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文明 | 乌兰浩特市社区工作者“上新啦”

近日,乌兰浩特市各街道社区陆续开始为通过公开招考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轻人进行岗前培训。自乌兰浩特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实施一年多以来,新老社区工作者适应得如何?社区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对街道乃至全市工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面貌“焕新颜”

乌兰浩特市都林街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体,创新开通都林声音微视频、抖音号,打造了都林声音直播间、红色广播站等栏目,观看、点赞量累计达到9万余次,组织拍摄的短片《社区工作者史红丽的一天》,在党员干部和辖区居民中引起了热烈反响,社区工作突然“洋气”起来。

作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乌兰浩特市于2020年初率先在全区实施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制定印发工作方案,配套建立薪酬标准、考核评价、档案管理三个试行办法,“1+3”体系架构初步形成,建立了全市统一管理标准、统一考核评价、统一薪酬待遇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队伍。解决了以往社区工作者人员素质低、年龄偏大、构成复杂、收入偏低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正逐渐成为公务员、事业编以外的“第三套”规范化职业体系。

在体系实施过程中采取“转聘一批、转岗一批、招录一批”三管齐下的方式对社区工作者队伍进行优化重组,已连续两年开展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先后招录170余人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龄结构、整体面貌均得到大幅提升。自2020年以来,主动参加学历教育的社区工作者76人,获得社区工作者资格证书的29人,62名新考录社区工作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82名新考录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两委”班子,“两委”成员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2.91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增加18.75%,社区工作者队伍逐渐朝着更年轻、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街道社区服务水平和效能“谱新篇”

城郊办事处王爷庙社区党委书记带领社区工作者自主开发网上办事平台,打造“魅力王爷庙公众号”,提供线上服务。公众号下设智慧社区、社区服务、自主登记3个平台,分设党建云平台、党群服务中心、盟外返乌登记系统等7个子平台。平台搭建以来,共收集“我为群众办实事”意见建议40余条,自主填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信息600余条、0-15岁学龄入学信息658条、返乌人员疫情自主填报300余条,不仅节省了社区人力物力,提升了信息采集工作效率,更为居民群众提供了便捷。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下,电脑操作早已成为必备的办公技能,但是这对在社区工作多年的老社区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多年以来,他们开展工作习惯靠腿、靠嘴、靠感情,能记住张家的位置、李家的人口,记不住电脑上花花绿绿的图标;能辨清东家长西家短,看不清密密麻麻的表格和文字。虽然年龄大、没学历,但在社区工作多年,是居民的贴心人、社区的活地图,同样是社区事业的稀缺资源新社区工作者入职后,通过实行新老社工一联一、互助组、AB岗等制度,一方面帮助新人快速融入社区团队,另一方面摆脱了老社区工作者在硬件操作方面的窘境。就这样,“活地图”带着“新头脑”,“新头脑”帮着“活地图”,互相补台、取长补短,极大提升了社区工作服务效率和质量。

乌兰浩特市近年来通过“三互一促”拉练观摩会、社区书记“擂台赛”、主题论坛、示范社区评选等形式,开展现场观摩、汇报交流、座谈点评,不断磨炼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通过组织脱岗轮训、赴外培训、专项培养、交流轮岗等途径,对比、对照、对标,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素养。以服务群众、真抓实干为导向,促进社区各项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开新局”

“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工作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从开始的封闭隔离、入户排查宣传,到现在持续半年多的疫苗接种和常态防控,要不是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及时实施,为我们配备充足的人员力量,稳定了人心,真不知道这些工作如何开展……”和平街红云社区负责人孟玉英回忆道。

十九届四中全会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为街道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无疑成为社区工作的重大挑战。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实施后,社区工作者工资大幅提升,全市社区工作者平均工资(含五险)达到3500元以上;考评体系建立后,拿工资不干活“混日子”的情况极大减少;新社区工作者的招录,让社区人员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有效。乌兰浩特市以此为契机,以“五化协同、大抓基层”为抓手,在抗击疫情中锤炼队伍,在推进基层治理中开创新局,各项工作遍地开花。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一是抓实网格化建设,在城区划分700个网格,同步组织建立516个网格党组织,收集化解民意诉求,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目标。二是抓好在职党员进社区“五个一”活动,组织盟市旗8千余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加入一个网格、联系一户群众、认领一个服务岗、参加一个志愿服务队、参与一次社区“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协助社区为居民解决问题。三是建立“党建+物业”体系,以社区党组织为“中心”,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三方”共议,社区统筹协调、业委会监督、物业执行,小区院内乱堆乱放、下水道堵塞等民生问题有效解决。四是开展党建引领“契约共建”工作,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区域领导核心作用,社区根据服务民生、疑难问题、创新工作等需求“出题”,驻区单位、非公和社会组织以及包联单位等多方力量通过签订契约“答题”,将基层治理的“软需求”变成“硬约定”,有力助推基层治理进程。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乌兰浩特市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为城市发展注入蓬勃动力,奋力书写党建引领服务基层“新答卷”。

责任编辑 : 刘文静

编 辑 : 史静宇

信息来源 : 乌兰浩特组工

微信制作 : 史静宇

Hash:85c7f09baec39329447a6225ed16041a4c190e27

声明:此文由 俗人俗事不俗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