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河畔晒经石

称多的时光,我痴迷于在通天河畔的行走,尤其是繁星满月的夜晚,在佛光熠熠生辉的古老白塔旁。静静地伫立于这条不断变换名字的大河边,它的各种名字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长江,会随着河流的涌动而向远方流动,你会轻而易举地将过去现在未来一眼望穿。

来到称多,不得不提一条长达800多公里的开阔大河——当地著名的通天河。

说起这条河,估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西游记》中“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的通天河。在唐僧师徒的第八十一难“通天河遇鼋湿经书”中,师徒四人取经归来,二次横渡通天河,因忘了之前承诺老鼋代他询问佛祖自己寿命还有多长之事,导致老鼋大怒,把唐僧一行掀下河去,取得的真经也落水湿透,师徒四人不得不把经书放在岸边的巨石上晒干,这块巨石在晒经的同时,留下了经文的印迹,后人又称其为晒经石。

在通天河大南岸,便有一座巨大的青石,当地人说这块石头就是传说中的晒经石,一旁的八角亭内立着“晒经台”石碑。且不说当年玄奘是否真的在这里渡河,神话毕竟是神话,但通天河晒经的故事仍值得大家回味。

顺着通天河的河边走,经常会发现一些星罗棋布的石头堆,这些石头堆上面刻着经文,多为藏文六字箴言,也被称作“玛尼堆”。这些经文的传说其实也和晒经故事有关,传说唐僧师徒在晒经时,被风吹散的经文就变成了玛尼石,而玛尼石由信仰佛教的僧人捡起来堆在一起,成了玛尼堆。后代藏人沿袭了这个传统,将石头堆砌起来,刻上经文、佛像或一些图腾,以祈求上苍的恩赐与天神的保佑,去除灾难,获得幸福。高原上的人们,路过玛尼堆,便会围绕转上一圈,一边诵经一边添加石头,这样玛尼堆也随着时间越堆越大了。

去过藏区的朋友们,其实也会发现,不只是河边,在一些山间、路边、湖畔,也都有一块块石板堆砌而成的玛尼堆。有的玛尼堆则比较简单,没有刻经文与图案,只是用石子简单堆砌成不算太高的金字塔形石堆。我之前在羊卓雍措圣湖就看到很多这样的小石堆,大多是本地藏人和游客自己堆砌的,我也在湖边用几块石头简单堆砌了一个玛尼堆,也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一种祈福吧。

当然除了传说,玛尼堆的产生更多是源于藏人的一种石头崇拜。石头对当地人们来说,更多是一种灵性、带有神秘力量的东西。崇拜者们相信,神灵附于石头上,崇拜它可以获得吉祥、免去灾祸。石头对于藏族人的作用不言而喻,除了传统的打磨刀具、抵御野兽攻击以外,石头的功能也在他们的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普通的藏族民居到气势雄伟的布达拉宫,均是石头砌成,而每个藏人都有佩戴如天珠绿松石玛瑙等石头的习惯。

石头不语,却充满灵性。历代许多文人雅士也都有觅石、藏石、观石的习惯,从藏区石房到江南园林的奇石假山,无不体现人们对石头的钟爱。石文化与中华文化一直一脉相承、息息相关。我们现代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对石头这么情有独钟,但我们懂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专心诚意,也会在面临困苦时“坚如磐石”,不得不敬佩石头的精神,这也是我此次见到尼玛堆感悟最深之处。

编辑:芷 蘅

编审:肖 燕

签发:张 可

Hash:0eb5e859fabe2a2f7f2498d36fa278dd977e94b7

声明:此文由 黔中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