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印社 || 板桥先生的闲章及其篆刻作品赏析

前言

中国印,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种文学、绘画、书法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在古人的心目中,小小的印章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象征权位,代表个人的诚信,还能寓意吉祥,抒发文人墨客的志趣与情怀,也可以是友人之间的高雅礼品。中国印集印石之美、雕刻之美、文学之美、字法之美、章法之美于一身,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艺术宝库的艺术珍品。

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板桥是书画大家,又是扬州八怪,他一生用过150多方印章,而闲章占了三分之二。

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第八十八则咏郑板桥时说:“二百数十年来,人无论男女,年无论老幼,地无论南北,今更推而广之,国无论东西,而不知郑板桥先生之名者,未之有也。”

板桥先生如此名贯中西古今,也实在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为官十年,颇有政绩,“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题画诗》),百姓还曾为其立生祠。板桥先生是个奇人怪人,他的一生传说特多,且诙诙谐谐、奇奇怪怪,很多让人拍案捧腹,书画作品更是领异标新。

在艺术上,板桥真是个天才,于篆刻一道,板桥先生稍稍涉足,即得三昧,并已名世,被秦祖永列为七家之一,西泠印社仰贤亭中位列第四。其印名既久为其官声、诗名、书名、画名所掩,然同时又藉官声及诗书画之名,一日千里。

“二十年前旧板桥”板桥的号大过他的名。后人以为板桥的号来自了刘禹锡的诗词。错矣,其实他的号来自于家门口的一座桥名。板桥在《自叙》中交代得很清楚:“兴化有三郑氏--其一为板桥郑,居士自喜其名,故天下咸称为郑板桥云。”

“二十年前旧板桥”印文确实借用了唐人刘禹锡《杨柳枝》的诗句,全诗如下: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诗词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的凄怆情怀。“二十年旧板桥”有两方印章,一是板桥的门人朱文震刻,一是李方膺的侄儿李瞻云刻。

“海阔天空”

板桥的字画中常用这方闲章。印章为丁有煜所刻。奇怪的是丁有煜的书画作品中也可看到这方印章,形制、大小、刀法完全一样,可以断定是同一方印。丁有煜,字丽中,号双薇园主人,以竹、梅水墨画及诗、古文、篆刻闻名于世。他比板桥长13岁。乾隆二十五年,六十八岁的板桥与少年时的同学王国栋同游南通,曾在双薇园住了两天。只能推测这 方印是丁有煜用了一阵以后赠给板桥的。

“修竹吾庐”郑板桥爱竹,他刻有一方“修竹吾庐”闲章,以表现文人节操,高士情怀,他跋语云:“余家有茆屋三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咚咚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这简直不是竹庐,而是神仙洞府了,不眼红高楼大厦,华屋朱门,甘居竹庐,这位当过十年县令的休干,真是一位能享受生活的艺术家。他从竹影中窥造物之奥妙,创作之灵感,自白说:“凡吾画,无所师承,多得于红窗粉壁日光影中耳。”

“思贻父母令名”他还刻有一枚闲章,印文为“思贻父母令名”,此句印文语出《札记.内则》,“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这句话意思是,父母虽然去世了,如果要积德行善,想到这会给父母亲带来好名声和美誉,就一定会去做,如果想做坏事,想到会给父母带来羞辱,带来污点,就一定不会去做。这是古代官员的道德感,古代文人的人生观,反观时下一些官员,别说让其想到祖宗的名声,父母的毁誉,为了一点蝇头私利,个人欲望,早就连自己的脸面也不顾了。

他还有闲章“心血为炉熔铸今古”,“青藤门下牛马走”“痴绝”“师竹”“郑兰”,表达了他对艺术的刻苦追求,而“无数青山拜草庐”“鸡犬图书共一船”“乾隆东封书画史”“红雪山樵”“兰竹石癖”“放情丘壑”“老而作画”“砚田生计”“留伴烟霞”无不刻画出板桥画师的高洁情趣,风雅胸怀。

郑板桥61岁辞官归田,在家乡兴化筑一绿园,以卖画为生,又当了专业画家,他自刻一闲章曰:“富贵非吾愿。”

“闲来写幅清风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人间虽少了一介俗吏,却出了一位大艺术家。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据说,郑板桥早年学书相当刻苦,写众家字体均能神似,但终觉不足。有一次,他竟在妻子的背上划来划去,揣摩字的笔画和结构。妻子不耐烦了,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在人家的体上划什么?”这无意间说出的一语双关的话,使板桥恍然有悟:不能老在别人的体格上“规规效法”,只有在个人感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才能独领风骚。于是,他取黄庭坚之长笔划入八分,夸张其摆宕,“摇波驻节”,单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画。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求书法的画意。清人蒋士铨说他“写字如作兰,波磔奇古形翩翩”,生动地道出了“板桥体”的特质。

「版权声明」版权来自网络,转载需说明

Hash:05362a66f1687bad2564820caf9a1787aad915d5

声明:此文由 集贤文化艺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