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神秘的水利工程,坎儿井起源充满谜团,挖井工活不过30岁

众所周知,新疆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日照时长,蒸发量大,降水量少,气候具有:“干燥、高温、多风”等特点。有记录显示,这里的夏季最高气温曾超过49℃,每年6至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盛夏中午的戈壁沙面温度,最高达82.3℃,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火洲”。

吐鲁番是中国降水最少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干旱少雨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仅16.4毫米,有些地方最少的年份降水量仅有4.3毫米。然而,天无绝人之路,这里的地下水资源却十分丰富,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通过地下粗砂砾层向盆地渗透过程中,被火焰山所截,在山间沟谷呈泉涌出地面,并汇成河流,滋养了这片神奇的戈壁绿洲

吐鲁番盆地虽然自然环境恶劣,但却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自西汉以来,这里就是中国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拥有大量文物古迹。千百年来,人们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用人类的智慧克服环境的恶劣,在这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繁衍生息。其中最伟大的发明,就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的“坎儿井”。

吐鲁番勤劳智慧的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明了独特的“坎儿井”灌溉方式。人们把天山上丰富的冰雪融水,通过暗渠引水的办法把渗入地下的潜水流引至地面,灌溉桑田。在吐鲁番广袤的戈壁绿洲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隆起的沙丘,排列有序、向南延伸,这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下面是坎儿井暗渠。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利用当地地理、水文地质和地形条件不用任何动力把地下水引到地面。

吐鲁番的坎儿井1000多条,总长度达3000多千米,与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并列,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坎儿井的开凿是吐鲁番人民世代口授心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可追溯到汉代,至今已有2000年历史。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修建的,其中一次是林则徐四到吐鲁番,推行兴修水利,新挖坎儿井300多道。另一次兴建坎儿井的高潮是1883年左宗棠入疆,在吐鲁番修建坎儿井近200处。

然而,开挖坎儿井却十分不易,全靠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穿越茫茫戈壁,啃干馕硬馍,挖起了坎儿井。在狭窄潮湿的地下空间里用简单的工具挖掘,靠油灯的微弱亮光,用坎土曼、凿子一点点在岩石上给水开道,出土也都是靠人力。长时间泡在冰冷的水里工作,导致工人满身伤病,据说挖井工的寿命一般不超过30岁,真的是靠无数人付出血汗和生命,才造就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一道坎儿井就是一眼不枯的清泉,是吐鲁番的生命之源。这处干旱少雨的地方有了水源的积聚,涓涓细流养育着这片沃土,也滋润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岁月的尘埃湮没了美丽的绿洲,只留下这些星星点点的枯井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全疆坎儿井50年代多达1700条,但因为干旱和破坏,目前仅存725条左右。来吐鲁番旅游,你一定要来读读这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坎儿井文化史”。

有趣的是,关于坎儿井的起源,众说纷纭,谜团种种。有人说,无垠的戈壁滩上,成串的凹心土堆十分壮观地印入眼帘,这些一个个状如“飞碟”的土包,难道是外太空陨落的“遗迹”?形如“飞碟”的土堆是外星人的遗迹;也有人说,这是由西亚波斯人首创而传入的新疆的;更有人说,这是源于汉代关中的“井渠”……你觉得哪种说法最可靠呢?

更多原创旅游资讯,请关注我的公众号:tzj5168

Hash:1c0ab2c49e79eb27a1452db7db2a3dfa5cb8934b

声明:此文由 弹指间行摄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