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石空大佛寺是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宗教文化遗址

位于宁夏中宁县余丁乡集镇区东北角2公里处的双龙山南麓和金沙村界内,公路边是个很大的寺门,“倚腾格览华夏大佛载金望石空,乘双龙观早春古渡流筏问长城”的楹联已经将这个上千年历史的古寺的地理位置与闪现在不同季节的人文景观告诉清楚了。寺门东侧录写着《陇右金石录》和《甘肃新通志》的记载:“石空寺以寺得名,寺创于唐时,就山形凿石窟,窟内造像皆唐制。”它是唐代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宗教文化遗址。

关于石空石窟的开凿,民间有个神话传说

古时候,石空村有个牧童经常赶着羊群在双龙山上放牧,石山挡住了他的去路。有一年四月初五,他正在山上放羊,忽然听到有人大喊:“开了没有?”他向四面张望,远近没有一个人影。四月初六,他去放羊,又听到有人大喊:“开了没有?”他仍然找不到一个人影。一连三天,他觉得十分奇怪,晚上回家对母亲说了。母亲说:“孩子,你感动了山,这是山神问你。明天再问,你就说开了。”第二天是四月初八,他正在山上放羊,忽然又听到人喊:“开了没有?”他就大声回答:“开了!”喊声未落,忽然山崩地裂轰隆一声巨响,大地颤抖,双龙山腰里开了一个洞穴,山下的人们跑到山上察看,发现了三个窟窿和三尊三丈六尺的大佛像。牧羊少年的母亲找到儿子时,只见他腹部开裂,已死亡。母亲恸哭之后,也死去了。

神话是现实的曲折反映,拨开神话合理想象的外衣,它反映的是石空石窟不是人工开凿的,它是在一次地震之后,震落了山体中松软的砂岩部分,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洞穴,后来信佛的人对窟壁整理加工,雕塑佛像,年长日久,形成了石空石窟。

石空石窟寺又名石空大佛寺,坐落在中宁县城西北公里处的余丁乡北侧的双龙山南麓。寺庙主体坐北朝南,石窟依山而凿,北靠双龙山断崖,东西绵延五百多米。大佛寺东西有山水沟,北边是腾格里沙漠,西边为连绵起伏的山丘,南边有跃进渠从寺前自西向东流过,长城从洞窟顶部顺山势而去,西侧有大、小十余个烽火台点缀,通观周围自然环境,如图如画,把大佛寺装扮得十分壮观。

据史书《陇右金石录》引《甘肃新通志稿》记载:“石空石窟,以寺得名……寺创于唐时,就山形凿石窟,窟内造像皆唐制。”明代的《嘉靖宁夏新志》记载是西夏国的开国皇帝“元昊”建。而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则是大佛寺系唐代贞观年间大将尉迟敬德监修。由此可知,石窟开凿于唐代,西夏、元代均有营造、重修,才有现在宏大的规模。

大佛寺石窟开凿在断崖上,分上、中、下三寺,共有大小13个洞窟。分别为:灵光洞、万佛洞、百子观音洞、孔圣洞、三清洞、玉皇洞、无量洞、九间没梁洞,洞窟多为覆斗式。

二层楼阁上有三洞:灵光洞里面,塑地藏菩萨;百子观音洞,塑有百子观音;万佛洞,里面塑有佛像、罗汉,顶上塑有许多小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上寺大雄宝殿,塑有华严三圣。中间的释迦牟尼做说法状,佛像高3米,金刚座,阿难、迦叶在侧护法;两旁是文殊、普贤菩萨,文殊骑孔雀神狮,普贤骑六牙大象。整个大雄宝殿殿宇金碧辉煌、气势不凡。

中寺便是九间无梁洞,在大佛寺所有洞窟中,规模最为宏大,是整个石窟寺的中心。洞窟高25米,宽13米,深8米,内塑88佛,加上罗汉、菩萨等共有彩塑360尊。塑像神态千差万别,丰富多彩,但都具有“人物丰浓、肌胜于骨”的特征。上面有三个大神龛,正中的大龛,为一辅五身群像。中间释迦大佛,为石胎泥塑的坐像,高约5米,螺髻、圆脸、长眉、大眼、耳垂至肩,袒胸盘膝,身着红色袈裟,仪态雍容,温和慈祥。大佛左右的两菩萨,头戴花冠,颈饰璎珞,袒胸露背,腕戴钏镯,肌肤细腻,双手纤巧,着贴身上裙,腰系彩色锦围,面部丰腴,长眉大眼,鼻子稍稍隆起,额下有条弧线,额的正中眉宇间点有一颗红色吉祥痣,形态妩媚动人。释迦佛两边陪站的阿难和迦叶两弟子老成持重,造型均似盛唐。后壁为火焰光环,两侧有彩色壁画,从剥落的部分观察,壁画有里外两层,说明此窟重修过。外层绘有佛经故事,如迦叶渡海等。在人物造型、色彩运用、气氛渲染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手法。里层时代更早,颜色多已氧化,从色调来看,与敦煌唐代彩绘相似。其他两龛也是一样,是一辅五身群像,但人物造型远逊正中大龛,可能是后来增塑的。石窟东西两壁均塑有各种罗汉,分三排陈列,都是盘腿而坐,身着袈裟外衣,每排八九尊数目不等,共88佛,神态表情各不相同。窟顶绘有彩色西蕃莲花图案的藻井,窟底为方砖铺地,可容300人礼佛。

下寺有5个洞窟,第一个可能是供僧人居住的,里面还凿有小洞,高3米,宽1.5米,深4米;第二个是娘娘洞;第三个是药王洞;第四个是龙王洞;第五个是睡佛洞,塑有佛的涅槃像,另有阿难、迦叶和佛的十大弟子塑像,为两层楼阁式。

石空大佛寺洞窟中,分别还塑有孔子、太上老君、玉皇大帝、阎王、龙王、药王、财神等。这种集天庭、地府,人、鬼、神、佛为一体,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寺院,在全国也不多见。尤其从上寺出土的一百多尊唐、宋西夏、元、明时期的艺术珍品彩塑像,高低错落,大小有致,高的一米有余,小的半米不足,服饰色彩艳丽、

式样新颖,体态有别,个个圆润饱满,且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民族有汉、藏、蒙古、党项、阿拉伯等,这种融合多民族文化为一体的群体雕塑,在国内实为罕见,能保存至今的更是凤毛麟角,尤为珍贵。

石空大佛寺风景独秀,《宁夏府志》记载:“石空大佛寺石壁峭立,中空如陶穴,宏敞可坐数百人。因石镂成像,梵宇皆依山结构,每夜僧人燃灯,远望如星悬天际。”

有关石空大佛寺的古诗文颇多。佚名诗人云:

叠嶂玲珑竦石空,谁开兰若碧云中,僧闲夜静燃灯坐,遥见青山一滴红。

明代西安右卫千户杨郁曾游石空寺,有诗赞曰:

劳生不了漫匆匆,匹马冲寒过石空。古洞仰观山拥北,洪涛俯瞰水流东。一方有赖藩篱固,千里无虞道路通。倚遍危栏情未已,淡烟衰草夕阳中。

清朝诗人罗之琦有诗云:

洞壑嵌空最上乘,翠微台殿控金绳。半空错落悬星斗,知是花龛礼佛灯。

清朝乾隆年间中卫知县黄恩锡《登石空寺》诗写道:

健足临高阁,披云上佛台。

河流环池曲,梵刹倚山开。

树隐烟光含,风鸣雨势来。

僧闲留客久,茶热劝添杯。

这些诗把石空大佛寺的景致,特别是夜景描绘得出神入化,意蕴尽致。

石空大佛寺除石窟外,地面建筑群体也曾规模宏大,有楼阁式山门、天王殿、韦陀殿,两旁还有钟楼、鼓楼、禅房等。上寺依山而建三层大殿,也有天王殿、禅房等。山门一副古对联这样写到:“座下莲花压倒西湖六月景;瓶中杨柳带来南海一枝春。”

石空大佛寺石窟自唐代开凿,历经五代、宋(西夏)、元、明、清等各朝代,多次修葺,几经兴衰,历尽沧桑千余年,曾多次被流沙所掩埋。地面建筑部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

1963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名胜古迹大辞典》将其载入专条作了介绍。《中华佛教两千年》大型画册又将其收录其中,向全球发行,使石空大佛寺不仅驰名全国,而且享誉美、英、日、韩及东南亚各国。

1980年,为了发掘埋没的文化宝藏,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专业技术人员,对石空大佛寺进行了发掘清理,大小石窟基本被清理出来,使千年名寺重见天日。发掘出土了唐、宋(西夏)、元、明、清各朝代的彩绘塑像、壁画、地砖、铜镜、铜佛像等珍贵文物一百多件。部分壁画和彩绘塑像仍保持着典型的盛唐风格。专家考证说:“整体布局、建造式样和风格、艺术手法等,同敦煌石窟相类似……”这些都证明了石空大佛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1983年,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拨专款修复了三层靠山寺等。近些年来由于宗教政策的落实,信教群众积极募化捐资,先后又盖起了天王殿、韦陀殿、禅房、斋房、静室等地面建筑,使石空大佛寺规模更大。上寺三层楼阁式主殿、陪殿、禅房、斋房等修建齐全,天王殿气势雄伟。一进山门即可看见笑容满面的弥勒佛,其后即是韦陀和四大护法天王。

2003年10月,余丁乡人民政府多方筹措资金,投资19万元,在银兰公路和包兰铁路北侧近100米处的通往石空大佛寺的要道口修建了一座门楼。门楼通高12米,两侧高4.8米,东西宽24米。乡政府把通往石空大佛寺的道路命名为“金沙大道”。门楼横跨金沙大道,中空8米,供车辆通行。门楼顶端是“双龙石窟”四个金色大字,下方长方形匾额上写着“双龙山石窟中宁大佛寺”字样。门楼左右两侧是两个竖立的匾屏,左侧是“双龙石窟中宁大佛寺旅游景点规划示意图”,右侧是“双龙山石窟暨中宁大佛寺简介”及有关图片。门楼顶部有两条龙向着中央,呈“二龙戏珠”状。整个门楼坐落在石砌底座上,有台阶可供登高望远。远远望去,门楼雄伟壮观,为大佛寺增添了新的景点。

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大佛寺举办数日庙会,各地香客信徒云集而来,拜佛、许愿、看戏、游览,从事商贸活动,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石空大佛寺,这颗镶嵌在卫宁平原上的璀璨明珠,已成为宁夏佛教界颇具知名度的寺院,不时有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观光考察,同时也已成为宁夏的旅游胜地之一。

Hash:932731a47f37e0409cf052e668637ef1a773e5f1

声明:此文由 中卫印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