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威远城,竟然还有这样曲折的历史!

今天我们来说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口海防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招宝山威远城

01

建造威远城的起因

镇海素有“海天雄镇”、“浙东门户”之称,明初时为抵御倭寇侵犯,大将汤和奉命巡视东南沿海,建立卫所以加强沿海守卫,在镇海设立定海卫,倭寇遂平

嘉靖年间,倭寇又起入侵浙东一带。江浙副总兵卢镗见招宝山雄踞甬江出海口,是镇海关隘、甬江咽喉,便以招宝山天然峭壁为城基,环山顶筑建卫城为海防要塞,扼江控海, 此为威远城之开端!

02

威远城修建时间线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兵部右侍郎兼总督江浙事务的胡宗宪荐擢卢镗为江浙副总兵,协守沿海一带。

嘉靖三十八年(1559),卢镗镇守定海(镇海),遂请示总制胡宗宪在招宝山上修建卫城。

嘉靖三十九年(1560),卢镗发动军民开始在招宝山巅筑建城堡。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城堡竣工,城周长二百丈,高二丈二尺,厚一丈,设雉堞160个。

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举进犯浙东,卢镗与参将牛天赐破敌于宁波温州。后来连续水陆十余战,歼敌1400多人,浙东倭乱遂平。

嘉靖四十一年(1562),“增复石屋其上,辟东西二门,内建戍屋40余楹,屯兵戍守,曰:‘威远城’”。威远城内建炮台置铁发贡五千斤4门,铜发贡三百发百余门,与甬江对岸金鸡山互为犄角,此为威远城名之由来!

而后历代官员都重视对威远城中军事布局和修筑。

天启四年(1624),大风雨城池半圮,知县顾宗孟重新修建。

康熙四年(1665),总镇常进功在旧城更廊五十丈,在高二丈二尺上复加三尺,又在城之东、西、北三面,各筑炮台一座,每台高、广各四十尺,每台置铁发贡两千斤2门。并配有各种战守器械,使“厚集其势,不至孤而无辅”。

道光十三年(1833),知县郭淳章重修威远城,他挥毫泼墨,在城池上留下苍劲有力的“威远城”三字。

道光二十年(1840),督办浙东善后事务巡道鹿泽长、陈之骥,募集资金,对威远城大修,并于城东门内建造营房11间,配以红衣炮5门、劈山炮6门、行营炮3门、得胜炮9门(以上皆小炮)。

1983年至1985年,镇海区人民政府对威远城重修加固,现在我们看到的威远城有前后二门,周长200丈,厚一丈,雉堞167垛,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口海防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历史价值

六国来王处,平倭第一关!历经抗倭、抗英、抗法、抗日战争“四抗”战争的威远城身经百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威远城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抵御外来侵略的抗争史。曾经与它并肩作战的卫城很多都已经消失了,但是威远城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告诉人们不忘历史、警钟长鸣!

04

走进威远城

雄关漫漫的古卫城,腥风血雨、硝烟弥漫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而你有机会漫步在这海天雄关,英姿飒爽、海天辽阔,或是轻抚这断壁残垣,那种光荣感和历史感,依然会让你心潮澎湃!

威远城内有明代古刹宝陀寺,该寺原建于普陀山明朝嘉靖三十六年浙江总督胡宗宪把该寺迁来镇海,于招宝山顶建起了“宝陀禅寺”。因宝陀寺观音菩萨原是从普陀山迁来,故香火极盛,尤其是每年夏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诞生、出家、成道之日,善男信女上宝陀寺礼佛者络绎不绝。

威远城内还有明清碑刻共9方,虽经几百年风雨侵蚀,但碑文依然清晰可见,笔力雄健浑厚,书体气势磅礴。每方碑刻见证了镇海人民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历史,那些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他们气贯长虹的英气被驻留在威远城内。

招宝苍茫控咽喉,巍峨雄堞护重楼;

洪涛闪烁金光动,大海澄清瘴雾收。

百万貔貅屯远垒,三千戈舰列安流;

从今夷寇寒心胆,永固皇图亿万秋。

希望大家有空来招宝山走走,

一睹这威远城的雄风吧!

来源:招宝山旅游风景区

Hash:bbc07ffc65c477a8c1a57775661318ea995bc4ea

声明:此文由 镇海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