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故里农家院里“味”尤长

“了不起的乡村”系列之二——

昭君故里农家院里“味”尤长

▵ 点击观看三峡日报原创微视频 ▵

袅袅炊烟入画来,农家院里扑鼻香。

6月17日,在兴山县昭君镇陈家湾村一处农家乐,31岁的林露捋袖、掂勺、加料、翻炒……不到5分钟,一盘原汁原味、溅着油花的榨广椒豆片被端上桌,顿时香满四溢,引得重庆客人大赞“巴适得很”!

乡情不改,“游子”回归敢叫土生金

从小在村里长大的林露,从未想过在自家耕地上谋生活,一心只求“跳龙门”。

2008年,林露前往武汉拜师学厨,而后在集镇租店开馆。可好景不长,租金上涨、经营环境变差,生意越来越难做。

撇下对家乡的眷恋,他来到江苏常熟一家化工厂做工。几年下来,虽然手头渐渐宽裕,实现了买房梦,可心里总有疙瘩,“打工赚钱快,但是没有归属感,无论到哪里,最想念的还是家乡”。

循着这份乡愁,林露2016年拿出积蓄,凑够20多万元,将本已闲置的老屋改造完善,在村里办起农家乐,还特地取名“回味楼”,意在回味儿时的味道。

做起老本行的林露轻车熟路,每天蒙蒙亮,就到村里的“市场”挑菜摘菜,然后一家人搭桌、洗菜、配菜、接单……往往从11点会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连83岁的奶奶也来打下手。

一年下来,林露的店面不大,却收获颇丰,营业额突破了50万元。

望着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农家乐,林露道出“游子”的心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谁不想扎根家乡、一展拳脚?只要村里有机会,我们对发展就有信心”。

目前,已有70多名外出打工者像林露一样回归乡土、创业就业,让村里各行各业都有了可依靠的有生力量,何愁土地不生金!

乡貌巨变,“头雁”领路共建幸福村

陈家湾村有一个文艺的名字——“昭君别院”。

这里,村路曲径通幽,茶楼古色古香,酒吧红砖青瓦,客栈飞檐翘角,宛如云南大理一般。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祥喜说:“昔日破败村,如今美乡村,这天翻地覆的变化只需要一年时间。”

2015年,兴山县委、县政府结合三峡库区移民小区综合帮扶政策,决定把陈家湾打造成“风貌自然、功能现代、产业环保、文明质朴”的绿色幸福村。

机遇面前,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朝着既定目标扬帆奋楫。全村土房按统一风格修缮,道路采用旧砖石材铺设,修旧如旧,别有韵味;昭君台、古水井、天井屋……这些文化遗产采用专业手段旧貌换新颜,更添人文色彩。

王祥喜逢人便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村都有了大盼头。”

这句话很快就得到应验。得益于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地理区位,昭君别院一经建成开放,便吸引大量游客沿着“最美水上公路”来到这里,乡村游火爆非常。

王祥喜感慨地说:“过往不堪回首,是杂乱差的陈家湾让人寒了心,绝非村民没斗志”,“村党支部必须当好‘领头雁’,锻造坚强战斗堡垒,同大家一道建设更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乡业兴旺,“拧绳”奋斗奔上致富路

如今,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全村近百户村民围绕村党支部这根“主心骨”,拧成一股绳,抱团成立兴山昭君别院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产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学新说,我们要打造不卖门票的古典村落,依靠美食民宿农副产品等,将乡村游壮大为乡村经济

美食一条街、电商一条街、民俗一条街、农特产一条街……昭君别院正在打造特色产业生态,村民们也在“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中干得起劲。

2017年,昭君别院被授予全省“绿色幸福村”示范村称号,接待中外游客23万多人次,合作社营业额达到500多万元,村民的年收入由原来的3000多元提高到近万元。

成绩可喜,但全体村民目标更高。陈学新说:“我们还要不断增加新业态,把远方的客人留下来,不断延伸乡村游的产业链条。”

目前,村里正着手修建民俗博物馆、演艺厅、游泳池和滑草场,预计今年国庆期间就能营业。届时,不仅游客将有更多选择,而且村里也将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能。

文图|三峡日报

审核:王 琼

编辑:何骏怡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欢请点赞!!

Hash:0c6c14cabed40696ad2b366761900b27f7af9045

声明:此文由 大美兴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