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发祥地刘公岛/西行文化

刘公岛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其北部海蚀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缓绵延,森林覆盖率达87%,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

刘公岛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城区东部,威海湾中央。据旧志记载,元代名刘岛,亦名刘家岛。大约在明代始名刘公岛。

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时,在岛上设电报局、水师学堂、建北洋海军提督署、铁码头,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该岛东部海域。

日军偷袭北洋舰队

1895年2月3日,日本舰队排成单列纵阵,在威海港口外进行挑衅。上午10时,日本舰队驶往港湾南口,首先对刘公岛上的东泓炮台发炮轰击。这时,南帮炮台上被清军破坏的7门大炮已被日军修好,并被日军用来向刘公岛上的东泓炮台进行轰击。海岸炮台与日本舰队一起,对刘公岛形成了夹攻之势。虽然战局对北洋海军极其不利,但北洋提督丁汝昌及广大将士并无惧意,拼死而战。双方炮战一天,日本军舰始终无法接近威海卫港口,最后不得已而退。

日军海陆夹击刘公岛没有奏效,便决定用鱼雷偷袭。但鱼雷偷袭北洋舰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2月3 日,日军鱼雷艇偷袭未能得逞,只得败退而逃。2 月5 日,日艇再次偷袭,击中了定远舰的尾部,舰体受到严重破坏,定远舰驶到刘公岛南岸海摊处搁浅。2 月6 日,日艇发射鱼雷,击中来远舰,舰内30余人全部遇难。同时,练船威远号和差船定筏号也中雷沉没。当天下午日本联合舰队又对刘公岛发动海上进攻,经过激战,日本舰队再次被击退。2 月7 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决心一举攻下刘公岛,全歼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各舰与刘公岛、日岛炮台进行还击。日军的旗舰松岛号、桥立号舰、秋津洲号、浪速号都中弹受伤,日本联合舰队遭此损伤,气焰为之一挫。而恰在此时,北洋舰队鱼雷艇管带王平等军心动摇,密谋逃跑。王平一伙民族败类所制造的逃跑和叛变事件,不仅削弱了北洋舰队的实力,更影响了清军的士气,对刘公岛战斗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刘步蟾悲愤自杀。由于援军久盼不至,刘公岛的形势更趋恶化。为了不让受伤的军舰落入日军之手,丁汝昌无奈于2 月 9 日,炸沉了定远舰,并在定远舰的中央要部装上棉火药,将其炸毁。2 月10 日,誓与军舰共存亡的右翼总兵、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极度悲愤中自杀身亡,时年仅44岁。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2月17日上午8时30,日本联合舰队以松岛舰为首,其余舰只紧随其后,从百尺崖起航,列成单纵阵形,各舰高悬军旗,鱼贯自北口进,徐徐驶入威海港,10时30分,北洋海军10舰,都降下中国旗,而换上日本旗,刘公岛炮台也升起了日本旗。曾经一度威震远东的清朝北洋舰队,就这样全军覆没了。

新中国第一任海军司令肖劲光渔船视察刘公岛

1950年3月,人民海军不到一岁,新上任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风尘仆仆到了山东威海。为了过海到刘公岛进行设防考察,随行人员向当地渔民租了一条小船。途中,渔民见随行人员都称其“司令”,就好奇地问这是哪家的司令。当得知这是新中国海军的司令员时,渔民不解地说:“海军司令还要租我的渔船?”肖劲光却语气沉重,对随行人员说:“记下来,1950年3月17日,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乘渔船视察刘公岛!”为此肖劲光大受刺激,当时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个样子给天下的人看看。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属纪念遗址性博物馆,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以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特色鲜明的陈列挺秀于中国博物馆之林。其辖属保护管理的“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包括北洋海军提督署、龙王庙、丁汝昌寓所、水师学堂、铁码头、黄岛炮台、旗顶山炮台、东泓炮台、日岛炮台等共28处纪念遗址,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开放参观的有北洋海军提督署、龙王庙、丁汝昌纪念馆、黄岛炮台与兵器馆、旗顶山炮台、东泓炮台等。馆内藏历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打捞舰船文物标本300多件,其中济远舰双主炮,重达30多吨,为当今海内外所仅有,堪称“镇馆之宝”。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

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综合性展馆中。该馆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中科院院士彭一刚教授设计,该建筑构思大胆,造型独特,创造性地将象征北洋海军舰船的主体建筑与巍然矗立的北洋海军将领塑像融为一体,被誉为“20世纪中华百年建筑经典”。

北洋海军提督署

建于1887年,占地17000平方米,又称“水师衙门”,是北洋海军的指挥中心,当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就在这里谋划指挥军事事宜。

北洋海军提督署系清代砖木举架结构建筑,古朴典雅,稳重大方。整体建筑按中轴线建前、中、后三进院落,每进有中厅、东西侧厅和东西厢房。前、中、后院中厅分别为礼仪厅、议事厅、祭祀厅。各厅厢院落廊庑相接,雕梁画栋,结构严整。院内东南角有演武厅一座,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体,屋宇高阔,厅内宽广,内有挑檐式舞台一座。1891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到威海巡阅北洋海军,曾在此处观礼,并在厅前检阅舰队操演。

北洋海军提督署正面大门上方,悬挂李鸿章题“海军公所”匾额。两侧边门,分别绘有秦琼、敬德神像,描金点漆,肃穆威严。大门外东西两侧各置乐亭一座,为庆典、迎宾的鸣金奏乐之所。乐亭前面,建有东西辕门,样式恰似古典牌楼。门前广场对称竖立旗杆两支,青龙军旗迎风猎猎,颇壮军威。西辕门以西20米处,建二层了望楼一座,登楼远眺,港内舰船活动尽收眼底。

丁汝昌纪念馆

原为丁汝昌寓所,建于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丁汝昌携家眷进居刘公岛,在此居住达六年之久。该建筑为砖石结构,由左中右三套院落组成,占地约15000平方米。西院为内寓,东院为侍从住房,中院为丁汝昌办公会客的地方。中院与东、西院有圆门相通,如今陈列着丁汝昌生前用过的部分家什、字画;院内有一株百年紫藤,是丁汝昌亲手所植,至今仍根深叶茂。大门两侧为门房,如今是介绍丁汝昌生平的展室。寓所门前,矗立着高3.8米的丁汝昌铜像一尊。东西两侧建有红柱飞檐的六棱形凉亭。

威海水师学堂

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占地约20000平方米,现存有东西辕门、照壁、堞墙、小戏台和马厩等,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有迹可寻的水师学堂。当时,水师学堂总办由提督丁汝昌兼领。1889年冬,从上海福建广东等地招收学生36名,另有10名学生附学,共46名。1890年5月,海军学校开始授课,课程设有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等,并配有敏捷、康济、威远、海镜四艘练船,供教学用。水师学堂共开办四年,毕业一届30名驾驶生。中日甲午战争后,刘公岛陷落,水师学堂也毁于战火。2004年6月威海水师学堂修复开放。

铁码头

是北洋海军舰艇的停泊之所,由道员龚照玙 主持设计建造,1891年竣工。铁码头墩桩用厚铁板钉成方柱,径四、五尺,长五、六丈,中间灌入水泥,凝结如石,直入海底,涨潮时可停靠万吨轮船。甲午战争后,码头虽然几经维修改造,但基本维持原貌。1971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建了突堤“丁”字形引桥。至今仍为人民海军所使用。

炮台

刘公岛上有清代炮台6座,分别位于黄岛、麻井子、旗顶山、迎门洞、东泓、南嘴,与南北两岸炮台遥相呼应,均由德国人汉纳根设计。除炮台外,还建有与之配套的地下通道、兵舍、弹药库等,并相互贯通。炮台使用花岗岩砌筑、水泥灌浆,施工严谨,造型巧妙,坚固实用。其工程规模之浩大,结构之复杂,令人赞叹。

龙王庙

占地近3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古朴典雅,美观大方,有前后殿,东西厢房,均为举架木砖结构,正殿中间塑有龙王像,神气活现,左右站列龟丞相和巡海夜叉。两边墙壁绘有古代传说故事壁画,形象逼真。东厢房陈列两块石碑,分别题刻“柔远安迩”和“治军爱民”碑文,均为光绪十六年刘公岛绅商为丁汝昌和张文宣所立。旧时,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或六月十三龙王生日这天,岛里岛外的渔民纷纷进香跪拜,祈求龙王保佑海上平安。甲午海战前,凡过往船只要在岛上停靠,皆来此拈香祈福,北洋海军也信奉龙王,一时香火旺盛。丁汝昌殉国后,其灵柩曾厝置此处。后来岛上居民在庙内设其牌位,四时祭祀,所以龙王庙又名丁公祠。

望海楼

包括与天坛、地坛并称的中华海坛及一代名楼望海楼。气势磅礴的海坛之上,56条石雕飞龙盘踞其中,定海神珍巍然耸立,古代宝鼎雄浑大气,登临中华海坛,使人顿感海疆之辽阔,海洋之博大,海权之重要。望海楼始建于唐代,系登州刺史为迎候武则天东巡所建,名噪一时,后毁于战乱。在原址复建的望海楼,高约九丈,为博览园最高点,分为春福厅、夏禄厅、秋寿厅、冬禧厅四层,楼内汇集了国内20余位顶尖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杰作,文化底蕴丰厚,艺术品味极高,堪称文化殿堂、艺术宝库。

北洋海军忠魂

是1988年10月为纪念北洋海军成军100周年而建,呈六棱形,高28.5米,上部正面是“北洋海军忠魂碑”七个金黄大字,下部碑文两侧是北洋海军将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群体浮雕。远远望去,此碑好似万绿丛中刺向蓝天的一把宝剑,象征着中华民族反抗异邦侵略的不屈灵魂。

刘公岛最东端——东泓

是整座岛上所剩不多的原北洋海军军事建筑,北洋海军在那设24厘米和12厘米口径平射炮各2门,7.5厘米口径行营炮各6门,速射炮4门,炮火可及刘公岛东海面及南北两口,主要与日岛,南邦炮台封锁南口,在刘公岛保卫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历史文化

—座岛的得失,能关乎—个千年古国的近代命运,所谓“同种同文”的黄皮肤、黑头发兄弟会由此挣扎于“狩猎场”长达半个世纪,而且余波至今。这座小岛就是刘公岛。

刘公岛诸炮台史料演变刘公岛诸炮台的存在和名称,按史料记载顺序,依次为:战前清朝官员奏折,战中官员书信、电文,战后日军统计,今人著述等四大来源。

1889年阴历十一月二十,一个叫萨承钰的候补知县从台湾基隆开始,考察中国海防各炮台。1890年阴历七月二十,萨抵威海,以下是他关于刘公岛炮台情况的汇报,“……刘公岛,北口建地阱暗炮台,台式系深掘地基,以为地阱形如满月,中藏阿蒙士庄新制后膛地阱钢炮二尊。岛之北有黄岛焉,山下筑一土堤,陆路可通;岛之南有日岛焉,四面环海,山势突兀,现建地阱暗炮台,安炮位二。”考察报告以《南北洋各炮台情形书》为名于次年十二月间完成,堪称中国近代第一本海防情报汇编。萨以黄岛为“北”,称北口建地阱炮两尊,显指公所后炮台,可见,1890年的刘公岛上只有公所后炮台建成。

一年后的1891年时逢三年一届的北洋海军会操,这也是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的首次大校阅。当年阴历四月二十五,李鸿章乘船来威海卫检阅,事后,在五月初五上奏的《巡阅海军事竣折》中,北洋大臣提到自己的旁系姻亲、刘公岛基地护军统领张文宣,“刘公岛横据口门,势甚扼要,副将张文宣所带护军于岛北新筑地阱炮台,凿山通穴,夹层隧道,安设二十四生特(厘米)后膛炮,机器升降灵速非常,能狙击敌船,而炮身蛰藏不受攻击,为西国最新之式。又于刘公岛西连接黄岛上,设炮台一座,跨海通道,工力尤艰。”前后比较,可看出到1891年黄岛炮台已筑成。

三年后的1894再值海军大阅,李鸿章于阴历四月十五到威,十七日调集北洋海军兵舰校阅。值得一提的是,有日本军舰前来“参观”,誉称北洋海军“节制精严”。此次,李鸿章在阴历四月二十五上奏的《校阅海军事竣折》中称,总兵张文宣于刘公岛南咀填筑炮台一座……在刘公岛山顶上筑一道长约10里的护墙,南咀筑土墙一道,黄岛又填筑了一座地阱炮,所谓“南咀炮台”首次出现。是年阴历六月二十三丰岛海战爆发后,张文宣于十月初八呈文李鸿章,称高场营炮台七月内大工已竣、大顶子炮台赶造台基。至此,战前中方资料中,关于刘公岛诸炮台,有公所后、日岛、黄岛、南咀、高场营、大顶子等六座炮台记录在案。

刘公岛基地陷落后,历史话语权转到了日本占领军手中。1895年2月17日,日舰队入港,21日,日军陆地测量部的人上岛,循黄岛、公所后、旗顶山一线,由西向东,拍下了他们的战果,着重点是铁码头东西一带建筑和港内舰船、黄岛炮台、信号台、电灯台等。

据此,战后日军参谋本部编辑出版了《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战史》,此书第34章以“威海卫军港炮台兵备及布设水雷数(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中旬)”为题,以表格形式登记了刘公岛诸炮台。

一带一路上的风土民俗艺术瑰宝,请关注西行文化!

Hash:1f901459fc271b2c857a21b0966a6ae7a1faf24e

声明:此文由 西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