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有一座修建24年完工的大坝 水下还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遗址

作者 洪志雄

摄影 洪志雄

泾县如果问路人“陈村怎么走”,年纪大的人可能要愣一愣,年纪轻的人也许要耸耸肩膀答道“不知道,不晓得。“

实际上陈村就是现在的桃花潭,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座水库大坝在此修建, 因这座大坝位于青弋江东岸一个叫“陈村”村落的附近,后这一带行政区域就以“陈村”命名。

这个村落历史悠久, 村里的陈姓是泾县云岭陈氏的分支属于南陈王族的余裔,在唐代这一带烧制的砖非常有名,其中一个叫陈玄的人所烧砖为上乘,质量优秀,为王公府邸所青睐,在1997年曾出土一古砖,刻有“文德戍申年工匝陈玄人户造”可以佐证。

1958年由原华东野战军第九十师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水利工程第一师一部,即后来的水电部14局,来到泾县一个这个叫陈村的地方, 掀起了一场断断续续长达24年的一项工程建设,这项工程就是陈村大坝。

这座大坝位于一个名叫“ 将军山”的脚下,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此曾大战一场,陈大败,兵将伤亡无数,就在此山不远处有一坑,当地人称“ 万人坑”。传说只是传说,但现在桃花潭的翟家是陈友谅的后代是有考证的。

这座大坝是当年由原苏联承诺援助中国修筑100个水利工程之一,于1958年8月动工,59年开始浇筑混凝土,由于全国国民经济调整,加上原苏联专家撤离,以及受“文革”干扰,62年工程停建,后于69年复工, 终于于1970年7月29日陈村电站水库大坝建成蓄水,时间长达12年。

我第一次来陈村是在70年代初,那年表哥从部队退伍分配来陈村大坝---原水电部14局上班。那是一个秋季的星期天,父亲骑自行车带我从茂林骑到陈村,看望在此吃公家饭的表哥,表哥是农村退伍兵直接安排到国家企业上班,听说是在那个年代唯一的一次农村退伍后直接分配工作。

记得中午表哥从食堂给我们打回午饭,我一人坐在一个小折叠椅上吃饭,饭碗是搪瓷缸。这是我第一见到这种能折叠的椅子有点恋恋不舍,后来表哥也送给我们两付这种折叠椅。父亲与表哥在一旁聊天,谈的很投机,那时他们很年轻,饭后我们随表哥乘渡轮逆青弋江而上到大坝工地。工地上汽车川流不息,机械声与哨子声交织在一起,那用来装混凝土的大罐由起重机轻轻一抓吊向大坝,工地十分繁忙,印象中那个当年混凝绞拌站遗址似乎还在。

穿过繁忙的工地我们到了坝基,我抬头仰望坝顶,小草帽从后脑壳滑下,被路过一位工人叔叔捡起,笑迷迷地与我表哥说了些什么,我也没有听清。我们跟他沿着之字型的脚手架搭的跳板往上爬,我时不时的回头往下看,人影越来越小,来回的车辆犹如一只只蚂蚁一样,脚手架两边搭有防护板,上下的人也不胜害怕。

也不知往上爬了多长时间我们到了大坝顶,坝顶上施工没有下面那样的繁忙,现在想想可能是在收尾。登上坝顶没有让我激动,因看到的水面景象没有书中所述的“ 高峡出平湖”那种宽广水面,所见水面大小与家门口的水库一样。

多年后我与骑友从这儿乘船横穿库区(见10月4日骑(穿越)太平湖),才领略到她的美,如诗人朔望所赞美的那样“ 天池无此亲切,太湖无此幽深,三峡无此青翠,漓江无此烟云,富春无此高寒,西子无此胸襟,乾隆无此眼福,江南无此水程。”

前几年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说在太平湖库区水下发现一批文物, 这才得知原来库区水下还有一座县城默默地沉在湖底,这座县城就是原石埭县城广阳镇。广阳在汉武帝时就成为陵阳县县治所在地,这个陵阳县管治的范围比较广,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说水下古城遗迹依旧保存完好。

陈村水库实际竣工验收是在1982年,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工程, 整过工期达24年。

2003年陈村大坝由安徽省电力公司划归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并更名为大唐陈村水力发电厂,厂分为二级开发,一级陈村站装机4台,总容量19万千瓦,最大库容26.88亿立方米。二级纪村站装机2台,容量从3.4万千瓦扩容到3.6万千瓦,利用陈村下游尾水,通过青弋江灌区总干渠与青弋江河道之间的落差,筑坝壅水发电。

因电厂地处旅游胜地黄山佛教圣地九华山之间的太平湖畔泾县境内,电厂除了以发电、防洪、灌溉外,近年来利用自身所处的优势的地理环境开发了综合旅游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似乎与陈村大坝有缘,58年大坝开工时我舅舅就在那儿上班,60年代安徽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因家没有人种“责任田”我外婆迈着小脚特地从榔桥步行到陈村叫我舅舅回家种田,从此舅舅就放下了“铁饭碗”端上了“泥饭碗”,他的命运从此被改变。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流行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曾牵动无数中国观众的心,这部电影我也是在陈村看的。那时建筑大坝的14局职工常到茂林买鸡鸭改善生活,渐渐地与我们村人熟悉了,有一天专门驾车接我们去看电影,我瞒着家人爬车也跟去了,晚上他们又驱车把我们送回家。

78年我初中毕业参加中考也是在陈村,是在那里的电站14局职工子弟中学,那时14局职工学校的教室很简陋,是一所“ 干打垒”式学校,教室都是用毛竹搭起来的,墙是被涂上一层黄泥巴,外面涮上白石灰……

最有意思的我入伍那年体检晚上留宿在人武部,当晚也有几位操外乡口音的年轻人留宿那里,整夜大家刮谈天地、嘻说人生,指点江山,其乐融融。没想到这几位“异乡人”又在新兵连相遇,大家都是熟人啊。后大家又分到一个连队,吃同一锅饭,唱同一首歌,穿同一样衣服,共同战斗生活了4年,让我们成了好兄弟、好战友,那几位“异乡人”就是陈村电站14局职工的子弟。

现电站开发了综合旅游项目,公交车一天有四班车直达电站区,交通方便了,节假日您可带着家人或约上好友来这里游玩,可登上坝顶欣赏太平湖的秀丽风光,了解水电发电过程,让你触摸到我们先辈们为电站的建筑奉献了一切。

- --图拍于17年12月17日,文写于12月20日傍晚。

Hash:ba02b3ef9125e2357c8d1ce0c1fda87dc6425ddd

声明:此文由 真太狼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