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年前,此著名政治家为襄城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窦永革

900多年前,此著名政治家为襄城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老家许昌

文‖窦永革

北宋时期,有相当一部分诗人在襄城县任职、居住或者游历,他们或多或少都留下有咏襄诗词作品。这其中既有诗词大家苏轼、欧阳修、梅尧臣,也有在诗歌方面颇有建树的范纯仁、韩维、孙永等。

梅尧臣在襄城任县令期间,留下了为数不少的诗词作品,其中就有著名的《汝坟贫女》。但在咏襄诗词方面,仅就数量而言,曾在襄城县游历过的韩维应该更多一些。

韩维(1017—1098),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

韩维在北宋时期有着非常广泛的交游,与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晏殊、王安石等闻名于当时乃至后世的文人都有交往,且友情深厚。

韩维的诗歌在宋诗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其诗歌成就虽然无法与当时的文坛巨擘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相比,但这样一位与文坛有着密切联系的文人无疑对当时诗歌的流变和时代的风尚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维现存诗歌977首,题材较为广泛,咏怀、咏物、酬唱、写景、咏史均有,题材之间往往相互兼容。其中以酬唱诗所占比重较大,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日常朋友、亲人之间的往来投赠,二是同僚之间的唱和。

韩维一生当中对友情极为看重,在他与朋友互赠互答的诗歌中可以感受到他与至交好友之间心与心的至诚交流。他的这类与朋友酬唱诗不是一般的礼节性的唱和,多发自内心,充满真情实感,注重的是思想和精神的沟通。

韩维和孙永是好朋友,两人交往密切,常有诗词相和、相赠。根据韩维现存与孙永酬唱的诗歌并参照两人各自的行迹来看,他们的交游当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在庆历年间,二是在元丰年间。

孙永(1019—1086),字曼叔,世为赵人,徙长社(今河南许昌)。以祖荫为将作监主簿。仁宗庆历六年(1046)进士,补襄城尉。英宗治平二年(1065)为诸王府侍读。神宗即位,历河北陕西都转运使,知秦州、和州、瀛州。熙宁六年(1073),权知开封府。八年,知颍州,权判北京留司御史台。元丰元年(1078),知太原府。七年,知陈州、颍昌府。哲宗元祐元年(1086)召拜工部尚书,改吏部。二年,进资政殿学士兼侍读,提举中太一宫,未拜而卒,年六十八。谥康简。有文集三十卷,已佚。

韩维曾作《答曼叔见寄》一诗,诗中提到两人曾相约游汝州附近的高阳山。诗云:

人生风波间,触事喜乖隔。

前君还里中,王事有程格。

欢言不一再,归马已在轭。

相期高阳秋,丛菊手共摘。

惟时家多虞,伯氏遭远谪。

苍黄走国门,下马拜颜色。

孤舟千日宿,离思日侵迫。

还家问生事,未免烦计画。

自念非世器,身以闲为职。

不能高奋飞,有类笼中翮。

清霜落众木,诸岭应列碧。

行当脱身去,烂醉松下石。

“伯氏遭远谪”指仁宗庆历三年(1043)韩维的大哥韩纲被贬官英州。也就是说,他们在庆历三年就曾有过相约游高阳山的计划,但由于世事多变,未能如愿。

庆历六年(1046),时韩维30岁。孙永任汝州襄城尉,韩维作《别曼叔》诗相赠。他在诗中写道:

岁晏多感慨,况复饯之子。

腾装指近邑,弭盖眷同里。

日薄古原树,天寒石桥水。

毋为少别念,春风候车轨。

孙永到襄城后,曾寄诗给韩维。韩维在回赠的另一首《答曼叔见寄》诗中忆及两人从前的交谊:

日君同里闾,杖履数相过。

靡为不吾咨,有唱必君和。

春风南陌游,炎月北窗卧。

贪从德义乐,不觉岁月破。

而君宦游者,动足落羁锁。

襄城虽近邑,去局有重坐。

子来诚独难,我往义当果。

时天雨方霁,绿树垂{禾袲}{禾袲}。

策马望城郭青山映烟火。

解衣尘虑清,垂箔月华堕。

怜君九品贱,志尚勇不挫。

乃云曹事简,经史日自课。

出诗且百篇,语法就平妥。

相别不满岁,美誉亦已播。

顾惭糠秕姿,几不见扬簸。

投章匪云报,亦用警庸懦。

由此可知,在孙永中进士出外做官之前,他们生活在许昌长社县时就有着密切、默契的交往。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前去拜访好友的想法。

孙永到襄城任职后不久,韩维于当年秋前往襄城探望孙永,他们共同游历了襄城的名胜古迹。韩维有诗《同曼叔游菩提寺》《同曼叔游高阳山》等,记录了这段短暂却难忘的时光。

同曼叔游菩提寺

高城如破崖,寺带乔木石。

禅房掩清昼,佛画剥寒雨。

荒池野蔓合,浊水佳莲吐。

萧条联骑游,淡薄对僧语。

秋风日夕好,胜事从此数。

同曼叔游高阳山

久闻高阳胜,近在汝州侧。

跂予三年望,我愿今卒获。

烟云函两山,台殿开半壁。

解鞍高林下,仰视怯登陟。

苍松盘老枝,矫矫入檐隙。

微风韵其上,落耳寒恻恻。

枇杷高树中国所未识。

叶间青实骈,大与蜀土敌。

我来暮暮后,花草已狼籍。

不见踯躅红,西岩向人碧。

出门步榛荟,微径不可索。

援篱下幽涧,剥藓题苍石。

鸟啼无定音,虎斗有遗迹

石台平挺挺,野竹瘦历历。

主人尉下邑,奔走困符檄。

喜我萧散人,幽奇共搜剔。

息阴时一憩,贪胜还自力。

归时山气冷,草露湿游屐。

分别时两人依依不舍,相互酬唱以抒发离别的伤感。可惜孙永诗已佚,我们无法见到。

韩维有《和曼叔灵树相别》《发襄城寄曼叔》《颍桥路中别曼叔》《和曼叔赋断蓬见别》等诗。

和曼叔灵树相别

男儿易为别,寻尺固可轻。

今日掺子祛,凄惶不自平。

岂其道里远,要是隔音形。

春风卷行迹,车马无留征。

回首高阳峰,隐约林间明。

发襄城寄曼叔

别离何从生,乃生欢爱间。

一登君子堂,笑语十日连。

薄暮跃马去,飘忽如云烟

毋言欢戚殊,世事举皆然。

颍桥路中别曼叔

磷磷清颍流,中截两崖断。

架桥在城底,斗出旷平漫。

阴风无边来,左右篷惊转。

我得感时节,跋马重为恋。

虽非远别戚,所恨良会散。

却想置酒地,松阴野色晚。

和曼叔赋断蓬见别

霜蓬飞无根,岁暮随惊风。

翻翻走寒野,日以去故丛。

譬如远游子,飘泊从西东。

一感颍上别,慨叹发予衷。

是年冬,孙永因公事路过颍桥。在一个天气严寒、大雪纷飞的夜晚,韩维到颍桥与独宿官曹倍感寂寞的友人相聚。

孙永曾作诗表达对朋友这份情意的感动之情,其诗已不存。我们只能通过韩维诗《答曼叔见谢颍桥相过之什》《颍桥曼叔坐中写呈》来了解他们两人这次偶然聚会的情形。

答曼叔见谢颍桥相过之什

颍川今古贤豪多,

后生继者为谁何。

吾交曼叔少挺出,

力自树立非由它。

潜心直欲到圣处,

论议不避况与轲。

读书下笔知所趣,

崇树兰茝遗蒿莪。

轩昂头角事高大,

肯与世俗同其波。

一从得官坐山县,

有如鸷鸟著网罗。

朝符暮檄困奔走,

尚畏官长来诛诃。

时时矫首尘埃下,

窥睹风月偷吟哦。

我怜轶才就羁绊,

岁一往视无蹉跎。

扁舟远放汝水岸,

浊酒暮醉高阳阿。

前时拜牒来颍上,

谨视敛籴讥奸讹。

官曹寂寞古寺冷,

况复朔雪飞傞傞。

驰书里中二三友,

固要以义当予过。

星言整驾夕已至,

霜桥晚渡冰峨峨。

燃薪暖我频饮我,

斟酌脯酱调盐鹾。

倾壶举觞纷左右,

客馆而笑君颜酡。

危然正论中法义,

豆笾罗列阵象犠。

嘲俳乘醉忽以发,

驶如凿水放九河。

哀弦孤止四坐寂,

继以箫笛相谐和。

先生久与人迹绝,

心如止水形枯柯。

忽警此乐非外奖,

不觉抚手促而歌。

归衔络马屡见夺,

欲去未忍还婆娑。

空堂想见别后意,

一灯夜守阵编哦。

兴来落纸成大句,

势欲李杜相凌摩。

缄题见寄邀以和,

大江汹涌难为沱。

短篇涩讷非所报,

为我挥笔芟烦苛。

颍桥会曼叔坐中写呈

朔雪清初霁,风生翠柏阴。

星辰寒殿近,灯火夜堂深。

坐爱温炉密,欢从浊酒斟。

何当老吾里,杖屦日相寻。

在孙永任职襄城期间,韩维还和其一同游览了首山龙山,拜谒了李膺墓,并留下了《游首山夜马上作》《早登襄城之龙山呈曼叔》《过李膺墓同曼叔作》等纪游诗篇。

游首山夜马上作

苍岩出几曲,此与大道会。

回看灯火处,已在林萝外。

凉风生雨气,清月动山霭。

渐近平桥路,淙淙闻石濑。

早登襄城之龙山呈曼叔

鸟啼斋前树,促驾吾当西。

朝从良友别,夕赴幽人期。

方以会合喜,敢曰道路疲。

予戆昧时利,百事弃不为。

惟有好贤心,未愧缁衣诗。

过李膺墓同曼叔作

汉衰奄寺炽,威柄敢专有。

桓桓李司隶,誓夺还君手。

登门盛贤俊,破柱发奸丑。

身虽以此亡,慕者犹恐后。

我行襄之野,把酹孤冢右。

精诚有相激,泪落入卮酒。

剖心死亦仁,灭顶过何咎。

大雅称明哲,于君岂其谬。

在韩维的另一些诗篇里,他分别记述下了对孙永惠赠小松以及对朋友深情厚意的怀念、感谢之情。

答曼叔惠小松之什

苍苍首山颠,偃蹇老松亚。

清露落其实,翠鬣幽石罅。

故人知我好,移种及茅舍。

谁谓尔干微,千尺自拱把。

生虽春草齐,气与凡木谢。

欲知潇酒力,来对风月夜。

襄城道中怀曼叔

吾交作尉地,南望一淹留。

岁月催人老,山川记子游。

向城非昔勇,遇物更春愁。

独喜高阳近,岚光逼马头。

朝发灵树寄曼叔师厚

朝发灵树东,旷野阴气积。

驱马入草间,左右号鹳鹢。

重云黕玄幕,孤月隐白璧。

欹危涉涂淖,转侧缘沟脉。

凉风满川陆,眺览多近适。

却想会合乐,转首已成昔。

诸君豪俊士,经训饱搜昋。

上下古与今,抗论坚莫敌。

顾我处其间,倾听但局蹐。

校士岂所当,直以气类得。

譬如礼天坛,圭璧奠且植。

陶匏以其质,并列不为惑。

论心见表暴,吐口出白黑。

朝案每共饮,夜床仍抵迹。

嘲谐间一发,清笑高哑哑。

自谓得如此,至死无厌斁。

敢于百里间,而惮辔与策。

因诗谢所思,酬篇无我默。

皇祐年间,韩维进京做官,孙永前去送别。

韩维作《入都席上答曼叔见送》,真切地表达了自己此番入京的复杂心情,字字发自肺腑,足见在韩维心中是视孙永为知己的。诗云:

少乏四方志,所怀在林丘。

尘埃岂我事,义往不得留。

进酒长亭上,离马俨行辀。

临分子无惨,且复相从游。

元丰七年(1084),孙永知颍昌。在元丰四年(1081)至元丰六年(1083)三月,韩维一直在颍昌府任上。孙永接替韩维任后,二人有一些诗歌上的唱和往来。韩维作有《同曼叔观颍昌酴釄》《偶成寄曼叔》等。

同曼叔观颍昌酴釄

前日看花花正发,

今日看花花欲歇。

入门但见绿阴下,

寂寞无人委春雪。

狂风飘簸百卉尽,

惟有清香吹不绝。

攀条惆怅可奈何,

与君把酒到明月。

偶成寄曼叔

红芳落尽鸭陂边,

白首伤春倍惨然。

自愧闲官消永日,

独吟佳句想当年。

早休诸吏眠斋馆,

时引双童上舞筵。

闻说年来亦归兴,

琳宫仙籍旧无员。

在韩维的另一首《晚步颍上和曼叔》诗中,韩维借景写心,通过山水景物抒发自己的感情。诗云:

披榛登大堤,下视何嶪岌。

野气忍雪润,河流带冰澀。

沙禽寂不飞,行子暮逾急。

不见洗耳人,悲风吹独立。

总之,韩维与孙永出于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他们交往密切,时常利用诗歌互相唱和,抒发彼此之间的感情。特别是孙永在襄城任职期间,韩维亲来拜会,写下了不少旅襄诗。这些诗不仅是两人之间友谊的见证,而且为襄城人民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诗词文化财富。

2017年8月8日完稿

【作者简介】窦永革,男,汉族,1967年4月生,河南省襄城县人,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作家协会理事、襄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襄城县诗词学会秘书长、襄城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从事业余创作20多年,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余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出版有散文集《漂浮在汝水上的心灵》,部分作品被转载收录、获奖评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为此,钟爱许昌文化的我们,于2016年1月申请成立了志在宣传许昌文化的微信公众平台——“老家许昌”:“老家”随身携带,情感永不落下。截止到2019年9月10日,“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已刊发原创文章2000余篇,订阅人数数万人。

注:1、本文原题:《韩维与孙永的交往及其旅襄诗》。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部分来自“老家许昌”原创图片库,图片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砸稿时,请注明“原创首发”)

Hash:62c153bb5447aaabf672d63906454f4b7587692f

声明:此文由 老家许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