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斋笔记42:安期生是舟山仙道文化的鼻祖

古代舟山弥漫着浓郁的道教气息

舟山素有“海天佛国”之誉,事实上,仙道文化曾在古代舟山长期盛行。据记载,后晋天福三年(938),今天六横岛即建有纪念与安期生同时代的黄公祠。

在宋乾道《四明图经》卷七介绍昌国县中,梅岑山、蓬莱山、东霍山桃花山(安期生“醉墨洒石成桃花纹”之记载始见)、翁山、西朐山、东朐山,都有仙道痕迹。在宋宝庆四明《昌国县志》中,定海城内有城隍(惠应庙),翁山脚下于乾道年间发现炼丹的铜鼎(今有仙迹庵),梅岑山因梅福炼丹于此,东霍山世传徐福至此,桃花山世传安期生炼丹之所,马迹山有安期生洞,定海城南有道隆观(原称东岳庙)。

元大德《昌国州图志》中,具有仙道痕迹的地名有安期乡、蓬莱乡,其中安期乡有扶桑村(今六横),金塘乡也有扶桑岙。有定海城隍庙,又提到翁山、梅岑山、东藿山、桃花山、马迹山、黄公山、金塘葛仙峰(葛仙翁、陈禅师、金信郎同憩此山,今称仙人山。山之巅产桃一枝,花而不实,有三仙堂遗址、仙翁炼丹井)、道隆观圣母殿圣母池、道隆观三清殿、东岳行宫文昌宫真武宫、岱山东岳行宫、祠山行宫、朐山蓬莱集仙道院。元朝还有道士单奇,曾入居马岙中峰山单奇洞。

明天启《舟山志》有金塘葛仙峰,黄公祠、东岳行祠、文昌祠、东文昌祠、城隍庙、真武宫、三官堂、玄坛行祠、道隆观等。《舟山志》设有“仙释”专题,收有元时的太虚玄静明妙真人王天助(蓬莱乡人)、谢龙王(昌国大青岙人)、梁道师(名璋,干览人)、安期生、徐市(徐福)、梅子真、葛洪等人。

清康熙《定海县志》中,有定海双髻山,传为葛稚川炼丹处。翁浦山、葛仙峰、单奇洞、马秦山安期洞、定海城北真武宫、水仙宫、城隍庙、关圣行宫等也有记载,梅福、葛洪等列入“寓贤”,安期生洞列入“古迹”,道隆观等列入“寺观”,安期生、徐市、黄公、王天助、单奇、谢龙王、梁道师等列入“仙”。

另外,历史上曾经存在过,有道教性质的各类龙王宫、真君庙、太阳殿、正乙殿、天后宫、关圣殿、华佗殿、水仙宫(定海东山下)等等。有的还在,慢慢演变成了庙或者寺,有的已经消失。

有关资料显示,清光绪年间,舟山道观增至20余座。直至民国13年,仍有道师749人,道观10余座,较大的有定海城关的道隆观、金塘梅星观、衢山蓬莱集仙院等。 而桃花对峙山安期峰上面的安期生炼丹洞则建成了圣岩寺。

外人很难想象以佛教文化闻名中外的舟山,竟然还有这么浓厚的道教氛围,这么丰富的道教传说和这么多的道教遗迹

以安期生为中心探究舟山道教产生的背景和缘由

第一,舟山独特的海洋文化图腾坐标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上古仙道文化。

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是我们寻求上古时期舟山原住民生存状态的基本途径。舟山群岛的先人从鸿蒙时代开始,直到今天,不可避免地陷入对自然、图腾、祖先和海神等诸多层面的崇拜。

从图腾文化地理坐标上看,东夷部落是经 标,从北到南,在今天的中国境内,大致属于辽东、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一线;古越民族是纬标 ,从东南到西南,在今天的中国境内,大致属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一带。而经标、纬标相交的地方,也就是东夷与古越文化地域交叠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舟山群岛。

东夷文化是农耕和渔猎文化,多以鸟和太阳为图腾;古越民 文化是农耕和渔猎兼牧猎文化,多以蛇为图腾。归宗于东夷集团和古越民族的舟山群岛,其丰富多姿的岛屿特征和海洋特征,决定了其海洋图腾崇拜及海洋图腾文化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让舟山群岛当之无愧、天造地设地成为中国海洋图腾崇拜最有渊 薮的门户。

鸟的自由飞翔状态,就如神仙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以及腾空飞升时的状态。鸟的意像比如黄鹤(鸿鹄、天鹅)、大鹏鸟、鸿雁、凤凰、朱雀等,都或多或少与神仙有关,还有一些灵性的如鹦鹉杜鹃、鹁鸪、青鸟、燕子、喜鹊等,能在神与人之间架构起某种契约。

包括四海海神在内,《山海经》里很多神都带有蛇,伏羲女娲就是蛇身人首。蛇术是道家的法术之一,龟、蛇与道家养生的渊源极深,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就是玄武(龟蛇)神的化身。蛇在某些区域是宅蛇,在某些地方是水神,从而形成了崇蛇敬蛇即蛇崇拜的习俗。东极东福山白云庵是舟山群岛唯一遗存的古越民蛇图腾的信仰建筑物。

图腾是神话的基础,华夏文明千古奇书《山海经》的《南山次二经》竟以舟山群岛为东部边境,这不单单是古人的智慧,更是造物主对舟山群岛的厚爱。《山海经》是中华神话的渊薮,里面涉及的人非人、怪非怪、精非精、神非神的“远古动物”以及盘古开天、混沌鸿蒙状态下的“超力量”“超能量”的拥有者,需要在华夏广莽的山川海岳上寻找一个对应的地点,落实他们给生于斯长于斯守于斯的人类及后裔的自然财富。所以,像安期生这样能升天的仙道自然在舟山群岛这样一个远离中原势力,古代凡夫俗子不易抵达的地方,有了演绎的舞台。

第二,舟山地处海隅的独特的地域位置产生了独特的海岛神秘文化。

自古以来,滨海地区和道教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浩瀚博大的海洋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神秘而神圣的所在。古时人们对海中的奇异现象,如龙卷风(龙吸海水)现象、如海市蜃楼,往往心存敬畏。对于这种海上异象,古籍中也有很详尽的记载。

比如龙现海上现象,清《嘉兴府志·祥异志》载,明朝时浙江平湖县有一条白龙飞腾于海上,放射的光映红了半边天。龙头半垂,两支龙角之间,站着一个戴金冠的紫衣神人,身高一尺,手握着剑;龙头下显出一团明亮的珠光,圆圆的,像斗一样大。当时的藏书家沈懋孝(1537-1612)对此有过记录。

又如海市蜃楼,《史记·封禅书》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

在今人看来,龙吸海水、海市蜃楼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对于古人来说,他们无法得到科学的解释,于是赋予了它美丽的神话性质——大海是仙神的居所,海市蜃楼为神迹。

由于大海蕴含了无数的神秘,其间神秘的海岛自然也成为来去无踪的神仙居住之地。《史记·封禅书》同样记载秦方士李少君对秦始皇说在海边见到过自己自己的师傅、仙人安期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在海岛上,得见仙人,其仙道色彩自然浓烈异常。

第三,舟山特殊的海滨地理位置同样能够催生海洋仙话。

事实上,舟山地域确有丰富的海洋神话传说。舟山的海岛人民因海而生,他们虽能够依托海洋丰富的资源生活,但海上风浪不定,突发的自然灾害常常使得沿海居民苦不堪言。因此渔民将希望依托于神,于是一系列的海神信仰和海洋神话应运而生,如舟山各住人岛至少拥有一座以上的天后宫,妈祖信仰极为普遍,同福建湄洲岛的妈祖近似,舟山关于妈祖的传说,是说她前生是一个渔家姑娘,懂得天象,能预测海上天气。大家都十分爱戴她,称她为“神女”。一次因出海救人遇难。人们不愿承认神女已死,于是认为她“羽化升天”,还为她修建神庙,供奉起来。每逢出海都要前往拜祭,希望神女保佑“海不扬波”。

同时,桃花、岑港、狭门、翁家岙、灌门、郎家洋、长涂高鳌山等地的龙潭、龙宫等的龙王信仰可谓“一岛一龙王,各村各龙王”、还有一些边缘化的海身如泗州大圣、羊祜……。岛上的灶神、床神、厕神、井神、财神、门神,海上的潮神、海螺精、鲤鱼精、哈巴精、乌龟精等应运而生。除此,还有原型为陈靖姑、寇珠等娘娘或天后的传说等等。更为神奇的是舟山本岛第一高黄杨尖山,源于“坍东京崇明”的故事,而主人公居然就是中国著名道家、孝子葛仙翁,而且跟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有关。

安期生种下了舟山道教的种子

普陀旧志云:“名山胜境,本仙真栖息之乡,绝荒岛,为贤者避世之地。”舟山 可谓道名在外。那么,安期生带给了舟山什么样的道教风范?

最早来到舟山的道教名人是安期生。安期 生是舟山仙道文化的鼻祖。根据志书记载,他足迹踏遍舟山海岛多处,在桃花岛留下的故事和遗迹最多。他与同时期的黄公、梅福等比较,比他们更早一步涉足舟山。至于葛仙翁中的葛玄、葛洪及其它道教人士,则更晚才抵达舟山。

由于旧志中某些对地理位置和地名表述的混淆,比如马秦山和马迹山,到底是同一座山还是两座山,还有马秦山是今天朱家尖岛的一部分还是桃花山(岛)?这之间可能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不管怎么说,桃花岛和安期生之间已然相互为彼此贴上了个标签。安期生泼墨成桃花的传说,注定是在桃花岛;安期生隐居旧址和炼丹洞已然遗留在了桃花岛的安期峰上。

由于安期生的到来而在舟山种下了道教的种子,致使之后的道教名人,包括以道教名义起义的武装纷至沓来,并一度在岱山普陀山、黄杨尖山、金塘岛仙人峰等地形成为道教的传播中心,使整个舟山道教文化和道教信仰鼎盛,并使翁山(舟山)扬名于中国道教的史册中。值得一提的是与安期生同出琅琊的孙氏。琅琊孙氏孙泰奉五斗米道教,借道术起义。《晋书·孙恩传》中记载:“……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煽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后孙泰之侄孙恩在舟山群岛集结一支十余万人的军队起义,号“长生军” 。孙恩称孙泰蝉蜕登仙,以五斗米道为旗帜。被东晋朝廷镇压,孙恩大败,逃回舟山,赴海自沉。剩余的军队又推举孙恩的妹夫卢循为主。卢循又败,投水而亡。孙、卢此次起义,无非把五斗米道教在沿海地区的影响推到了顶峰。舟山作为这次起义的发源地,民众所受的五斗米道教思想的影响不可谓不深。

孙恩的义军之所以投海而死,是因为他们有水仙信仰。道家所谓的水仙信仰的最基本表现,就是将水仙视作水中神仙的化身。如娥皇和女英(传说为尧帝的女儿,二人同嫁给舜,姊姊为后,妹妹为妃,三人感情甚好。舜在南巡驾崩,娥皇与女英双双殉情于湘江。上天怜悯二人的至情至爱,便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她们也成为腊月水仙的花神了)、洛神(伏羲氏之女,因溺死洛水而成洛神)、屈原等等。

在古代,水仙还是道家推崇的道花,而普陀水仙的主产地和栽培地就在桃花岛。能将水仙写成禅花的,恐怕也只有普陀水仙才够资格。

(2015.01.15 )

Hash:ae2b6feeacc0c590d8a2161645cc0a2bd723969b

声明:此文由 孙和军海洋历史文化工作室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