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邓州娃的村里,都有一口神秘的老井

还有多少人记得这样的童年时光?

先在头条上寻下老乡,有没有河南南阳邓州赵集的乡亲?我是竹园李村的,握手!

村里世代流传的故事是,在明朝初期那次人口大迁移中,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的先辈们,被分派在邓州北三十公里的竹园李村,从此在这里开荒拓地,繁衍生息。

移民潮中那些不愿意迁居的人们被官兵绑着双手,押解上路了。需要大小便,就向兵卒喊:“解开手,我要方便”时间一长,懒得多费口舌,只喊一声:“解手。”从此,这里大小便说起了这个代名词—解手;

有个盛行的传说,说官兵怕移民路上逃跑,就让他们脱掉鞋子,在每人的小拇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后来移裔,脚的小拇趾甲盖儿上有一道竖纹,乍一看像是两个指甲;

沿途经历苦难,但都保留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喜欢吃面;

岁月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这里人们依然勤劳朴实。村风也好,世代村邻和睦,友善相处,如今发展为十一个村庄,包含:李、程、陈、赵、裴、姜、王、左、刘、张、马、金、门、高、杨十一个姓氏,将近五千人的大村落。

这方宁静的村落,在岁月中长河中涌现出多少名人志士!沉淀出多少侠肝义胆的动人故事!有关老井的故事,发生在民国初期,是村子里珍贵记忆的一部分。

那时期,军阀混战兵荒马乱,豫西南夹在直系、奉系、陕西和山西军阀之间,属于无人管辖区域;河南又遇上了大饥荒;农村更是苦不堪言,黑枪盛行,这里人们惶惶不可终日;河西或更远的地方有几群强盗(刀客),经常进村抢劫妇女儿童,索要钱财或破坏房屋。

为了捍卫父老乡亲们的财产人身安全,村里的贤达大户会聚商议。村一些老人能清楚地记起,陈沟的女寨主站了出来,是位巾帼女英雄,她身手麻利,思路敏捷,英勇果敢,据说还有一身骑马的好本领。

在她的领导下,乡亲们修缮加固村寨,还及时引进了土炮和西洋快抢,寨门上悬挂警钟,如有危险及时告知周边其他村落,其他村落的人不但能进村避难而且还可以共同抗敌;1925年血战土匪于占魁斗争胜利后,村民空前团结,这里变成土匪强盗的噩梦,纷纷绕道而行。

女寨主深知胜利来之不易,一旦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要想长久牢固,必须团结周边村落;不仅仅要在战斗中与李家、榆树张及其他村落邻居联手,也要日常中紧密结合建立情感;侠义热肠的性格当即决定:不在一个锅里吃饭,那就共饮一口井的水。

听到解决生活用水的消息,几个村落都十分赞同,情绪高涨。村的地势东高西低,左家南李家北有一条偏低的小沟,雨天,水会顺沟流进陈沟的东寨门下面。在这条沟沿线,离陈沟东寨门约五百米处,位于李家和陈沟中间位置,距榆树张也不远。有一小潭,常年清水涌现,干旱时节也取之不竭,女寨主和几个村子人都觉得神奇,选定此位置开井,供人们享用。

几个村子的人们,用䦆头,铁掀,竹筐,水桶开始在这里挖土深钻,期间已有清水不断涌出,人们更是喜庆万分,此乃好兆头;村老人回忆说,挖几天后已经出水后,村民觉得已经可以啦,正准备收工时;村里一位私塾先生观看后说:“如能挖出带细沙的土层方能饮到最好的水”!

几个年轻执着的青年,为了大家能吃到好水,就相视一笑继续挖下去;于是,不断开拓井口面积,继续向下深挖,越往下越阴冷,看不见就用火把照亮和取暖,年轻人轮番下去劳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先辈们真的掏出细沙部分,在火把的照耀下几眼清泉清新缓缓,年轻人迫不及待捧出清泉,甘甜的水让村民万分高兴!

村民们运来大块青砖,来加固和堆砌井的沿边,用青石板铺在井口,由于挖的深,后来人们挑水,都要用井绳才可以,井口的大也是小孩也很少敢往下看的!

完工那天,全体村民从家里拿来水桶,说笑着向老井聚集……

这样的老井,都找不到了吧

那个时代,物质相对贫乏,社会也动荡不安的年代,先辈用结实的臂膀创造生活,用农耕的双手缔造着未来,用淳朴和勤劳使得全村共饮,打造了亲如一家的和谐局面!

老井从此肩负着周边的生活用水,九十年代大旱时期,供应了更远的人来吃水!小时候去挑水,总能看到有淘麦的,洗衣服的……那幸福的场面永远难忘,老井水的甘甜永生难忘!

团结和抱膀子也是本村留下来文化气息,我小时候依稀记得村子有个村民,在左家烟仓和外村子发生矛盾,本村闻讯后揭竿而起全体出动,吓的对方报了警最后在乡政府的协调下才得以解决。

在这个民风淳朴的村子里,尘封着老井的故事,尘封着先辈们勤劳勇敢的血汗。

Hash:9dfaec1b6260388b0abcbb134b7210f3730e8783

声明:此文由 邓州优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