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首个投资过百亿的重点工程​!其经验在全省推广,如今…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这是巴东县水布垭镇献给新中国70华诞的珍贵厚礼。

世界高坝、“中国廪君文化之乡”、湖北最深最清的清江库区、最大的高山岩溶湖、被恩施州命名为“最具魅力的乡镇”……

一系列闪光的金字招牌

链接起清江河畔水布垭镇的一串串明珠

水布垭大坝新景。

清江明珠的底色

水布垭原名水埠垭,亦称水布垭。据考证,远古时代此地人丁兴旺,南来北往的人要从水布垭过河,久而久之,水布垭就成了一个水码头,“水埠垭”便由此得名,后谐音为水布垭。1951年为第八区(杨柳池区),1958年分属杨柳公社、长岭公社、泗淌公社……1988年撤区并乡后,分属杨柳池镇、长岭乡、泗淌乡。

水布垭镇位于武陵山脉的延伸段,八百里清江的中游。东与宜昌长阳县渔峡口镇交界,南与金果坪和五峰县牛庄乡接壤。

水布垭人民是一群乐于奉献的优秀土家族儿女。水布垭镇因水布垭工程而诞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是清江梯级开发的龙头枢纽。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409米,大坝绝对高度233米,为目前此类坝型的世界之最。

水布垭工程是恩施州争取到的

首个投资过百亿元的重点工程

也是国家、省支持恩施民族地区发展的

标志性工程

为了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水布垭镇坝区搬迁安移民2475人,生产安置2094人;

库区搬迁安置移民3613人,落实安置3551人;

库区滑坡影响区搬迁移民2272人,落实安置2223人。

如此众多的移民要

放弃世代居住的老屋

离开故土

水布垭人民没有犹豫

经过上下及移民干部的艰苦卓绝工作

2012年12月28日

清江水布垭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移民工程

通过了省政府的终验

▲集镇新建易迁安置小区。

一泓秀水嵌奇峰

万股溪流壑底鸣

如今

水布垭已成为

湖北省政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

清江大旅游规划中的重要节点

▲鸟瞰清江大桥。

高峡出平湖的水布垭大坝

和秀丽的清江画廊

如一幅幅壮美鲜活、大气磅礴的画卷

荡起旅游的双桨

以世界高坝、“中国廪君文化之乡”为契机

打造湖北旅游名镇

这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盯的目标

为此

该镇把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相关产业发展

作为旅游名镇建设的两“核”来抓

▲鸟瞰廩君文化广场。

在基础设施方面,多方融资3.1亿元,硬化道路近400公里;县、乡、村道改造升级517公里。13.6公里的三里城旅游通道是通往“绝壁天河”和巴人故里的主动脉。镇政府将这条村级路改造升级成旅游路,由3.5米扩宽为6.5米。

这项工程仅用十分之一的资金

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量

创造出用小钱办大事的奇迹

其经验在全省推广

青山飘玉带----三泗公路箱子角隧道入口。

9.5公里的水流坪至“绝壁天河”景区的环湖路已贯通。

苦竹溪、顾家坪、三友坪等30个村(社区)主干道得到了硬化;

● 总投资2.8亿元的清江大桥已经建成通车;

● 巴鹤省道大山垭至麻石坪段改造结束;

● 30个村和社区全部通了客车,公路入户率87%。

在清江南北两岸的水布垭,8条交通主干线,织成了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实现了省、县、镇、村、组道路的互联互通,清江南北“一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通往世界高坝与集镇、集镇至旅游码头的清江、盐水两条大道进行了硬化、亮化、绿化,给人一种“车在画中游”的愉悦之感。

▲巴王水寨水滑道一角

同时

先后融资修建

水布垭旅游码头、停车场

新建旅游接待中心

还融资打造旅游景点,建造游船、趸船

● 多渠道融资和筹资3100万元,加大集镇自来水、燃气、电网、通信设施、宽带网络等集镇基本功能建设;

● 添置垃圾车、活动垃圾桶,对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后自动投放,每天定时定点清运,启动建成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积极营造“管理有序化、环境园林化、行为规范化”的集镇环境;

● 城镇综合体项目建设已完工;

● 建起标准化客运站;

● 完善幼儿园、小学、医院、文化室、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

● 在集镇新增宾馆6个、酒店7个。

● 总投资6670万元的清江蝴蝶风景区水布垭游客中心建设一期工程完工,正式接待游客。

在产业发展上

围绕“农旅互动”做文章

该镇按照“建基地、扶龙头、强组织”的思路,从资源中聚力,重点发展壮大果、茶、药三大特色支柱产业,在世界高坝下的大岩村培育的千亩白茶走俏市场,在以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围龙坝村为龙头的观光茶园已达万亩,武汉同济现代医药公司建设的南潭1400亩药园已成为全国生态示范基地。

为让荒山秃岭所在的贫困村尽快华丽转身,依靠本地资源,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水布垭政府依托国网公司光伏发电这个精准扶贫项目,催生新型“阳光经济”。目前,建成2400千瓦的12个光伏发电站,12个重点贫困村通过光伏发电、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等方式,收入年均在15万元以上,19个非贫困村通过光伏收益分红已实现集体经济“破壳”,村均8852.86元。同时,2018年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施的砂石路整修等小型工程激发了内生动力。

近年来,该镇成功举办了廪君故里·风光风情摄影大赛农村信息赶集、大型徒步游、翼装多人飞行挑战赛、船进恩施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为助推旅游名镇建设,为世界高坝增添了新的色彩。

新时代的奋进曲

新时代,必须有新作为!

这是镇党委书记田祚立的铿锵承诺。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

水布垭的发展机遇

前所未有

清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水布垭是清江在恩施州境内的最后一段。为了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共抓长江大保护”指示,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近年来,水布垭镇扛起了让清江“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的大旗,对纳入本镇管理的清江水布垭段、龙王河、磨刀河、枝柘坪河、小昌平河共5条支流进行重点保护和治理。突出推进“五级河长制”。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镇级河长,沿河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村级河长,村主任担任信息员,驻村干部担任管理员,相关职能单位、站(所)作为“河长制”责任单位。

一届接着一届干,明确“河长制”清江保护水布垭段的工作重点,探索“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方略,不断加强清江流域生态保护、污染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修复改善持续开展“保护清江母亲河”系列活动。组织资金近百万元购置了一体化自动清漂船,常年开展清漂作业。先后12次开展“清网行动”“碧水迎春”“清流行动”动作,对清江干流的龙王河、磨刀河、枝柘坪河、小昌平河支流进行综合整治和全面清污;对5条河道岸边的729个网箱、拦河网依法拆除,收缴地笼40多副,剪断灯光台网21副,收缴发电机1台;对9家养殖企业、16家餐饮业及900多户居民所产生的垃圾、生活污水、油污等进行综合治理;关停4家料场,强行拆迁不符合规定的3处水上建筑,查处了8起农户滥伐林木的违法行为。

标本兼治。沿清江的9个村,90%的农户建起了沼气池,并修复废弃的沼气池。在镇、中心村建49个垃圾站,实行定点堆放、定时收集、定人运烧。同时,在清江两岸全面推进“清洁家园”活动,以实现“村容整洁、水源洁净、庭院干净、田园清洁、乡风文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为目标,确保水源无污染,使“河不见网、岸不露线”成为常态,让清江重现本色。

▲依山傍水秀丽顾家坪。

脱贫攻坚

是镇党委、政府新时代面临的一场硬仗!

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534户18395人。2014建档立卡贫困发生率40%,截至2018年底已脱贫3891户13537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0%。2019年预脱贫1572户4699人,贫困发生率将降至0.33%。

干部力量下沉到村到户

包村领导下沉到村到户,组建了30个“尖刀班”,选派271人。2015年以来争取安全饮水项目累计投资2524.46万元,解决36048人饮水问题,争取电力建设项目共282个9236万元,争取交通项目共124个11051万元,硬化298.841公里,砂石路整修253.3公里,安保工程139.67公里,累计完成危房改造1667户,易地扶贫搬迁共665户2140人,共完成16个安置点建设。

特色产业发展到村到户

2015年以来,该镇累计发展柑橘2250亩、茶叶6000亩、药材11000亩、木瓜1000亩、小水果2200亩。2019年新计划发展茶叶3500亩、柑橘1150亩、木瓜4000亩。同时户改厕完成2733户,公厕完成5座,配备了2台垃圾运输车和1台垃圾中转车,确定了149名村保洁员,建成了集镇垃圾中转站,完成了集镇污水管网铺设。

▲围龙坝茶园土家阿哥阿妹采茶忙

惠民政策落实到村到户

2015年以来该镇共发放低保、临时救助、大病救助等资金5200余万元,累计投入6435.62万元用于国家改薄计划,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兑现住院报销2100人1232.1295万元,慢性病补助475人71.25万元,新建14个卫生室和整修1个卫生室项目全部完工。生态补偿方面,近年累计发放退耕还林补助1518.457万元、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助875.7968万元、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助24.522万元,聘用护林员130人,发放资金123万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谈到历史使命

年轻的镇长贺齐政一脸坚毅

作者:谭举先 饶自爱 图片均由恩施图片库 陈美强 摄

Hash:12f12b33c6fbac5e52cff53f93953eba1612683d

声明:此文由 大美恩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