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都江堰市水务局:传承先辈精神!谱写水务新篇​!

这是一座以水为魂的城市,无数治水先贤为这里留下了动人的传说故事、丰富的治水经验、宝贵的文化遗产,让都江堰成为一座活的水利博物馆。巍巍古堰,清清岷江,水流之所以能欢乐愉快地歌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的辛勤劳动、忘我付出。70年砥砺奋进,70年初心不改。记者在市水务局采访时,最爱听到的一句话是“传承李冰精神”。李冰精神究竟是什么?是科学求实、艰苦奋斗,还是开拓进取、为民造福?新中国成立70年来,都江堰水务人以实际行动给出了最生动的注解。

初 心 不 改

成都平原的开发史,就是世代治水的历史。李冰在古蜀国人民治理江沱的基础上,建成了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句话对都江堰的功能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新中国成立后,高度重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国家记忆》大型纪录片中就对“解放军入川抢修都江堰”这一历史作了翔实的记述。

▲抢修都江堰前的誓师大会,1950年1月16日(王国平供图)

1949年11月,贺龙率领62军准备由甘肃陕西挥师南下,解放四川。此时的贺龙正停留在西安做入川的准备工作,一位行色匆匆的年轻人来到贺龙的办公室,年轻人叫马识途,由四川辗转而来。马识途此行除了向贺龙汇报搜集到的一些川内情报,还提出了一个请求:快抢修都江堰。

▲水映红旗上九垓(王国平供图)

马识途说,都江堰岁修已是迫在眉睫,由于缺乏经费,时至冬至仍没有动手,建议解放军入川后,首在安定民心,而民心所望,莫过于及时岁修都江堰。马识途的汇报引起贺龙的高度重视,贺龙特意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会上专门做出一项决议,等灌县一解放,立即抢修都江堰,争取在1950年春耕前完成任务,不误农时,以安民心。同时从军费中拿出银洋5万元,并派184师先头部队先期抵达都江堰做好抢修准备。

▲1950年春,解放军抢修都江堰(资料图片)

灌县(今都江堰市和平解放后不久,即展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岁修,贺龙还为抢修都江堰的解放军指战员写了一封慰问信。面对失修的工程、资金的匮乏、匪徒的袭扰,解放军指战员斗志昂扬、克服困难,终于让古老的都江堰在新中国的怀抱里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1950年元月11日快邮代电(都江堰市档案局 供图)

据记载,灌县水利委员会(都江堰市水利电力局前身),于1950年元月成立,地址设在灌县人民政府内。这应该属灌县最早成立的政府机构之一。1958年,灌县农林水利局成立,水利委员会机构撤消,其业务并入农林水利局。直到1963年,水利系统一直与农林合并办公。1964年,根据四川省委提出的“以机电提灌为主”的水利工作方针,灌县成立了水利电力局,由王绍详任局长。1988年5月,灌县撤县建市,灌县水利电力局更名为都江堰市水利电力局。2002年3月,都江堰市水利电力局更名为都江堰市水利局。2007年4月,撤销都江堰市水利局,组建都江堰市水务局。

▲1950年4月2日,新中国第一次开水典礼(王国平供图)

无论名字怎么变,水务人为民造福的初心不会变。

▲1950年4月2日,新中国第一次开水典礼(王国平供图)

责 无 旁 贷

水,一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水,让这座城市得到了最好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都江堰水务工作,而水务人秉承先辈留下的治水智慧,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一江清流得到了更好的保护、更好的利用。那么,在这个低头就能看见水的地方,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水务工作又涵盖哪些方面呢?

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水务工作涵盖面广,主要负责保障市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全市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的统筹保障;制定水务工程建设有关制度并组织实施;指导水资源保护工作;全市节约用水工作;全市供水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市管水利设施、水域及其岸线的管理、保护与综合利用;江河湖泊河口的开发和保护;参与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和入河排污口设置,指导河湖水系连通工作;指导开展灌排工程建设与改造,指导节水灌溉有关工作;全市水土保持工作;负责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组织实施水务工程安全监督,指导监督水务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组织或参与水务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可以说,水务每一项工作都责任重大,事关全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拿近年来开展的水功能区保护工作来说,都江堰市作为成都平原水源涵养地,其责任尤为重要。

市水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首先,精细化划分县级水功能区。组织精干力量对本市管理的河道、水库进行现场勘查,收集相关基础资料。此项工作主要涉及金马河、羊马河、味江河、石孟江、螃蟹河、龙溪河、白沙河灵岩山沟、纸房沟、铜麻沟、干河子、龙安河、南溪河、万丈沟、土溪河等15 条河流和龙池水库、团结水库2座水库。其次,常态化监管各类水功能区。对已划定的国家级水功能区规范设置功能区标志牌8个,强化水功能区水量统筹,全力做好水质、水环境和水生态管理保护。

▲“一河一策”

同时,科学化推进河道水岸线建设。加快编制蓝线规划,启动河道水岸线建设;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加快推进蒲阳河、走马河、柏条河、金马河绿道建设,其中蒲阳河、金马河绿道建设示范段建设基本完工。另外,全域化推进污水处理。现已建成市政污水处理厂(站)17座,年污水处理能力3300余万吨,建成农聚区小型污水处理站127座。目前正在开展17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其中张家湾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他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并陆续进场开展“三通一平”,计划于今年底完成提标改造、明年底完成扩容建设。

西区水厂

此外,还启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逐步推动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都江堰市以“河长制”为抓手,以锦江流域、金马河流域水生态治理为重点,严格落实“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制,加强河长制管理巡查、检查和督办,全面开展控源截污和清河行动,有序推进河长责任落实。

近年来,市水务局与相关部门配合,狠抓流域水生态治理。重点开展下河排污口综合治理、农村院落及城乡结合部排水管网及设施完善、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干支流河道清淤、城镇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提升、“散乱污”企业整治、屠宰场整治、洗车场废水整治、城镇垃圾中转房垃圾渗滤液等污水整治、农家乐污水整治、农贸市场污水整治等。自去年以来,清理河道413千米,打捞清运河渠漂浮物及岸线垃圾9560吨,清除河渠淤泥5.8万立方米,清理河道行洪障碍物13.5万立方米,封堵整治入河排污口近280处,拆除涉河违建1.5万立方米。

▲壹街区颐湖清淤

崇义镇渠道保洁

▲人工机械配合施工

让一江流水永远碧绿,都江堰水务人责无旁贷。70年辉煌巨变,70年壮丽诗篇,自都江堰流出的水一直清流如翠,碧波如玉,这一江碧水包含了都江堰水务人的满腔深情与辛劳付出。

时 代 新 篇

去年年末,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到都江堰市现场办公时强调,都江堰市要率先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对标“两个率先”要求,要求水务人必须拿出新思路,推行新举措,展示新作为。

▲蒲阳河绿道

今年年初,一件新事惹得市水务局干部职工们议论纷纷,局内的公示栏贴出了“红黑榜”,分别是“两个率先”荣誉榜和“懒散拖”曝光台。难道局党组动了真格?又或者只是走走形式?谁知道,没过几天,荣誉榜真贴出了如何改进工作的建议意见,而曝光台也对个别科室在某项工作上进展缓慢而提出了批评。

加强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工作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市水务局党组贯彻新要求、制定新思路、力求新突破的一系列作法之一。该局领导班子敏锐地意识到,加强党建工作,建立一支“党性强、品行端、观念新、业务精、形象好、合力强”的干部队伍是保障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坚实基础。

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来,该局党组收到了干部职工关于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管理工作、砂石资源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多条建议,展现了该局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局领导班子对意见建议高度重视,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讨论、完善,专门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思路、制度和规范。

干部职工的能量、智慧一旦被激发,产生的工作成效是惊人的。今年,市水务局的工作有了两项全国首创。

▲青青杨柳河

去年4月,设在市水务局的河长办与市检察院紧密合作,挂牌成立生态旅游检察联络室,拉开了协同推进“长江流域·岷江水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帷幕。此举旨在进一步强化水生态治理,全面助推落实“河长制”,筑牢长江流域岷江水系环境保护司法屏障,形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共建共治共享综合治理体系。据悉,这是全国首家市河长办挂牌成立的生态旅游检察联络室。生态旅游检查联络室的成立,有利于凝聚部门合力,强化行政执法能力,提高执法威慑力,解决一批水环境保护治理突出问题,推动水务依法行政和天府水源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6月,在都江堰市城区河流旁矗立着的“河长制公示牌”有了美丽的变化,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尤其突出的是多了该条河流的简要故事。住在都江堰大道幸福公寓的张大爷说,“每天清早出来晨练,一看到这些公示牌,我们心里就踏实了,知道这条河有这么多人上心,作为都江堰人,我们更要自觉地保护河流!”而来自重庆的游客张女士说:“看到这些河流故事,就觉得河流仿佛有了生命,我们能了解她的历史,明白这座城市的文化源远流长。据了解,在河长制公示牌中展现河流历史、人文故事,是市河长办首创的一项工作。不仅在河长制公示牌中展现河流的历史、人文故事,还动员群众参与河流故事的纠正、挖掘、投稿,让河流的故事深入人心,形成人人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体现都江堰市“人水合一”的历史文化古城风貌。

今天,都江堰水务人正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真抓实干的作风和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踏着先辈的光荣足迹,努力让全市水务工作再上新水平,再出新成绩,为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监制/赵龙魁 主管/张 伟

编审/张卫红责编/王 绯 张艺舸

编辑/王碧嫦 记者/宋正刚

Hash:a5fc9ada7a196298ee2d3a1ea287b9cb896ade26

声明:此文由 每日都江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