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们所忽略的一个古代著名关隘-----潼关!

古代长安的重要的门户--潼关陕西潼关县地处关中平原东端,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东邻河南灵宝县,西连华阴市,南接洛南县西北大荔县毗邻,北与山西芮城县隔河相望,是关中的东大门,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涨、谯楼晚照、道观神钟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一、入乡随俗

古战船

潼关古战船孕育诞生于古县城附近的高桥乡、秦东镇,辐射兴盛,传承于高桥乡高桥 、税村一带,其装扮表演 以古代战船为原型,故得此名。西汉时初见雏形,明清时发展兴盛。古战船表现分为五个部分;一是流星、铁鞭开路、静场,二是竹马先行,三是古战船表演,四是舞狮舞龙,五是锣鼓助阵,渲染气氛。竹马 、战船场以彩绘、剪纸、绢花装饰,有龙、虎头像认示两阵。

踩高跷

高跷亦称“木棍上的秧歌”,五虎张“高跷”一般分为“文跷”和 “ 武翘 ” 两大类,均依照戏剧中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表演者手持各种道具,排成队列,在雄浑鼓乐的伴奏下,踩这铿锵有力的节奏,翩翩起舞,如下腰、劈叉、鹞子翻身、鲤鱼打挺、扑蝶、原地旋转360度以及叠罗汉(造型)等,精彩的表演,高难度的造型,常常博得观众的惊叹和称赞,甚至表演绝活。

背芯子

潼关南街芯子产生于古潼关南街辖区境内,同时也有邻近的少数人参加,以铁制骨架为各种装饰艺术的“芯”,承载一至数名小孩,加上动作表演,以高、险、奇、巧成为南街的一种特色艺术,深受广大群众及外国友人的喜欢。

二、聆听历史

潼关,从始建至唐代,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东汉建立初期,废秦在河南灵宝县创建的函谷关。武帝和献帝先后迁关于河南新安及弘农衡山岭。献帝又于建安年间,迁关于潼关上南门外,即今港口镇杨家庄、城北村一带。潼关之名,始自于此。其建筑情况,志书缺少记载。从其遗迹看,东起原望沟西沿,向西穿城北村至沟禁沟东岸。东西两面临沟,地势平坦而广阔。南北朝时,北周愍帝宇文觉打败东魏大将窦泰的战斗发生在这里。愍帝取胜后,改潼关为“潼谷关”。

三、华夏金城

本县秦岭地区,埋藏有金、银、铅、石墨大理石蛭石等多种矿物,分布范围较广,藏量比较丰富。据今发现北宋“崇宁三年”(1104)的矿洞石刻,大约900年前就有民开采金矿石。1980年折合年产黄金2152两,白银1397两,铅20吨,总产值26万多元。此后,进行自采自炼。到1985年生产黄金1.0万多两,白银2.35万多两,铅400多吨,总产值583万元,跨入全国生产黄金万两县行列。群众家庭氰化池、混汞碾、小球磨、氰化池772个。全县本年生产黄金突破3万两,每人平均1两以上。

四、名胜古迹

1、马超刺槐

古槐,相传是当年马超枪刺曹操时误刺的槐树。古槐原在潼关故城东大街福盛东中药店内。主杆高约5米,直径2米有余。树身有一深油,传说是被马超所刺眼。1957年,古槐遭到雷殛。后国在修建三门峡水库,掘出陈列于县文化馆。

2、十二连城

十二连城是重要的文物古迹之一,2006年05月25日,十二连城城址作为隋至唐时期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仰韶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当前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共计2040处,占全国的仰韶文化遗址数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五、潼关八景

1、雄关虎踞

雄关虎踞潼关八景之一。雄关,是指潼关故城东门的关楼。踞是蹲或坐的意思。虎踞,是指东门外麒麟山角形似一只猛虎蹲在关口。东门城楼北临黄河,面依麒麟山角,东有远望沟天堑,是从东面进关的唯一大门,峻险异常,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2、禁沟龙湫

禁沟龙湫潼关八景之二。龙湫(qiu秋),上有悬瀑,下有深潭叫做"龙湫"。禁沟龙湫景致在禁沟口石门关北面禁沟水与潼河相汇处。北距潼关故城约2公里。

3、秦岭云屏

秦岭云屏是潼关八景之三。屏,屏风。秦岭云屏,把秦岭云雾缭绕的自然的风光比作潼关的屏风。

4、中条雪案

中条雪案是潼关八景之四。中条指中条山,在今山西省。其西面端与 潼关隔黄河向望,明代时为蒲州所辖。中条雪案,指中条山清幽的雪景。

5、风陵晓渡

风陵晓渡是潼关八景之五。风陵,神话传说女娲氏之墓。位于潼关故城东门外黄河北岸河滩。风陵处的渡口叫“风陵渡”。

6、黄河春涨

黄河春涨是潼关八景之六。站在潼关城头北眺 东望,只风银光四闪的冰凌伴随着河水,汹涌而下,水于一色,眼前一叶叶冰船傲居浪头,忽高忽低,时隐时显,有的排着长队,中流争渡;有的单枪匹马,岸边徘徊。风声、水声、隆隆的冰块相撞声,威武雄壮,激荡情怀。

7、谯楼晚照

谯楼晚照是潼关八景之七。谯楼,古代建筑在城门上的楼,楼上驻兵,用以暸望,报警报时。谯楼晚照,指日落时候潼关谯楼(指西城门楼)的景致。

8、道观神钟

道观神钟是潼关八景之八。道观指道教的庙宇。道观神钟,因道观里的神钟异于一般的“神钟”而驰名。

六、战争史诗

三国时期:日期: 211年三月~九月 (共历时八个月,注:有个闰八月)地点: 关中潼关一带 结果: 曹操战胜马超、韩遂等西方群雄,压制关中 起因: 曹操欲平汉中关西诸侯认为攻打自己起兵反叛领土变更: 曹操、关中压制

抗日战争时期:一九三八年三月七日(农历二月初六)下午四点半,风雪交加,日军侵占山西永济洽河,在风陵渡赵安村炮轰潼关。潼关县城(今港口镇)烟火弥漫、血肉横飞,万座民宅被日寇的炮弹夷为废墟,城中百姓从水关城门逃到城外苏家村至南刘村,聚集地形成了两条难民沟。失去父母的儿女悲声痛哭,死了儿女的父母咬牙切齿,在侵略者飞机炮弹的呼啸中,在亲人模糊的血肉中,人们擦干眼泪,生产自救、参军支前。军民团结万众一心,依靠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潼关摆下了打击日寇侵略者的大战场。

Hash:f0908b328cdb001edba4a5338ef69bb4b424eaa8

声明:此文由 小翔2010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