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黄兴路步行街上的雕塑究竟有何来历?

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一面,每一座城市也都有商业街,商业街无形中已成了城市的中心和这个城市的灵魂。长沙最著名的步行街可能就是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了。黄兴南路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是长沙商业历史变迁的最好见证。

黄兴南路原名南正街,是古代长沙从南门进城的正街,与北正街遥相呼应。1934年,为纪念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黄兴而更名为黄兴路,成为一条以平民大众消费为主、不断融入西式时尚的商业街道,聚集了杨裕兴、德园、德茂等众多老字号。新世纪之初,黄兴南路被改造成步行商业街。

从司门口到南门口,繁华热闹的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全长不到一公里,在这838米的街道上有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平均每隔80米就坐落着一尊“老长沙”主题铜像。《炸臭豆腐》、《吃臭豆腐》、《打酱油》、《修鞋》、《磨刀戗剪》、《补锅》、《剃头挖耳》、《看西洋景》,每一座雕塑都是老长沙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仿佛在向来来往往的现代都市人生动地诉说着当年的老长沙故事。

臭豆腐和吃臭豆腐

打酱油

修鞋

补锅

月亮粑粑

在最初的改造方案中,设计师也计划在步行商业街上安置一系列现代雕塑。希望把百年老长沙的历史,通过雕塑再次表现出来,于是,雕刻艺术家们就创作了“老长沙”系列雕塑,以此来反映老长沙的市井生活。据了解,“老长沙”系列雕塑最初有16个方案,但由于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只有800余米长,雕塑分布不宜过密,最终只做成了10个雕塑。在被舍弃的方案中,还有挑河水、卖黄泥、街头卖布等造型。

尽管这些方案最终只能停留在图纸上,但在设计者看来,它们也魅力十足。

“老长沙”一号:挑河水

对于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长沙人而言,自来水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但在过去,长沙还没有通自来水的时候,老长沙人用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用湘江里的河水;二是用井水,比如著名的白沙井。于是围绕水的需求,就出现了一批挑着水桶、四处卖水的脚夫。河水怎么买?可以买一桶,也可以买一勺。

“老长沙”二号:卖黄泥

在没有煤气、天然气的年代,长沙人生火做饭、过冬取暖要用到煤炭。不过煤炭想要更耐烧,就要往里边掺上黄泥巴。当年走在长沙老街,不时可以看到拖着板车卖黄泥巴的男人,长沙人管他们叫“土夫子”。

“老长沙”三号:街头卖布

现代人已经很少自己买布做衣服了。不过在以前,布店和裁缝店也是长沙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买布一定要去布店吗?不一定,新中国成立前就有人拿着布在长沙街头卖,而且手中拿着的布料也数量惊人。材质、颜色、尺寸,这些都不是问题。

关于黄兴路步行街上的雕塑,背后有哪些深刻的故事,敬请收看湖南公共频道本周日晚22:42《湘音湘韵》

编辑/元晨璐

编审/刘明君

Hash:4e562f51e44717da40c58b232ceb93d65eff8c4c

声明:此文由 芒果帮女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