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景 | 惠东九龙峰谭公庙

在民间传说中,很多历史人物“得道成仙”,完成了“由人到神”的转变,从而庙食人间香火。在东江流域,有众多著名的本土“神仙”,其中,谭公信仰有不少信众,出现了众多谭公庙。要说最著名的谭公庙,非惠东龙峰祖庙莫属。

九龙峰位于惠东花山脉西段,因北侧有九条山脊蜿蜒如龙而得名。

九龙峰主峰海拔563米,挺拔如笔尖,又称“尖笔峰”。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九龙峰的灵气缘于谭公的“道场”。据记载,“谭公真名谭德,生于元代,归善县红花园谭阁地人(现惠东县大布村)”。相传谭德七八岁时就能“呼风唤雨,伏虎驯蛇”,13岁时在九龙峰得道亭处得道成仙,后人称之为“谭公仙圣”。后人有感于他救民于水火、为民消灾的传奇,便建起了“谭公庙”(即“龙峰祖庙”),举办“法会”来祭祀他。

实际上,龙峰祖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于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建成,即谭公仙逝后的85年,乃“仙灵之窟宅也”。它本应称为“谭公祖庙”,因最初是“佛道合一”(谭公与观音同殿),故一直称曰“龙峰祖庙”。此庙建在九龙峰山腰,站在庙前举目眺望,西枝江平原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后来,祭祀谭公的“法会”影响越来越大。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谭公被朝廷敕封为“襄济谭公仙圣”,自此,“谭公仙圣”的声誉日隆,传播区域日广,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并形成有特定礼仪和程式的传统庙会(打醮)活动。

在龙峰祖庙,还存放着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惠州知府赠送的“神恩广被”牌匾以及光绪十六年信众赠送的“灵雨既零”牌匾,可见谭公信仰的广泛性和影响力。

九龙峰谭公庙醮会,每隔4年举办一次,成为群众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道教活动,其信仰的人数众多,分布区域广,规模大,场面壮观,来自惠东各地、珠三角以及东南亚一带的信众纷纷参与活动。

早在2009年10月,九龙峰谭公庙醮会入选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一次的九龙峰谭公庙醮会,将在2021年举行。惠东县文化馆馆长廖志涛介绍,惠东准备将九龙峰谭公庙醮会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来源:惠州日报

采写:惠州日报记者 侯县军

图片: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图片社

编辑:刘腾、李雪

微信审核:陈美伶

Hash:f4753824cbe3d21ca2eaae6a20b3e5d978a47f06

声明:此文由 东江时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