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黑龙潭龙王庙考察记

北京有几处黑龙潭龙王庙,但历史最悠久的,还是海淀温泉黑龙潭龙王庙。最早的文字记载,在明朝《帝京景物略》和清朝《钦定日下旧闻考》及《光绪顺天府志》中都有记述。在海淀区政协原主席张志田执笔编写的《海淀寺庙》中记述的更为详细。自明、清以来,不仅很多文献有记载,在民间也留下了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为海淀温泉龙潭龙王庙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由于解放后一直被机关、单位办公使用,没有对外开放,使温泉“敕建黑龙潭庙”藏在深闺人未识,人们只能从书中去感受它昔日的风采。

我在海淀工作生活几十年,都无缘一睹它的风姿。退休后我去海淀史志办修地方志,机会终于来了。几年前的一个寒冬,我随史志办考察西山文物古迹,这是第一次来温泉黑龙潭龙王庙。只记得那天很冷,风特别大,我们乘车从区机关出发,到了颐和园又往西北方向开,沿京密引水渠边的公路前行,过了冷泉村,就到了温泉镇的地界。顺着宽阔的公路,迎面见一座小山,名为画眉山山上便是远近闻名的温泉黑龙潭龙王庙。

我们穿过北京卫校的大门,来到了这座庙前。当时狂风卷起地上的沙尘和树叶,无情地抽打着这组古建筑。在岁月风雨侵蚀下,这组古建筑,早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风采。由于年久失修,很多房屋早已破烂不堪,坍塌的墙上,长满了荒草,庙内早已空无一人,残碑躺在地上的角落里,四处落满灰尘,寒风吹来令人瑟瑟发抖,仿佛一下使我坠入历史的尘埃中,不知今夕是何年。我们在庙内转了一圈,就匆匆离开了。

2020年11月12日,我们到稻香湖参加“海淀史志文化沙龙”,我又一次参加了海淀区史志办组织的参观考察海淀黑龙潭龙王庙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中,有市、区史志办领导、北京市史地民俗专家、大学历史系教授和文史杂志撰稿人等一行40余人,大家怀着极大的兴趣,来到了温泉黑龙潭龙王庙。

此时虽然已进入冬季,天气还是风和日丽,温暖如春,山上的树木依然一片碧绿。我来到庙门前,突然眼前一亮,只见如今的黑龙潭龙王庙,这组古建筑,已经整修一新,在陡峭的山岩上,红墙黄瓦,在蓝天、白云、绿树的映衬下,闪闪发光,门窗彩绘鲜艳夺目,又重新展现出康、乾盛世的风采。

这次来黑龙潭龙王庙的考察人员,很多人是第一次来,他们的兴致极高,不少人都是有备而来。他们带着自己多年研究黑龙潭龙王庙的资料、历史照片、老地图影印件,想通过实地考察,按图索骥,一探究竟。他们中间年龄最大的已经86岁了,年轻的也大都是历史专业毕业,又在文史领域工作多年的行家里手,从他们充满了期待与渴望的眼神中就能看出和一般的游客不同,各个都像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仔细的寻找着老祖宗留下的珍宝。

这次考察,负责介绍情况的是资深专家史贵生老师。他多年研究温泉黑龙潭,对黑龙潭龙王庙的历史,了如指掌,讲起庙中碑文,如数家珍,对于黑龙潭庙在各种版本文献中的记载,信手拈来。史老师虽然已不再年轻,但依然精神矍铄,身姿挺拔,走在庙中陡峭的台阶上,步伐敏捷。我们几个人,紧紧地跟在史老师的身后,认真地听着他的讲述,不愿漏掉每一个细节。

史老师介绍,现在的龙王庙建筑群,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风貌,沿中轴线由东至西依次为大门、南北碑亭、庙门及正殿。正殿是三间歇山顶前带三间卷棚抱厦,从山前观看,其屋顶轮廓呈现出极其优美的曲线。黑龙潭龙王庙建筑群,由于是皇家所建的祈雨之所,形制极高,所有建筑物均用等级最高的黄琉璃瓦,四座红墙黄瓦,造型秀丽的碑亭簇拥着中轴线上的大门、庙门和大殿,加上山势陡峻,使得这规模不大的建筑群气宇轩昂。

温泉黑龙潭龙王庙这组建筑,初建年代不详,有文字记载,明成化22年(1486年)进行第一次修缮,万历十四年(1586年)重修,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建,乾隆三年(1738年)封龙神,为昭灵沛泽龙王之神。庙坐西朝东,主体建筑建于东西轴线上,原来是绿琉璃瓦,清朝雍正年间修缮时,覆以黄琉璃瓦。此建筑距今最少也有600年的历史了。

庙内保存有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多座,记载有明、清两代帝王祭祀龙神、祈祷雨泽的经过。

黑龙潭这组现存古建筑群,主体结构多为清代建筑。建筑群,坐西朝东,依山势层层向上,山门正中镶嵌着《敕建黑龙王庙》的匾额。入寺为一个半圆形回廊,廊上有20多个方、圆、棱、扇等形状各异的什锦窗。回廊宽1米多,内侧由30多根木柱分隔成30多间,黑龙潭就位于回廊环绕之中。站在回廊的东北方向,是观赏黑龙潭龙王庙,这组建筑群全景的最佳位置。

鼎盛时期,黑龙潭水面积就有6000多平方米,几百年来经过多次修建,面积缩小了很多。相传天旱之年,附近水源干枯,唯独这里潭水不尽不涸。后来据说由于水位下降及上游过度开采,断了水线,现在潭里已经没有水了。在这次考察中,我们还跟着史老师下到潭底,在潭底的石壁中发现了两块残碑。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有一块碑隐隐约约的看到,好像是“神祈”二字。有的专家说,是明代的石碑。史老师拿出了一张老照片,是1905年拍的,此照片距今也有115年了。上面有4个法国人,穿着游泳衣,在潭中游泳,靠在石壁上休息时照的,旁边岸上还长着一棵百年以上的老槐树,现在老槐树早已不见了影。

据文献记载,明万历及清康熙、乾隆等帝王,都曾多次来此祈雨、观潭。为此,在庙外还修建了供帝王们休息的行宫。寺院依山而建,庙宇殿堂顶部的吻兽,都是龙的形象。过去每次祈雨中还举办各种戏会。1949年后在这里修建了疗养院。

庙内现存明清及民国重修碑、御制碑及祈雨灵应碑等多块。此组建筑,从上到下,共分为三阶,层层上升,很是陡峭,台阶就有100多阶,龙王殿就建在山顶。现在年轻人登上山顶,也免不了气喘吁吁。两侧有四座碑亭,多为明清两代皇帝万历、康熙、乾隆敕建的御书碑文,由于朝代的更替,清朝再重建庙时,便把明朝皇帝留下的石碑,有的砌在墙里,有的放在了庙后面龙王殿与庙围墙之间的夹道里了。

黑龙潭早在明、清两朝时,就是皇帝祈雨的地方,所以才叫“黑龙潭”。据庙内御制石碑记载,明朝万历、清朝康熙、乾隆等皇帝均有多次在此求雨灵验之事。由于年代久远,有些石碑文字已经看不清了。据文献记载,清朝的乾隆皇帝最少来过40多次,有诗为证,乾隆皇帝写过40多首赞美黑龙潭的诗,在庙中分别刻在庙内碑亭两边的石碑上。

那时乾隆皇帝每次来求雨,为了表示虔诚,都要一步一步的走上来,最后一次来这里,是乾隆带着嘉庆一起来的。那时的乾隆皇帝已经是八十八岁的高龄老人了,从他的碑文中依然能看出,雄心勃勃,心怀天下。在附近的村民中,还留传着很多乾隆皇帝来黑龙潭的传说。

曾居住在这里几十年的村民回忆,从小就听老人们常说,这里之所以叫黑龙潭,是因为潭里原来有条黑蛇,常直立水中,昂首波上,长八寸许,头有双角,背有巨鳞,呈乌金色,对逢干旱求雨者,有求必应,十分灵验,被认为是掌管云雨的“黑龙”。远近村民为答谢黑龙之恩,便出资出力修建了黑龙潭龙王庙。据民间传说,乾隆皇帝当年来的时候,看见潭里的黑蛇,就说:“虽然你这儿求雨很灵,但你就是一条小长虫,能大得过我这个真龙天子吗?”结果天空立刻乌云密布,满天都是龙爪,还下起了大雨,浇了乾隆一头雨水。乾隆认输道:“好吧,还是你厉害,我给你重新盖庙宇!”所以乾隆将黑龙王庙从绿瓦换为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黄琉璃瓦,而且最高一层的庙墙屋顶还用了黑瓦,让黑瓦在黄瓦之上,表示对黑龙的尊敬。

在黑龙潭庙中最为珍贵、最有观赏价值的应该是清朝“康、雍、乾三朝皇帝御碑荟萃一庙”,在北侧的碑亭内是康熙“御制黑龙潭重建龙王庙碑记”的御碑,民间曾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其南侧的碑亭内则是雍正御制碑,碑文为雍正皇帝御笔,碑文的书法行楷兼备,章法准确,结构严谨,外柔内刚,个性鲜明,难得一见,并且碑刻极为精致,为世间珍品。位于两层台地之下的碑亭内,则立有两块乾隆御碑,内容是乾隆皇帝为黑龙潭所写下的诗及注释。字体洒脱,气韵贯通,气势恢宏,彰显着乾隆皇帝励精图治,文治武功,达济天下的宏伟气魄。

我们在观赏乾隆御碑时,有专家突然发现,在碑座上竟然刻有一段法文,大概意思是1905年到此一游,后面是4个人的名字。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这一定是那在潭里游泳的4个法国年轻人的“恶作剧”,按年代推算,他们这种破坏文物的行为,也已受到了历史的惩罚,让他们归天了。

还有的专家介绍,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也曾经多次跟随皇帝一起来黑龙潭,从纳兰性德的词中可以看到,他随皇帝赴黑龙潭游历的心得与感慨。这里的四座御碑亭中,还有一块是纳兰性德好友,清代大学士大书法家高士奇为皇帝撰写的碑文。碑文字迹,书法功力深厚,至今无人能超越。

在黑龙潭龙王庙,这组建筑群的最高处,便是近年来新建的龙王殿了。院内夹道中,摆放着多块明朝时留下的古石碑,碑身的石头风化严重,字迹早已经没有了,其中有两块残碑,还能看出一块是明朝万历十三年刻,另一块是万历十四年刻。这些明代的石碑,都是清朝重修黑龙潭庙时,从原来的一进庙门的碑亭中移到这里的。这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一朝天子一朝臣呀。

出了庙的后门,便是画眉山的山顶了,居高临下可观画眉山全景,那里又是一片新天地,又使很多专家想起了,曹雪芹住在白家疃,游画眉山写红楼梦的很多故事……

作者:海淀区政协退休干部 张秀慈

Hash:b71e93da28661534deae8044a34cae8938b451d8

声明:此文由 发现北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