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盈江“德昂鼓寨”

一场小雨过后,冬日的暖阳穿过厚重的云层,透过房屋的玻璃窗投射在阁楼里正在织锦的赵兴华身上,不仅照亮了宽敞的房间,也照亮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去,生活紧巴巴的,一家人常年‘蜗居’在祖辈建盖的老房子里,生活十分不便。如今能住进这样敞亮的房子,还能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真的要感谢党委、政府。我们致富奔小康的盼头越来越足了。”

今年6月,对于家住盈江县旧城新民村小辛寨村民小组的村民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月份,全寨25户82人全部告别了过去低矮、破旧的土坯房、茅草房,住进了暖和又敞亮的新屋,全寨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换新颜。

危房清零 德昂鼓寨旧貌换新颜

旧城镇新民村小辛寨村民小组(为了突出德昂族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现该村对外宣传为“德昂鼓寨”)距离镇政府1公里,是一个纯德昂族村寨。全寨共有25户8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户8人,低保户2户9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旧城镇始终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关怀困难群众、惠及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让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

“在危房改造中,我们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按照‘因户施策,节约成本’的原则,鼓励D级危房采用修缮加固的方式进行改造,对于实在无法通过修缮加固完成的则采取拆除旧房、重建新房的方式实施。改造建设中,注重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以德昂水鼓为装饰亮点体现民族特色,在留住民族文化记忆和‘乡愁’的同时,为今后发展乡村旅游打基础、增活力。”旧城镇党委副书记王继涛告诉记者,如今的德昂鼓寨已然实现了“脱旧衣换新衣更新名增动力”的转变,成了全县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美丽村寨示范村、农危改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点。

走进如今的德昂鼓寨,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映入眼帘:融合德昂族水鼓文化建造的寨门让人眼前一亮;黄墙青瓦、独具德昂特色建筑韵味的房屋错落有致;用石块边角废料铺就的石板路和堆砌的石板矮墙独有一番风味;道路两旁新栽种的石榴树与矮墙内开得正艳的各色花卉、立在矮墙瓦片间的德昂水鼓和谐而统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用村民的话来说就是“村道通畅了、村庄亮化了、环境美化了”。

危房改造惠民生 群众生活得改善

实施农危改项目,不仅让贫困户住房有了保障,也给当地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杨绍明是寨子里为数不多的手艺人,会砌砖、扎钢筋,从事建筑工作多年。过去,他为了生计常年奔波在外,今年初他主动加入农危改施工队伍为乡亲们改建房子,给家里带来了一笔不小的经济收入。同时,他还结合农危改项目,发挥所长,在自家的老旧房屋旁新建了一栋两层楼,实现了安居梦。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拾掇新房周围的垃圾,眉眼间皆是幸福与满足。

与杨绍明一样在农危改中受益的村民还有很多,赵兴华家就是其中之一。据赵兴华讲述,自寨子里实施农危改项目以来,他们夫妻二人就不再四处承接贴瓷砖的零活了,而是专心为寨子里的村民服务,劳动强度降低了,最重要的是工钱还不少。如今,赵兴华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对自家的房子进行了除险加固,还先后添置了不少“新鲜”物件,在庭院里栽上了各色时令蔬菜、果树、花卉,可谓是“满园春色”。

“面子”“里子”一起改 群众唱响幸福歌

在推动乡村发展上,旧城镇党委、政府始终抱着“农危改不仅要扮靓‘面子’,更要夯实‘里子’”的理念,在翻新修建破旧房屋的同时,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发展愿望不强烈的问题,积极帮助村民解难题、想办法、谋出路,真正让农危改对象生活水平得提高、生活品质得改善。

“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子,真的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啊!有时一觉醒来,都还以为自己是做了一场梦呢。”六旬老人杨保玉激动地对记者说。她告诉记者:“家里3口人都靠低保生活,以前没有个像样的家,儿子又患有轻度残疾,至今都没娶到媳妇。现在政府帮我们建了新房,我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赶紧帮儿子娶个媳妇,一家人好好发展生产,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杨恩旺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2017年10月检查时发现身患肝脏方面的疾病,每天都需要吃药、打针控制病情,每个月将近1000多块钱的医药费让这个本就拮据的5口之家愈加艰难,修建新房更是成了全家人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他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挂钩亲戚和乡镇党委、政府经常到家里来嘘寒问暖,帮我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大事小事,并通过产业帮扶的方式对我家进行帮扶。如今,又通过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帮家里解决了住房问题,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把日子过好呢?!”站在新房前,说起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家里的变化,杨恩旺的妻子赵安丽三句话里有两句话不离对党委、政府的感激之情。她告诉记者:“今后计划向亲朋好友再借点钱盖几间房子,开一家具有德昂族特色的农家乐,就近发展乡村旅游,一家人努力把日子过好。”

“别看现在家家户户都在比学赶超,以前寨子里可不是这样的,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土地大多只种一季,之后都是租出去靠收租金维持生计,全村的生活水平整体偏低。”说起寨子里的变化,村民小组长杨保强感受最深。在他看来,如今有了政府惠民政策的扶持,加上村民自愿发展的这股劲,村里何愁不美、村民的生活何愁不富。

据王继涛介绍,下一步,旧城镇将按照前期规划,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对接,积极争取相关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积极发展以“乡村旅游、民族餐饮、农特产品、果林观光、特色养殖”为循环经济的乡村旅游服务,采取“以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旅游”的模式,将小新寨村民小组打造成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实现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德宏团结报

Hash:963a78821b5da7cee3528f965041d3a7ee875e20

声明:此文由 走进盈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