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张义堡遗址发现一个神秘竹管,证明了国内竟有硬笔的存在

很多人都认为,我国古代的书写工具是软笔,即毛笔,但其实不然。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毛笔出现之前,古代先民用的是硬笔,而且还创作了辉煌的硬笔书法。古代的硬笔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1972年,考古专家们在甘肃武威考察时,于城外约4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处古代遗址,经过一段时间的勘察和研究后,确定为史料中记载的张义堡,或者叫张掖堡,它是汉武帝时期在武威郡设立的一个机构。

专家们在对张义堡的发掘过程,出了大量的房屋遗址,以及丰富的文物,如印章,陶器和一些丝织品等,但最让专家们感到惊奇的,则是发现了一截奇怪的小竹管……

小竹管有15厘米多长,粗细和小拇指差不多,最特别的是它一头平,一头尖,平头的一边就不说了,它尖头的一段中间还有个缝隙,形成2个瓣状,就如同我们现在用的钢笔一样。专家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因此纷纷摇头,心中都充满了疑惑。

专家们一开始推测它可能是一种笔,但当时主流书写工具的应该是毛笔,谁还会用这样奇怪的笔?为了弄清楚小竹管的“身份”,专家们带来它来到了省里,找省博物馆几位颇为权威的老专家鉴定,看看它究竟是不是书写工具。

经过老专家和几位书法教授的深入研究之后,他们十分确定的公布了答案,它确实是一种笔,又叫汉代硬笔,并将其命名为双瓣合尖竹管笔。但专家们心中的疑惑,却没有完全消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硬笔呢?当时不应该都是毛笔吗?

老教授们继续解释说,其实硬笔才是中国书法的源头。最早殷商人刻甲骨文是硬笔,然后周代人的金文,以及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这些大都也是用硬笔书写出来的。随着毛笔的发明和普及,便出现了软笔和硬笔并用的情况。最后,又随着纸张的出现,硬笔便开始被淘汰了,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当时的纸质量太差,硬笔很容易就会将纸划破,所以毛笔就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

张义堡遗址出土的双瓣合尖竹管笔,其实并不最先发现的古代硬笔。早在1906年,国外的探险家就在新疆米兰戌堡遗址,发现过芦苇管的硬笔;1913年,又在新疆的麻扎塔格遗址发现了红柳硬笔。除了发现硬笔之外,硬笔书写作品自然也少不了。

敦煌文书中,专家们整理出了2万多页的硬笔写本,主要包括绢本和纸本两种形式,内容和文字种类更是包罗万象,有佛经,文学和书信等;也有汉文,西夏文和梵文等,更行书,楷书和草书等;简直让专家们都难以置信,古代竟然有如此灿烂辉煌的硬笔书法。

如今我们一般日常书写都不用毛笔了,取而代之则是签字笔,圆珠笔和钢笔,而它们也都统称为现代硬笔,虽然和古代硬笔相比有着众多的优势,但本质上却还是一样的。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的书法是从硬笔到毛笔,再到硬笔,可是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发展,硬笔好像又迎来了一次危机……

不管怎么说,古代硬笔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书法文化,而且还有力的证明了硬笔的起源在中国,而不在西方。虽然现代钢笔是西方人率先发明的,但是其原理华夏的古代先民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掌握,并且开始应用于实际的书写当中,还创作了引以为傲的硬笔书法,这绝对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

Hash:d8a486cb0f29d1135c20cfe7a37bf7538cdc7efb

声明:此文由 年代回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