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罗家岗,600年风雨话沧桑

文 | 图:掌柜

有人说,她是武汉最美的古村落,是深藏数百年的绝代风华;

有人说,她是继大余湾之后,武汉辖区内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艺术最精美的古村落;

有人说,她的古建筑群,凸现明清时期商贾之家的兴盛气派;

有人说,如果说大余湾古民居是以外部特有的造型结构之美取胜,那么,她则是以保存完整的内部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之美彰显芳华…………

她北望木兰,南接前川,村中古木众,湾内池波澜。她是湖北省级标准历史文化名村,因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于2016年被住建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她是黄陂罗家岗(隶属于王家河街道,位于火塔公路一侧),深藏闺中,保持着最原始的风土人情及原始风貌。

罗家岗是罗氏宗族聚居地,600多年前,明洪武年间,罗家祖先从江西一路辗转,长途跋涉,最终选定此地,定居于此。从此,世代传承(据罗家族谱记载,罗氏已在此传至第18代)。

勤劳的罗家先祖,以自己的坚韧与执着,在异乡开辟,打造自已的家园,一砖一瓦,一房一户,繁衍生息,终是把他乡变成故乡

日子,总不辜负勤劳奋进的人。代代罗家岗人,秉承先辈美德,在时光的流转中,为自己的家园添砖加瓦,守护田地的同时,积极向商业进发,终于,书香门第仕途畅达,商贾之家日益壮大。

到明末清初时,罗家岗的大户,一家就拥有良田数千亩;不仅如此,罗氏后人还创立了德昌、梁记、洪泰、永茂等20多个大号。民国时期,汉口还有一些罗氏专门经营的店铺,并有他们建造的居住里份。

为显富耀祖,罗姓大户于明末清初大兴土木,到道光年间最甚,这一时期的罗家岗人丁兴旺,据传已近千人。大户人家选择村西岗地,建数十栋豪华宅院的建筑群落,占罗家岗半数居民。

族人从四面八方请来各类能工巧匠,进行总体规划,精心设计和施工,至今,在罗家岗老宅子的石壁上,依然清晰可见拓印和刻画的“道光”“皇清丁酉年”“道光丁酉年”等造屋时的年代印记。

罗家岗最显眼的建筑,是湾子前排居中的祖屋,这也是罗家岗最大的一所院落。祖屋长100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数千平方米,坐北朝南,建于道光9年,明三暗五,四水归堂结构,墙体石料由江西运来。

据罗氏后人说,整栋房子工期很长——开工三年了,东边墙上长满了草,西边墙却还没有下脚。因为家里有钱,祖屋主人专门从杭州请来最好的工匠,百余名工匠聚居于此,精雕细作,打造豪宅

祖屋的转楼,廊柱,窗等木质建筑处,刻有龙、凤、鹿、鹤、麒麟、松柏、花卉等浮雕,突出部位刻有“八仙过海”“郭子仪庆寿”等人物故事,古香古色中显出大器与富贵。

当年,罗家大户除了建自家庭院,还修建了一处富丽庄严的罗氏宗祠。还于清末年间,在离村不远的地方建了一座单孔石拱桥,世称“风水桥”,造型古朴端庄,桥下铺着青石板。当年,不仅提供交通之用,而且还有调节水利的功能。

1927年,吴光浩率领72名黄麻起义勇士,突围转战到木兰山,奉命成立中国农民革命第七军,广泛发动穷苦农民闹革命。

当时罗家岗有钱的大户人家中,数罗隆昌当铺最气派(开当铺,做油坊),生意很大,却对革命军不满。1928年春,七军大年除夕突袭当铺,火烧油坊,打响黄陂土地革命第一枪。罗家岗,也因此成为革命纪念地。

600年辉煌,600载沧桑。繁华也好,落寞也罢,罗家岗依旧稳稳地、默默地穿行于时光隧道,透过那或斑驳或残败石墙布瓦,更有那一脉相承的罗氏家谱,我们依然能够想象……

参考资料:《武汉文史资料》《黄陂通史》

关于作者 传说中的掌柜,幸运搭上70年代末班车,游乡窜野,行涉山林

Hash:b1d6da51bfed2b92fe436e4e4682bfbd2e5bb5a0

声明:此文由 掌上黄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