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访靖远三角古城

中国历史上,一般建的城,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但也有八角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后三种情形的相对来说很少。但甘肃境内的几座三角城却相当知名,如甘肃金昌的三角城,民勤县的三角城,榆中县三角城,靖远县的三角城等,还有甘肃毗邻的青海海晏三角城等,都是依地形而建或命名的。尤其靖远及附近的平川区三角城却要好几处,如三滩三角城、按门岘三角城、磨子沟三角城等。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我们经常见到房梁、大桥等支架等均是三角形,诸如港珠澳大桥也是建成三角形的,其目的是不易被水浪冲毁变形,是根据地质情况、海流情况、抗毁能力等很多因素确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建成的“鸟巢”更是由无数三角多体形支架拼合而成的,是前所未有的宏伟建筑,国外埃及胡夫金字塔等也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几何体不仅广泛应用在建造上,还有诸如邮局的邮戳、道路的警告标志等,有三角形自有的审美、祟高神圣等因素渗透其中。

靖远及平川其地处靖远盆地或平坦川地,建城不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为何建为三角形的呢?2019年春节期间,白银市地方史地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相约,一行七人,对地处靖远三滩、靖远按门岘两地的三角城进行了探访,并顺便简单了解了沙流水丹霞地貌及水泉堡遗址,收获颇丰,对这两处三角城的军事、商旅等历史价值有了更多的认识。

靖远地处黄河上游,历史悠久,自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始置祖厉、鹑阴县,已有2100多年县级行政建制的历史。历史上的靖远曾是古丝绸路北线重镇之一,是丝绸之路进入河西走廊的北道要隘,是西渡黄河的咽喉,是长安武威的必经之路,素有“秦陇枢机,金城锁钥”之称。

靖远历史积淀深厚,文物遗存十分丰富。仅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的统计,即发现有各类性质的古代文化遗存380多处,靖远县境内的古城遗址多分布在黄河、祖厉河等流域及古丝绸之路沿线一带,或依山势,或借水险,形制多样,各具特色。

西汉自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打通了贯通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西去河西走廊首先就要渡过丝绸之路上的天堑――黄河,而丝绸之路北线过黄河的渡口就在今靖远、平川境内。结合现有资料及实际考察,从陕西长安到靖远、平川境内过河,往河西走廊的路线有好几条。

三滩三角城遗址位于靖远县三滩乡中一村西,在靖远县城北,沿黄河而下十九公里处,黄河之西山梁上,山下为三角城古渡,又名阎家门古渡,该古渡也是黄河白银段最早的古渡,与三角城同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强渡黄河时,董振堂将军率领的红五军曾在此渡河,踏上了西征道路。城墙环山以自然地势黄土夯筑而成,城堡平面呈不规则的扇面形,故名三角城,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非常有利屯兵驻守之地,占地约4.5万平方米,城内除有一座自来水厂,其余均辟为耕地,满城的果树园尤如军队方阵一样陈列。西南墙为弧形长约400米,西南向南延伸13米,尽头筑有角墩,北墙长210米,东墙长380米。西北角有瓮城,瓮城东南角开门。 该城曾发生过"羊鼓马铃″的军事战争,其大意是西夏人为迷惑敌军,而采取了羊打鼓马摇铃战术,从而摆脱了困境,该传说故事被民间广泛流传。

该城从城南墙断面、现今人从城墙引水洞的断层测量,其夯土层在6公分左右,有西夏期筑基风格,当天,同行人恰在该城内偶得10公分大小瓷片,其瓷片有剔花花纹,因此根据城池的构筑形制、夯土层厚度、剔花瓷片等考证判断,此城堡应为西夏人所居。

按门岘三角城位于平川水泉尖山北,水泉沙流水村北,在通往靖远石门乡省道308线旁,石门乡按门岘村南之甲盔山下、东西两沙河夹峙的二阶台地上。地势较为平坦,视野开阔,西北紧靠甲盔山,西南邻南北向的大沙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向侧斜。城址外观呈三角形,西、北面直列夯筑,其余两面依山势弧曲连接而成。东南墙为弧形长约523米,北墙长215米,西墙残长74米,北墙近西侧有设有瓮城,块石垒砌,北门随瓮城城墙向东开。城内有泉水自流,城内辟为耕地,地表暴露有砖瓦陶瓷残片。该城南烽火台有1996年靖远县人民政府立的县级文物保护碑一座。

正值初春,所看到的是从甲盔山沟涧有五处渗水源源流淌,其水在城内结冰,约有2亩大冰坡,其出水处水质清澈透明,甘甜无任何异味,水源处尽见羊、马的踪迹遍布,有大片枯萎的蒲草芦苇等。城墙上有烽火台,城墙夯土层约7公分,在城东山梁处有古人修建的引水槽痕迹,由于去年山洪瀑发,冲露出十余片布纹瓦,据同行老师说该瓦与在磨子沟城见到的一样,瓦为红陶土,质地清脆,纹路清晰。该城外东的甲盔山气势磅礡,陡峭雄伟沟内奇石怪峋,尤如八掛阵布满荒坡,其中沟岔内有颗巨大独石甚是奇特,该石下方仅是几颗小石支撑,远远望去好象悬空,尤如"蚂蚁顶天″一样。

古人建三角形要塞,一方面依据地形而建,另一方面有三足鼎立,也尤如箍桶一样,互成倚角之优势,三边中的相互两边均能关顾到。如三滩三角城,东、东北、南面为悬崖,西及北为茫茫群山,黄河由南向北环悬崖而下,为城的天然屏障,且该城座落在凸出河道山嘴之上,可对黄河上下游及对岸尖山、屈吴山乌兰山呈130度夹角观望。

另外据推测建此三角形城池也有其建城人信仰因素参杂其中,如银川西夏王陵是三角形体,宁复青铜峡水库西岸崖壁下的著名108塔塔群,也是三角形,它按奇数排列,形成等边三角形塔群,佛塔依山势自上而下,按奇数排列成十二行,总计一百零八座,形成总体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也许建城古人信仰三角形,这与西方人使用勺孑刀叉用餐,而我们仅使用一双筷子,且一头圆另一头方,不仅好用,美观协调,而且意为天圆地方一样。

按门岘三角城,据判断也是依丝路古道旁山中有丰富泉水而建,也许是古人商旅、军事水草重要补给驿站;为古道要塞咽喉之地。

岁月的变迁,总是会遗留下丝丝缕缕的脉络,让世人探寻和追溯。历史过往本就覆盖着一层层厚重的尘土,一次次遗址的挖掘,一层层访古的筛选,才能总结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本人非地方史地学者,对于那些古迹年代、用途等并不是那么的懂行,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只是希望我们本地人尽量多了解点本地的风土人情、史地文化,极大地保护好古文化遗产,不能给后人留下满目的疮痍,更不能因发展而掠夺后人的生存生态环境,我们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粒子,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珍惜并尊重那熟视无睹苍凉荒废的古迹,它们不仅在前人眼中是盛大的,在异地人心中仍然是向往神圣的!

矿石易找,文物难求。要有睿智和长远眼光,象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

游记末,特作了几首此行有感而发的格律诗,分享一下,谢谢师友们欣赏,谢谢!

三滩古城遗址游寄

繁华往事今何在?羊鼓马铃仍众言。

西夏旧踪流水去,空余一段古城牵。

三滩古城吟

险嶂依河连大漠,防边要塞自雄姿。

城山果树如军列,马面残瓷诉鼓旗。

注:"马面″指的是古代城墙的马面,在中国冷兵器的古代,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许多城市设有二道以上的城门,形成“瓮城”,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突出矩形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这种墩台称为敌台的城防设施,俗称为“马面”。

访按门岘三角古城

河东千山秀,冰涧己醒惊鹊声。

蜿蜓沙沟幽境域,丹霞最美甲盔情。

筑墙石砌古城郭,门岘驻师雄据名。

草掩风香弥四野,漫游古道逐欢程。

观按门岘古城墙感吟

茫茫峻岭望无际,处处城墙皆藏诗。

万古长河春逝水,征夫远梦早风移。

阎门古渡遗址感

未见舟船河指路,坚城颓废草成丘。

莫求他日飞黄马,唯愿今生笑语稠。

作者简介

何璞瑜,男,靖远三滩人,农业高级技师,曾多次荣获省市县有关农业科技奖励,喜爱写作、摄影,其诗词、散文、新闻稿,摄影作品时有发表。

Hash:8658f9af2dff725159dcf8e6fd209c75b243ee66

声明:此文由 靖远之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