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洪山镇鸡鸣寺村的传奇故事(精编版)

挖掘历史 探索人文

记录传统 寻觅自然

领秀随州《发现》栏目组

采编热线:15826760408 13872894586

领秀随州原创深度栏目《发现》

第十七期

“探访随县洪山鸡鸣寺村之谜”

图/文:惟我独俊 米粒儿

——文章属原创作品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期的发现之旅

是网友留言告诉我们

他们村有故事

9月4日我们便和读者一起

来到了他的家乡——

洪山镇鸡鸣寺

鸡鸣寺的故事

相传在唐朝宝历二年(826年)秋,佛教禅宗祖师慧能的第三代弟子善信和尚在山西五台山修行后,往南行走,经过洪山镇鸡鸣寺山时,正好是天亮之前公鸡打鸣的时候,因此将这座山取名“鸡鸣山”。

在距离鸡鸣山30公里的大洪山,有个山主叫张武陵,他有八个儿子。善信和尚来到大洪山后,发现当地遭遇干旱,善信就舍身为百姓求雨。当时,张武陵的八个儿子都去听善信念经,后来感动山主张武陵,慨然捐出自己的山林,为善信修建庙宇。

唐朝以后,在大洪山附近建有寺庙近30处,后来发展到周边山脉,鸡鸣寺庙属于大洪山寺庙的支脉。

鸡鸣寺山位于洪山镇北部四公里处,距大洪山主峰30公里,为洪山镇 “三台八景”的八景之首,是洪山镇周边最高山峰,站在鸡鸣寺山顶,能一览洪山镇全景,远处能看到大浪山和大洪山主峰,因此民间有“比大洪山高三尺”之说。

鸡鸣寺庙,始建于明代末期,寺庙占据整个山顶。寺庙属砖木结构,殿宇楼阁气势恢宏。山顶建有山寨,四周用石头砌有两道城墙,有东、西、南、北四个大门,有前殿、正殿、后殿各三间,另有厢房20余间,为僧人居住和难民避难所用。三间殿堂分别供奉有祖师爷关羽观音菩萨、送子娘娘、火官老爷,以及牛王、马王等神像。

每月的初一十五,前往鸡鸣寺烧香的香客络绎不绝,这些香客均来自于洪山镇周边,尤其是农历二月二十九观音菩萨生日的这天,鸡鸣寺几乎是人满为患,到处都是前来烧香许愿拜佛求平安的信众。

鸡鸣寺所用的香与其他地方不同,都是用直径近四十公分的盘香,四季不息,当地还专门派了两个人监管香火,如果发现香火熄灭,当值的和尚就会受到处罚,严重的还会被驱逐出寺庙。

寺院内有两株参天古树,一株桂花树,树龄达百年,上世纪70年代已枯死,另一株冬青树,树龄约400年,相传是当年寺庙僧人所栽,如今仍枝繁叶茂。据说那颗冬青树主干高达近30米,形同鸡冠,上世纪50年代初的时候,有关部门在鸡鸣寺山山顶建航标,因树冠挡住了航标,不得不将冬青树的主干锯掉,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1948年,洪山镇解放,当地一名叫李志(音)的人,带领“贫民团”来到山上,将所有的寺庙拆除,后来,这些拆除后的建筑材料被运到离此不远的草庙岗建供销社、学校等,鸡鸣寺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前几年,当地信众又在冬青树下建了一座简易土庙,供信众前来烧香许愿。

草庙岗传奇

草庙岗

鸡鸣寺村委会所在地

随(州)宜(城)公路从这里经过

在在唐宋年间

有人便在这里搭建了一间草木结构的庙宇

方便过往商客祈祷保平安

后来到这里烧香礼佛的人越来越多

加上这里地处交通要道

便陆续有人在这里开茶馆,开商铺

方便过往行人

因为这座庙宇为草棚

人们便把这座庙宇称之为草庙

这就是“草庙岗”的来历

是不是真的有一座“草庙”?

目前已经无从考究

但据当地老人介绍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当地政府在草庙岗修建供销社的时候

曾经在地底下挖出磉蹬和香炉等庙宇用品

这些与传说基本相符

阮家湾的沉浮

阮家湾,位于鸡鸣寺以北约2公里的山脚下,与洪山镇的直线距离约4公里。

清朝年间,有一个叫陈平高(音)的,是当地有名的土豪,他家的田产在洪山镇一带几乎无人能比,据说他从家里到洪山镇去,一路走来脚不踩别人的地界,并在自家地界里有一块“界碑”,可见陈平高家庭的富有。

当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朝廷竟然给陈平高一顶七品顶戴,其实就是一个有品(七品,相当于县官)无职(没有实际职位)的官员,正是因为他有了这顶顶戴花翎,他便威风八面,目中无人。

有一次陈平高从洪山镇策马回家,走到离家约4里路的地方,他开玩笑地问跟随的马夫:“你看我这么大的财产,能延续多久?”不料他这问话被在一旁的放牛娃听见了,放牛娃笑了笑说:“一年三官司,三年九人命”。陈平高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当即用手中的马鞭将这个放牛娃抽打致死,后来,人们便把陈平高打死放牛娃的地方叫“死人崖(ai)”。

陈平高打死了人,放牛娃的家人把陈平高告上了县衙,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县官却犯难了,因为陈平高与他同级,都是七品官,这七品官原则上是管不了七品官的。

当时正是三伏天,热气逼人,为了尽快结案,县官便带着衙役到陈平高家协商此事,等走进陈平高家时,发现陈平高脱掉官服官帽,正在厅堂里纳凉,见此情景,县官急命随身衙役将没有顶戴花翎的陈平高捉拿归案,三年后被开刀问斩。

陈平高被杀头之后,他的家便逐渐开始破败,他的家人靠卖田卖地维持生计,至此家道中落。

杨家祠之谜

杨家祠始建于何朝何代,目前是个谜,因为已经没有可考证的东西,整个杨家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就已经毁于一旦,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杨家祠虽然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但它的故事还有它当年的雄风犹存。

据该村原老支书彭立春介绍,杨家祠当年共有五正五厅,两边各有两间厢房,是周边姓杨的族家共同集资修建的,里面供奉的有杨家历代先祖的灵位,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杨家后人都会到这里举行祭奠活动。

至于杨家祠后来为什么没落了,没有人知晓,人们所知道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因为杨家祠多年来没有人前来祭祀,也没有人看管,并开始逐渐破败,周边百姓便藉此机会,将祠堂一点点拆除,把建筑材料,如砖瓦、椽子檩条等都运回家里建房子了,一直到这座祠堂所有建筑材料彻底被拆光运走,结束了杨家祠的命运。

学屋咀的命运

学屋咀,位于鸡鸣寺西北一个山坳里。20世纪初的时候,有一家姓彭的大户人家,看到附近不少孩子读书无门,于是便在自家院子里建了三间夯土墙房子,方便附近学生读书。

这三间学堂虽然每年只有十多名学生在这里就读,但一直持续了三十多年,鸡鸣寺村有不少老人都在这里读过书。

解放后,鸡鸣寺村建起了公立学校,这座私立学校便废弃了。学校虽然废弃了,但人们并没有忘记这所私立学校为周边孩子所作的贡献,于是将这里取名为学屋咀。

白庙的消失

白庙,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庙”或者“寺”,因为它只有两米见方,约3米高。位于杨家祠后面的山顶上。

据当地老人介绍,这座白庙里面供奉的只有一座塑像,至于是谁的塑像,老人们说只知道这座塑像造型凶恶,看上去非常吓人,虽然平时(初一和十五)也有人到这里来烧香,但却没有人敢直视这座塑像,所以时至今日,几乎很少有人知道白庙里面究竟供奉的是哪一路神仙。

这座白庙始建于明朝时期,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被当地农民拆除,目前仅剩基座还在。

部队驻地旧址

在白庙所在山底一个山坳里,有一个面积达数千平米的平地,这里是解放军某部通讯兵当年驻扎的地方。

走进昔日的兵营,放眼望去,显得一派荒凉,整个兵营除了后面一排破乱不堪的房子,全部种上了白杨树。来到这栋仅存的破房子,可以见到墙壁上写满毛主席语录,那些历经了四五十年的文字有的清晰可见,有的已经模糊不清。

据了解,这座兵营始建于1964年,当年部队请的当地民工帮助建设,总共有五栋房子,中间三栋,两边各一栋,还有水塔和水井。现在仅存的是属于正中的一栋。

“当年部队住在这里的时候,我们经常在这里看电影看电视。”住在周边的老人们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座军营人员和设备就开始慢慢撤走,房子也被他们逐步自行拆除,八十年代初期,所有的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完,仅留下现存的这栋房子。

鸡鸣寺抗战烽火

居住在鸡鸣寺山下,今年87岁的张德武老人介绍:民国28年的时候,当地百姓听说日本人要打过来了,便组织当地百姓,将周边的土枪土炮土炸药全部集中在鸡鸣寺,准备在日本人到来的时候给日本人一个猛烈痛击,打消他们的锐气。

后来有两个连的中国军队从枣阳方向退守在鸡鸣寺,其中一个连队在学屋咀一带布防,另一个连则驻扎在鸡鸣寺。没过多久,日本的大炮就打过来了,将鸡鸣寺的前殿炸塌,当时中国军队的连长就组织官兵和老百姓将前殿修好,前殿修好后没过多久,日本人就攻上来了,中国军人打到最后弹尽粮绝,后来有人想到寺庙里还有不少土枪土炮土炸药,可以抵挡一阵,连长就命令大家拿上来,不成想那些土炸药(黑炸药)因为当时的连阴雨回潮了,完全点不着火,没有办法,连长只得带着他的兵撤退了。

据记载,1939年5月15日,从枣阳溃退日军3000余人与中国陆军三十九军之三十四师相遇,双方在鸡鸣寺一带对峙,16日日军增援5000步骑,以其一部偷袭茅茨畈,控制制高点,占领鸡鸣寺,鸡鸣寺庙前殿曾被日军炮击毁坏。

目前,学屋咀后山上,中国军队当年用来抗击日本鬼子的战壕仍然历历在目。

好了

本期的《发现》栏目

到这里就结束了

没看过瘾的小伙伴们点击下面的原文

更多精彩的内容等你哟!

下一期

想要《发现》栏目组

去哪里?

留言告诉我们吧!

加入领秀商圈小程序,我们免费为你做宣传!

编辑:遇见

★这是一条有价值的广告★

★同样也是一条有价值的广告★

Hash:0c8c8156d678e4a395cb1cb125c07265924ca60a

声明:此文由 领秀随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