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措并举加强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既有前人智慧的积淀,也有今人奏响的乐章。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和时代价值,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全方位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我市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拥有不同时期各类文化遗址140多处,现有各级文保单位16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文物遗址数量位居全区前列。博物馆馆藏不同时代各类文物817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64件。

我市出台《灵武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落实政府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文物保护。

我市先后实施了灵武城墙维修工程、高庙修缮保护项目、灵武窑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红山堡城址抢险加固项目、水洞沟文保设施项目、灵武窑址安防工程、红山堡城址保护管理设施建设等项目,累计争取投入资金五千余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我市文物基础设施建设,为文物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市持续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截止目前,博物馆每年接待社会各界游客10余万人次,成为全市重要的研学游基地、党员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博热”打卡点;充分发掘恐龙地质公园、水洞沟遗址、清水古城等文物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推进“旅游+文物”融合发展,大力推广研学游、文化体验游,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让游客在游览中探秘1亿年前的“灵武龙”、4万年前的水洞沟,体验大漠孤烟中的金戈铁马。

此外,我市还成立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统筹加强文物保护行政执法工作,对水洞沟遗址“两线”范围内违建依法给予处理;加强明长城灵武段、灵武西夏瓷窑址遗址、回民巷瓷窑遗址等重点文保单位巡查力度,雇聘长城保护员5名、文物遗址看护员3名,共遣散盗挖人员30余次百余人,擒获盗掘嫌疑人1名,收缴作案摩托车2辆,并移交宁东公安分局立案查处。

记者:曹艳玲

本期编辑: 宋文鹤

责任编辑: 唐春燕

审核:陈玉华

看完“点赞+在看”,网友阅读好习惯

Hash:7c4bc526ba92f72c5ca653dcabb819e419fe62e0

声明:此文由 江浙沪八卦大集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