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黄沙港魅力新渔都

秋风秋雨送秋凉,渔港渔村捕鱼忙。10月16日,地处江苏沿海腹地的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樯桅林立红旗招展,一艘艘大马力钢质渔轮有的在码头卸鱼,有的在整理网具,有的在加油加冰,整个港口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忙碌景象,绘就一幅“大干四季度,奋力夺全年”的全新画卷。

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沿海区位、生态资源、特色产业优势,坚持以工强镇、以港兴镇、以渔富镇,强化品牌建设支撑,积极实施“国”字号品牌创建,一举将国家重点镇、国家生态镇、国家卫生镇、国家文明中心渔港等国字号荣誉收入囊中。

沿海名镇 风情卓约

2015年11月,该镇顺利通过国家建设部的“国家重点镇”考核验收。

该镇坚持规划引领,科学推进镇村统筹建设。先后邀请北京上海等地高资质规划设计院专家参与城乡规划设计提升工作,高标准完善城镇控制性详规,渔港经济区规划和生态造纸包装园区规划,因村制宜,制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全民创业园区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用规划引领指导城乡建设工作。

按照国家重点镇建设要求,合理调整城乡建设、基本农田、工业园区、居民小区的空间布局,做到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在全县率先走出一条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新路子,已建成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入住800户的市城乡统筹示范点海丰新社区和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入住500多户的东方新社区。海丰新社区渔民居住的联体别墅群,设计新颖,风格独特,白墙蓝瓦,色彩鲜明,曾接受市组织的观摩。正在建设中的海星集中居住点占地面积130亩、规划入住250户,洋中集中居住点规划占地60亩、计划入住150户,农民住进新社区,享受都市生活已成为现实。

该镇围绕建成县城次中心的目标定位,全力建设最具时代特色、彰显渔港风貌的新港镇。主动接受新港城的辐射带动,高品位、高层次打造渔港特色小镇。已拉开“八纵八横”10平方公里集镇框架,累计新建商品房面积达30万平方米,建成盐馨花园黄金海岸、渔港新村、向阳新村等5个高品位居民小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农贸市场全面投入使用,实现城乡区域供水一体化。

生态家园 绿影婆娑

金浪拍岸,海鸥翔集;苇蒿繁盛,鹤鸣九皋,一幅生态自然,魅力迷人的美丽画卷在海滨小镇铺开。

绿色产业是创建国家生态镇的灵魂。该镇始终不渝坚持“工业强镇、环保为先”的发展理念不动摇,把高品质的生态镇创建作为最重要的实事工程,对工业企业的进入严格执行“先环评、后审批、再建设”,坚持“污染项目一个不引,超标排污企业一个不放,未环评项目一个不建”的原则,打造绿色工业经济的升级版。目前,正在形成“造船集中区”“水产品加工集中区”“渔贸市场交易区”的“三区”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具有港城特色的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环境与经济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胜达双灯公司2016年纳税总额居全县工业企业之首。近年来,该企业坚持绿色发展,全面关停稻草制浆,先后投入10亿元,新上脱墨制浆、芦苇制浆项目,废水全部达标排放。

该镇坚持把生态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高度重视农村水环境和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工作。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农村河塘整治,建立河道长效保护机制,在河沟整治过程中,疏浚大中沟8条,条排沟26条,清淤41万方,黄沙河、利民河、运棉河等3条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达到《黄沙港镇环境规划》要求。按照“见缝插绿、补绿增绿”以及“景观化、功能化”的要求,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先后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每年植树18.6万株,积极推进沟、河、坡退耕还林还草,目前全镇绿化总面积达11825亩,人均公共绿地12.94平方米,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260亩,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7.4%,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0%。已建成占地面积150亩的海韵公园,以及海滨路、育才路、东方路等5个节点绿化游园。

2014年5月获得国家生态镇奖牌,是对该镇生态创建的充分肯定。

文明渔港 魅力彰显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曾经是历史矛盾重重,一个典型的渔业乡镇,今年6月获得“国家级卫生镇”称号,实属不易。

“我原来是黄沙港海洋渔业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原企业拆迁建渔港。目前,在上海创业,过去我印象中的黄沙港是‘风刮黄沙漫天飞,雨天到处是水塘,’现在变样了,整洁的街道,平坦的柏油马路,碧海蓝天空气好,在上海时间待长了,真想多回家住住。”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陈昌标如是说。

海滨街道

风情民宿

为了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理想家园,该镇用创卫的彩笔描绘出绚丽的梦想和美好的未来。

该镇由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成立由15个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创卫领导小组,各单位、村居也建立相应的机构。镇与各单位、村居签订创卫责任状,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造浓创卫氛围。广电站开设创建专栏,利用板报、画廊刊发创卫知识,排演文艺节目,编发微信短信,悬挂宣传横幅,印发《告全镇人民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并举办千人大签名活动。成立健康教育组织,全方位推进健康教育,市民学校定期开办健教讲座,健康材料入户率达100%,全镇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学生健康知识及格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90%和80%以上。

文明劝导活动

免费健康体检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搬迁中小学校,投资500多万元创办幼儿园,目前校园环境整洁,教学设施完善,后勤供给保障全部达标。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鑫港国际农贸市场,原海堤路农贸市场修葺一新,划行归市,货畅其流。人民路、海滨路美化亮化,彰显渔港特色。镇区公厕整洁卫生,水冲式普及率达100%。先后拆除影响镇容镇貌的破旧房屋1000多平方米,农贸市场违章建筑全部清理。垃圾中转站、垃圾池、垃圾箱,按要求设置,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食品药品市场管理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公共场所、饮食服务行业进行清理整顿,从业单位持证率达100%。主干道宽阔平坦,标识齐全,后街背巷路面硬化率达100%。

黄沙港幼儿园

生态农场

海洋经济 后劲无限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黄沙港镇立足港口实际和海洋产业,全力创建国家文明中心渔港,自2015年7月,国家中心渔港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验收后,2016年又获得国家文明渔港称号。

该镇按照建成江苏沿海重要渔港的目标,国家中心渔港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建设齐头并进。渔港核心区一期占地1000亩,规划建设渔港码头作业区、水产品交易区、旅游综合服务区等五个功能区,业态建设累计投入近15亿元,已建成万吨冷库、渔政大楼、黄金海岸小区等,在建工程有水产品交易市场、加油中心、海王禅寺等项目。自2015年7月,国家中心渔港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验收后,1500米长、30米宽的水泥岸线平台,充分发挥泊船平稳,卸货方便,网具就近整理等功能,为渔船进港提供全优服务,极大地调动渔民投资海洋捕捞的积极性。近年来,该镇投资1亿多元,新更新改造大马力钢质渔轮60多艘,提高海洋捕捞设备现代化程度和海洋捕捞能力。同时,渔港核心区的配套业态不断完善,吸引大量渔船入港交易,渔港产业集聚、人气旺盛。2016年,驻港渔船突破500艘,渔货交易量达20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渔港业态建设的提速,为大力发展水产品深加工产业注入新活力。省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盐城市怡美公司,是全县创汇重点企业。该公司抓住国家中心渔港建设,渔船进港数量逐步增加,水产品深加工原料充足的机遇,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新扩冷冻库容近万吨,新上自动化烘干生产设备和鱼圆生产线,提高水产品深加工能力。仅虾皮加工出口一项,去年为港口从事海洋捕捞的渔民增加收入5000多万元。同时,还辐射带动其他企业,做足水产品深加工文章。目前,与台商合资总投资超亿元的鼎龙水产项目正在兴建,恒大水产、维昌水产、森洋水产等一批从事水产品深加工的重点企业,也都借助国家中心渔港品牌,加快企业发展,努力做强水产品深加工产业。据了解,在渔港水产品加工企业就业的工人超过2000人。

国家中心渔港南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北靠射阳商港,境内湿地资源丰富,为发展旅游服务产业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该镇抓住沿海开放开发机遇,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产业。海王禅寺项目占地50余亩,由上海逸养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目前寺庙的山门殿、大雄宝殿、客堂、66.6米高的三面黄海观音佛像已经建成。盐城嘉泰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渔人码头是渔港又一旅游配套项目,规划投资5亿元,将建成1公里观光旅游码头岸线、1公里明清风格渔港特色美食一条街和1公里步行街,重点打造渔港海鲜特色品牌,项目已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及场地平整工作。一个最具时代活力的中心渔港,独具沿海魅力的生态新城,尤具旅游发展潜力的休闲胜地将脱颖而出,日新月异。

Hash:3c164b7d98434656c407eaffa7a9259ecdba9970

声明:此文由 魅力黄沙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