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座“荒坟”被盗,墓主身份特殊,专家:父亲是清朝世界首富

正文

云山自古以来就是名人古墓的集中地。目前,在山上已经有105座墓葬,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但仍然有更多尘封已久的古墓,尚未被世人所发现。

白云山的大牛栏岗一带,有一古墓赫然在目。这个古墓宽约有0.65米,高约有2米05,有山以及护岭。这个墓有被人明显挖过的痕迹,在其墓碑的前方,有一个大约四五米深的大坑,一块标刻着“放棺中线,寿头在此”的标识板,已经被扔到了十米开外的地方了,而这也就是表明了这个墓已经被盗了。

据说,当时发现这个墓穴的人发现这个古墓时,周边的野草已经完全的把墓身覆盖住了,还是他把杂草清理掉,墓才露出真容。

这座位于广州的“荒坟”看上去并不显眼,又为何会被盗呢?只因其墓主的身份特殊,专家表示:父亲是清朝界首富!下面便让我们来讲讲有关这位墓主的故事。

墓主名为潘有为,字卓臣,号应麟,又号为毅堂。他是潘振承次子,不侍父营商的他选择了入仕之途。他博学多才,在乾隆三十五年考中了举人,越两年又考取了进士,并授职内阁中书,参与编纂了《四库全书》。

据介绍,潘有为不但是清代的进士,而且还是《四库全书》的编校者,而更让人关注的,还是他“富二代”的身份。

潘有为之父名为潘振承,又名为潘启。他务实开放,生意兼容并包。

据《十三行考》中记载:“乾隆二十五年,行商潘振承等九家呈请设立公行,专办欧西货税。”

在乾隆二十五年,豪富的潘启被清政府选为了广州十三行商总,他是连续出任商总时间最长的洋商。十三行的出口商品中,除了茶叶之外,还有丝绸瓷器、蔗糖、土布以及大黄等上百种。

十三行的商人靠着中国丰富的物产以及朝廷所赐予的贸易特权,一跃成为了世界最大、最富有以及最具影响力的商帮!十三行洋行相对稳定在10家左右,其贸易额以总商最大,通常能够达到十三行的一半。

那么,他们潘启作为商总,究竟有多少钱?根据当时一个与潘启做过生意的法国商人称,潘家仅仅一年的消费,就能够达到多达300万法郎,其财产甚至要比西欧一个国王的地产还要多。因此,潘启也被《法国杂志》评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

潘启为了同文行的生存,在商业竞争相当激烈的情况下,本着盈利的观念,秉持诚信、服务的理念以及务实、开放的态度,参与了国际性的竞争,并收到了相当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广州十三行中,潘启也是一个最有远见的行商,他率先使用汇票同外商进行了贸易结账,以此减少了白银交易所带来的不便,并且进一步提高了贸易的结算效率,由此促进了资金的快速流转。

因此,多年来,潘启一直是英国印度公司最大的客户,同时他也是瑞典东印度公司最主要的贸易伙伴。

由于潘启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此至今,潘启的玻璃画像,还保留在瑞典哥德堡市的博物馆里,而这也是欧洲所有博物馆中,唯一珍藏的一幅中国人画像。

由此可知,潘有为就是传说中“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并且之后还考取了功名。

潘有为于乾隆三十七年考中进士后,官至内阁中书加盐运使司,他工书善画并且喜诗好藏。他是中国近代有名的书画家、诗人以及收藏家。他师从翁方纲,为其入室弟子。潘有为诗书俱能,画善设色花卉,其所作诗能与当时的名士张锦芳、冯敏昌以及赵希璜齐名,并对还对金石书画精于甄录鉴别。

因仰慕东汉的学者杨孚,潘有为自颜其居室曰“南雪巢”,又建了“看篆楼”一座,在楼内收藏有古代书画、鼎彝、钱币以及印章甚丰,首开羊城鉴藏文物珍品的风气之先,曾是“岭南鉴藏家之魁首”。

自此,潘家内部官商结合,其生意便是更加兴隆。而潘氏后裔也由此后人才辈出,其家族一共有24人被《广东历史人物辞典》录入,被史学界誉为广东省自清朝以来,最显赫的一个家族。

这样看来,以潘有为的家世,以及其官职,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生活华贵的才对,为何死后他的墓穴简直就是荒坟呢?原来,是因为潘有为这人性情耿介,不事权贵,为官十七年竟然从未升迁!

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法国杂志》、《十三行考》、《广东历史人物辞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Hash:d0154e258508bf4b8f8450ca48d5af6e51b5fd18

声明:此文由 妍妍旅行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