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公园发现大量文物,意外揭开800多年前的秘密!6月给你好看!

良渚古城遗址余杭瓶窑老集镇,一南一北,中间隔着中苕溪。

曾经每到汛期,苕溪上游洪峰过境时,瓶窑老街就会水漫金山,家家户户一楼都泡在水里。为了不受淹,不少人家被迫把房子建在老街背靠的小山头上,这座山名叫窑山。

“听老一辈人口口相传,窑山上有18口窑,18座井和18条弄堂,烧窑的历史兴于唐朝,南宋时期鼎盛,到了清代几乎消亡。”

今年60岁的胡兴国,是瓶窑文化站的老站长,他说这些只是民间传说,年代久远了,山下年年有水患,山上搬来不少人家居住,很多窑口、水井、弄堂都已经找不到踪迹。

在他的记忆里,大概几十年前,老集镇上的居民偶尔会在水井里打到一些陶瓷碎片,因为东西实在太粗糙又支离破碎,没人觉得这是什么文物,大家也都没当回事。

2016年底,瓶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曾经年年被淹的老街居民逐渐搬迁。

建设公园意外发现南宋窑址

2018年初,窑山公园项目也开工建设,同年4月,余杭区文物监察大队的一次例行检查,却发现小山头藏着一个大“秘密”——南宋窑址在此!

窑山修公园,无意发现数量惊人的文物碎片。

根据公园设计方案,窑山东入口是以后公园的正门。但在工程场地表层清理建筑垃圾过程中,却发现存在若干破损陶片,工程立即停工。随后,项目业主单位区交通集团下属杭州余杭苕溪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向文广新局递交了《关于要求对瓶窑小城镇窑山公园东入口进行考古挖掘的请示》。

南宋“韩瓶”及其碎片大量出土

2018年4月14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现场再次进行勘察后,认为此处可能存在6条窑带且保留相对完好,有一定考古挖掘价值,需要进行考古挖掘。同年4月底,省考古所进驻现场,进行为期4个多月的考古挖掘工作。

窑山采集到的器物标本

这次考古发掘总面积为1000平方米,共布设10x10米探方10个,取得了重要收获。根据浙江省考古所调查,窑山共有12处窑址,此次发掘区揭露出龙窑窑炉3条、砖砌挡墙1道和大量窑业废品,现场发掘出了大量的南宋时期的“韩瓶”及其碎片。

之所以通称为“韩瓶”,相传这种陶罐是南宋名将韩世忠攻打金兵时,军队里的士兵用的汲水器。

现场发掘出土包括陶瓷碎片和窑具在内的大量遗物,文物的品种类型丰富,器类以韩瓶为主,另外还有四系罐、执壶、虎子、漏斗、碗、盏、盘、擂钵、灯盏、瓶等。胎质粗糙,釉色以青褐色为主,多施半釉。

发掘过程中,考古所在原生地层堆积中出土了若干南宋早期龙泉青瓷福建地区青白瓷残片,大致判断窑业堆积的年代为南宋早期,烧窑的历史大致延续了1000年。

考古发掘保护现场

考古揭开瓶窑地名之谜

瓶窑这个地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次考古发掘的发现,可能说明了瓶窑的来历——烧制韩瓶等器皿的窑炉所在地。

窑山遗址的发掘,让小镇居民沸腾了,大家细细想来,原来老一辈口口相传的东西是真的!

老集镇南面的苕溪直通京杭大运河,过去运输多走水路,窑山的交通条件确实很方便。

烧窑需要水来冷却,山上废弃的古井可能是烧窑人打出来的,这也能支持窑山曾经窑业发达的说法。不过,胡兴国分析,过去的器皿都是手工拉胚的,窑山出土的韩瓶等器皿很粗糙,可能是跟当时韩世忠的部队抗金物资要得比较急,工匠们赶工有关系。

遗址公园6月开放

为了保护和传承窑山文化,余杭调整了原有的窑山公园设计方案,参考了一些古窑遗址保护地的做法,为考古挖掘的1000平方米遗址区域增设廊架加以保护,今年6月遗址公园将正式对外开放。

瓶窑窑山遗址公园效果图

在窑山脚下的瓶窑非遗博物馆,特别设立了近1000平方米的展馆,用以恢复展示瓶窑古窑文化,届时大家可以欣赏到各种有南宋遗风的器皿制品。

瓶窑当地工匠仿制的南宋器皿

从受水淹困扰,到启动瓶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再到偶然发现南宋烧窑遗址,最后调整窑山公园设计方案……一切似乎是巧合,又是必然。祝福这个小镇,期待即将亮相的遗址公园~

内容支持/浙江24小时、新蓝网、余杭晨报、区文广新局、区交通集团、瓶窑镇

编辑/荆恪

Hash:39ab53459516ce948da1335473f872548ead6708

声明:此文由 余杭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