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建筑里来一趟国学之旅

短信报警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座座的历史建筑见证着城市发展的变迁,

它们在修复再利用后焕发新生命,

陪伴着城市继续成长。

荷兰园大马路建筑群

(图片来源:澳门文化局)

这列位于塔石广场前的红色与黄色的建筑物,

相信大家不会陌生,

它们在活化后,

串连成广阔的艺文空间。

其中一座建筑物,

今年刚好满 100岁 !

就是这里!

现址为 饶宗颐学艺馆,

绝对值得大家来一趟!

塔石广场前的红色与黄色的建筑物,

即荷兰园大马路建筑群,

是本澳法定文物之一,建于二十世纪初。

约1920年的塔石及荷兰园大马路

(资料来源:“澳门记忆”网站)

在十九世纪末,这里还是一片沼泽稻田,

后来兴建了一些贵族式两层住宅楼宇和学校,

是澳门新古典主义风格影响下,

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

饶宗颐学艺馆所在建筑原来是民居,

于1921年落成。

建筑立面的拱廊装饰华丽,

当中的立柱、拱劵、拱心石,

以及天花、围栏的花饰纹线均精美细腻。

二楼阳台一隅

建筑物原为两层高住宅,图为馆内木梯

饶宗颐学艺馆由特区政府设立,

在2015年开幕,

旨在向公众展示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的学术及文艺成就,以及向公众宣传推广中国文化和艺术、国学研究。

地下展厅

饶宗颐(1917-2018)是享誉国际的汉学家,

在多个领域均有卓越成就和突出贡献,

素有“国学大师”之称。

饶宗颐学艺馆揭幕时,饶教授亦有亲临,并为其铜像揭幕。

饶教授与澳门因缘深厚,

他在1980年代创办澳门东亚大学澳门大学前身)研究院中国文史学部,为澳门文史学术研究耕耘播种。

他又关心及支持本地文化事业,

多次在澳举办书画展览,

并捐赠多幅书画著作,

予特区政府文博机构收藏。

“澳门大学”四个字,就是来自饶教授的墨宝。

(图片来源:澳门大学)

馆内不定期举办饶教授作品的相关展览,

并设有图书室、专题展厅及讲堂。

图书室

图书室收藏与饶教授相关的著作和图录

有空的时候,大家不妨来 饶宗颐学艺馆走走,

附近 其他红色与黄色的建筑物,

包括中央图书馆、澳门档案馆,

以及塔石艺文馆等,

同样等着大家来打卡哦!

资料来源:饶宗颐学艺馆网站、澳门特区政府新闻局

Hash:7dfc1f7c49fc24993009f645f41723ebe307e636

声明:此文由 澳门特区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