山 | 浙东运河(萧山段):大地史诗 千年运河②

8000年文明,星光璀璨

萧然山传奇,星火绵延

带着乡愁的频频回眸中

遇见你的前世今生

——《这里是萧山

《这里是萧山》开播啦!

如果你对萧山的历史文化 很感兴趣、很有研究,

诚挚邀请您和我们一起向所有人介绍

“这里是萧山”!

参与方式

1.发送 “这里是萧山+联系方式”到 “FM1079萧山人民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 XSFM1079

浙东运河

《这里是萧山》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本期《这里是萧山》节目

本期嘉宾

周寅

萧山区文旅局

党委委员

它,穿越千年历史,

是流动的文化长廊

它,突破限制沟通南北,

是活跃的水上动脉;

它,连接江河湖海,

是呼吸的黄金水道。

守望文化家园,传承历史文脉。本期《这里是萧山》为您讲述 浙东运河(萧山段):大地史诗 千年运河。

沈童:你好,《这里是萧山》,我是节目主持人沈童。

今天《这里是萧山》将带你走近浙东大运河(萧山段)。我们邀请到的访谈嘉宾是:萧山区文旅局 党委委员 周寅。

关于浙东大运河起点,《嘉泰会稽志》只记“入萧山县”,万历《绍兴府志》明确指出西兴,这在历代诗人的心中是十分明了的。 西陵即西兴,在杭州市萧山区西北,与杭州隔钱塘江相望。吴越时以为陵非吉语,遂改名西兴。“自古是通津”,西兴作为渡口,既是运河的起点,当然亦是运河的终点,所引诗句,不少就终点立意,极其自然。西陵作为渡口,唐代设有驿站

萧山,为萧山县治所在(建置于西汉,名余暨,新莽时改余衍,东汉复名,三国吴时改永兴,唐天宝元年(742)改名萧山),乃西兴运河流经之要地。丘丹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奉使永嘉,途经萧山,写下《萧山祗园寺》诗,怀念东晋许询、高僧昙彦和会稽太守萧詧,以示萧山的文化底蕴。陆游于孝宗淳熙七年(1180)十二月从四川东归回家途中,逗留萧山,写下《萧山》诗,在“素衣以免染京尘,一笑江边整幅巾”后,存“会向桐江谋小筑,浮家从此往来频”之设想,足见西兴运河业已成为绍兴和萧山之间的重要航道。陆游在淳熙十一年(1184)三月出游时,写下《雨中泊舟萧山县驿》诗,此县驿即梦笔驿,《嘉泰会稽志》有载:“萧山县有梦笔驿,在县东北百三十步。”次年十二月,陆游再次出游,在《舟中感怀三绝句》曰:“梦笔亭边拥鼻吟,壮图蹭蹬老侵寻。”并写下《梦笔亭》五言古风一首,说明梦笔驿在西兴运河中的地位。

周寅:京杭运河和浙东运河是通过杭州湾连接的。京杭运河主要是对内,在政治、军事、物资上发挥作用,控制、运输军队等等比较容易。浙东运河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物资上对北方进行补充。相比浙东运河,京杭运河更偏向于政治、军事上,浙东运河更倾向于经济上贸易上。

浙东运河沟通钱塘江,然后抵达宁波港口通江达海,沟通中国和世界,所以说从对外贸易、对外交流上浙东运河的意义还是比较大的。当初申遗的时候,专家组把浙东运河打包进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就是考量了这些对外经济、对外交流合作

沈童:所以在当时,咱们萧山沿浙东运河的居民,应该来说,他的生活水平和他的消费能力是不是比别的地方高很多?

周寅:当然,就是像比如说像现在高铁站周围,像机场周围,先天有这个便利性。那么我们说萧山2000年的界限,实际上这条运河是1700年多,也可以说是这条运河的发展史。我们老城区的这个黄金地段就是沿着运河两岸、沿着城河两岸,那个时候沿线都是这些商铺、酒店各种的娱乐场所,所以说是最繁华的地方。

浙东运河地处山川灵秀之地,重要的区域位置和水乡泽国主航道地位,使众多的历史人物荟萃于此。

唐代有众多文人学士闻名来越游览,这条线路大致范围为从钱塘江到西兴,之后一条经西兴运河到绍兴城;另一条从鉴湖到绍兴城,或至若耶溪,或沿东鉴湖至曹娥江,经剡溪天台山。据研究,载入《全唐诗》的来浙诗人有278人,他们沿途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成就了“浙东唐诗之路”。

南宋诗人陆游家住西兴运河近处,从少小离家到晚年家居,常泛舟运河之中,多有妙篇佳作。明清文人在浙东运河歌咏之作不断,明袁宏道“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广为传诵,清齐召南“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脍炙人口。

唐朝时,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贡献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据赵朴初先生考证,鉴真第5次赴日,最后是从越州城出发,取道浙东运河东渡的。

北宋,日本僧人成寻在《参天台五台山记》里记录了乘船从钱塘江,过萧山经古运河,一直到曹娥、嵊州新昌到天台的往返行程,记述了运河水道、山川风光、风土人情。

西兴古镇

周寅:所以这里也是养育了萧山人,萧山人的文脉所在。通过经商,通过贸易,这些富起来的萧山人,他开始要读书,开始要去科举,那么可能考科举是通过运河到北京去。我们萧山的功名最高的朱凤标,他家就住在新塘,在运河边。他家里后门出来,直接可以到河里坐船,直接通到运河,然后直接再到杭州,换船之后通过京杭运河到北京去参考,这条也是科举之路。

沈童:有了这条运河,除了经济之外啊,刚才说到的带来的往来的这个文化交流啊,然后因为当地的富庶之后,人就有精神上的追求,开始上京赶考。这些人回头也带来了先进的思想。之后发展中,沿着这条运河,也带来了红色的浪潮。

周寅:文化的传播一定是跟着经济的。就像我们现在说:路修到哪里,就富到哪里,富裕之后,人的思想就开化了,这是必然。在封建时代,比如我们说唐诗之路啊,唐代宋代的这些诗人,包括明清时代诗人。比如说他为了去我们萧山寻找贺知章的故居,他们就是沿着运河过来。他们要去天目山拜访或者缅怀先人也是通过运河走,他们沿路从京杭运河过来以后,在这个西兴渡口换船,就看到了钱塘江大潮。所以李白杜甫、陆游,就写了很多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在西兴这里上船,一路通过萧山到绍兴,再到宁波啊,到这个浙东的腹地,然后一路上他看见了美好的景色,然后他就写下了很多的诗,所以这就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由来。

这就是到了革命年代,萧山为什么是中国国家领导人最早的农民革命运动的发生地。没有这条运河,他也发动不了那么多的农民。当年沈定一,他家的运河边,他创办学校搞教育,发动农民,正是通过了这条运河,才把萧绍地区的几十万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衙前农民运动协会,然后在一夜之间各个地方都开展了对地主斗争……如果没有这条运河,他靠走路肯定是传播不了的。

当年孙中山乘“烟波画舫”拜谒大禹陵,引绍兴民众空巷迎观。周恩来在抗战危急关头,乘舟回绍兴宣传抗日,激励民众。辛亥革命前后,绍兴更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鲁迅、蔡元培等人的光辉业绩功垂史册,都是通过浙东大运河往来传播革命思想。

古代浙东运河水运发达,舟楫之行也就成为主要交通方式和习俗。

根据文献记载,越国已有专门的造船工场,还有专事管理造船的船官司、众多的造船工。各类船只的主要形制有:楼船、戈船、翼船、扁舟、方舟、舲、乘舟等。

旧时繁荣的萧绍运河

周寅:之前运河上是摇橹船,到了民国就有了有发动机的机动船,以前可能说要几天时间,有了机动船可能大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到了。

沈童:以前像这个李白、贺知章等,游经浙东运河的时候在哪个码头留下了什么诗歌,很多可能就在那儿过夜。

梦笔桥

周寅:对,因为沿线都有驿站,像我们萧山就有好几个驿站,我们最有名的就是在梦笔桥边上,相当于当时萧山县政府的招待所。他们从西兴那边这边过来,到这里刚好天黑,然后他就在这里过夜,所以我今天再找陆游的诗的时候,他好几篇诗都是夜宿梦笔驿,然后描写了当时他看到的江寺的情况,这些居民的情况。借着诗歌抒发他内心的感想。

沈童:游经浙东运河的诗人们,除了游记、日记,还有就是城山怀古诗歌。

古桥的前世今生

周寅:就是这里有几个景点非常有名。一个是西兴看钱塘潮,然后就是到城山看吴越争霸,凭吊古人。然后再到祇园寺、江寺,实际上他们都是怀着这种朝圣的心理。

因为北方人,有些很难得看到大海大潮,所以他看到了钱塘江大潮中的气势宏伟的,他会很激动地写很多诗。再到内陆,他会看到历史很悠久的寺庙,那他也是很崇敬的心理,也写下了很多诗歌。所以有人说是这个这条运河有半部全唐诗。

沈童:在2019年的时候,浙江省也出台跟旅创有关文件啊,是四条诗路,其中三条涉及到浙东运河,都是跟我们萧山相关。

四条诗路文化带

周寅:省里提出的四条诗路,实际上是我们现在的专家根据当时诗人的行动轨迹的划订了这四条路。一个是 浙东唐诗之路,还有一个是 钱塘江诗路,从钱塘江到富春江桐庐去,还有是 大运河诗路,就是沿着浙东运河走,还有一条就是 瓯江。我们萧山地理位置是比较优越,所以四条诗路有三条在这里交汇,当时萧山的位置是浙东的第一个县。你要到浙东其他地方去一定要通过萧山。

沈童:因为这条浙东运河在,加之当时南宋建都杭州,皇陵设在绍兴,所以我们这里也是南宋皇帝祭祖、丧葬必经之路。

周寅:对。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去年在抢救挖掘老岳庙,很突然的发现,老岳庙原来是宋徽宗的衣冠冢,是宋高宗南渡之后为他父亲修了一个衣冠冢,还修了一个家庙,专门迁皇族人过来守家庙,就是我们今天杜湖村这里。这个距离我们去地图上量一下发现,南宋皇城到宋徽宗庙,再到宋六陵,刚好是在一条线上,就是靠运河来连接。所以当初他们选择这个皇庙最重要的原因,我现在只是推测,是不是因为萧山位于绍兴跟杭州的中间。家庙修建之后,南宋之后的六个皇帝驾崩之后,都是通过浙东运河到绍兴皇陵,都是从南宋皇城出来经过萧山,然后到绍兴宋六陵下葬。

沈童:在那个年代咱们萧山有没有一些什么特产去通过运河输送向世界各地的?

周寅:浙东地区物产一直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当地是稻米的产区,还有酒、当地的土特产等,还是棉麻丝绸的产区。南宋时期的对外贸易,像我们的茶叶都是重要的物资,然后换取白银进来。说到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资都是产自浙江这一带的。

沈童:南宋时期,我们的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都是比较厉害的。

周寅:对,特别是南宋时期,特别发达。因为当时北方都被金国占领了,陆上丝绸之路不能用了,只能通过海上走,所以那时候的航海技术也是非常好的。当时可以说是被迫的让他去开放。但是很遗憾的是,到了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把港口都基本关停了,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港口。

运河之美,因水而生;运河文脉,依水绵延。浙东大运河是我国现存大运河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河段,也是越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流,由此孕育出的古镇名景、人文传说、风俗民情等,一直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构成大运河的文化符号。

就是这么一条充满荣耀、悲伤、力量、疲惫、对抗和记忆的河流,它记载着漫长的中国史,衍生了无数传奇和故事,写满了两岸子民的回忆……

沈童:明清对外贸易停滞了,但是对内的还是依旧。

周寅:对,内循环了。

沈童:从现有的图片资料看到,明清时期的内循环,这条浙东运河和沿河民生活也是非常热闹的。

周寅:对,远的不说,就说民国时期,我们萧山这些老字号的商店啊,这些大的企业还是有非常多,像通惠公纱厂,大昌酱园,这些很有名。

老大昌酱园

沈童:听到的很多一些,都已经变成了历史名词了,但现在其实还有一些现存的。

周寅:对对对。比如像我们萧山人都知道的通惠路。通惠路这个名字哪里来的呢?就是通惠公纱厂的名字,它就建在运河边转坝那个地方。

萧山通惠公纱厂

陈光银,涝湖村人,是我们萧山当时的实业家,公纱厂是他投资建立的,当时是浙江三大纱场之一。它的规模非常大,产品都是出口,当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得了特等奖。后来因为日本侵略之后,他的企业才被迫关闭的。今天可能企业已经没有了,但是“通惠”这两个字就是它企业的名字,所以我们现在在叫“通惠路”,但是很多萧山人都不知道,这个名字哪里来的。

再比如说我们现在这个绣衣坊,就在现在城河边上的。很多人也不知道为什么叫“绣衣坊”。它原先只是一个牌坊,皇帝官员赐的牌坊,那么,后来他这一带就成为了我们萧山裁缝集中的地方,当时老百姓这个买衣服、做衣服、买布,都要到绣衣坊去……

沈童:感谢您收听《这里是萧山》,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儿时的家园在变迁中悠悠远去

梦中的故乡在追寻中浮出水面

……

——《这里是萧山》

本期节目音频也欢迎锁定

FM107.9萧山人民广播电台收听

播出时间

首播

本周三(11月18日)

下午13:30

重播

本周日(11月22日)

上午8:00 ;下午15:00

Hash:e7aa4d2c8538d15de60f2cecdd722b53e92eaba8

声明:此文由 FM1079萧山人民广播电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