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圣宫遗址: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在西安周至县楼观台风景名胜区,正门之外有一座免费开放的宗圣宫,原是春秋晚期尹喜观星望气的草楼观,老子在此讲述《道德经》,这里因此得名“楼观台”。

李渊建立唐朝之后,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将老子李耳追为远祖,并且在全国推广道教。唐武德三年(620年),高祖李渊亲自来楼观拜谒老子,下诏改称楼观为“宗圣宫”,取“宗述先祖圣哲老子”之意。从此以后,唐高祖、太宗、高宗、玄宗多次驾临宗圣宫,使得这里鼎盛一时。

宋金时期,宗圣宫毁于兵火。元世祖推崇道教,这里又兴盛起来。明清两代,道教衰微,殿宇倾颓,“文革”之中,遭到人为破坏,全部殿宇尽毁,仅存古树残碑。近几年,曲江文化产业集团在这里修建起“中国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宗圣宫遗址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里。

2018年3月24日,我和家人经过楼观台的时候,在宗圣宫遗址内转了一大圈。这里根据元代的《终南山古楼观宗圣宫图》碑,在宗圣宫遗址东侧,复建起一条新轴线,各类仿唐建筑拔地而起;在真正的历史遗迹上,却未做任何复原建筑,基本按照原貌展示宗圣宫遗址,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相互交融。

从复原的宗圣宫北门进入,自北向南参观一大圈下来,才发现原本的山门在南端,这里才是宗圣宫曾经的正门。与新建的北门相比,这里显得门可罗雀,山门两侧的明代石狮子,高约1.4米,原本位于黑河龙王殿前,乃国家三级文物

走进山门,一块写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石碑,如同偌大的屏风一样横卧在眼前,表达了楼观台在中国道教领域的崇高地位。这六个大字是由南宋延陵吴琚正书写,元代的时候镌刻,原碑立于说经台。

绕过此碑,迎面出现一座水池,看似普通的水池中,竟然安放着一件元代的石牛。至元戊寅(1278年)三月,镇守长安的皇子安西王,派遣提举段德玉雕刻此牛,放置于不远处的系牛柏下。牛为卧姿,神态安详,比例匀称,象征老子所骑的大青牛。

穿过一座牌坊,在道路的中间,又出现了一只相似的石牛。它的线条粗犷,表面风化严重,年代更加久远,疑为唐代的文物。石牛被安放在台子上,四周被玻璃保护起来,游客从缝隙之中,不断往里面塞钱,也算比较虔诚吧?

漫步宗圣宫遗址,可以看到宋元以来的大量石碑,从南向北,对称分布。它们或者隐藏于树林之中,或者低于现在的地面,但是大多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如今,这些石碑均被玻璃罩保护起来,并且在旁边竖立着说明性文字,真是功德无量呀!

1、终南山古楼观宗圣宫之图碑

元世祖至二年(1265年)十月二日所立,碑正面顶部隶书“终南山古楼观宗圣宫之图”十一字,下半部线刻宗圣宫全图,下端刻有石庭玉的题跋,楷书41行,每行10字。碑阴为元贞元年(1295年)镌刻的《古楼观系牛柏记》。

2、宗圣宫铜章石兽铭碑

明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所立,由张鉖撰文,赵尔守书写,碑首阴刻云纹图案,碑额篆书“宗圣宫铜章石兽铭”,碑文正书。碑阴刻有功德主,以及周至县内外500多名信士的姓名。

3、重建五祖七真殿宇碑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所立,夏言撰文,蔡来聘书,碑额上原本写有“天下第一名山”几个大字,可惜如今碑额已经遗失。碑文正书,碑阴刻有“五祖七真”的姓名,此碑在“文革”中遗失,1987年找回立于原处。

4、大元尹宗师碑

元贞元年(1295年)八月十五日所立,贾戫撰文,书者不详,聂志贞立石。碑座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外观呈赑屃状,工艺较为精湛,乃楼观台石雕的佳作。碑额上隶书“大元尹宗师碑”六个大字,碑文正书,碑阴残损。

曾经的宗圣宫遗址坐北朝南,依次分布着紫云楼、三清殿、文始殿等三座主要的大殿。如今,木质结构的大殿早已不复存在,只能看到先后三座空空荡荡的台基。

1、紫云

此为尹喜结草为楼,观星望气的草楼观所在地。尹喜在此观望天象,观察到有紫气东来,随后前往函谷关迎接老子至此。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改建,元朝时形成壮丽的建筑群,并将此楼改为“紫云衍庆楼”,简称“紫云楼”。

2、三清殿

这里曾经是供奉道教三清祖师的殿堂,包括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他们是道教的最高尊神,所以每个道观必须供奉。此殿为元代建筑,在“文革”时被毁,遗址上现存许多柱础、一对石狮和数块石碑。

在殿前西侧的古柏之下,竖立着一块《义祀感格记碑》。明隆庆六年(1952年)三月初二所立,在“文革”中被砸为数块,内容记载了当年一次大型祭祀活动的缘由和始末。

大殿前方的西侧,东西并立着《奉圣旨给济公据碑》和《同尘红妙真人李尊师道行碑》。前者竖立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四月初三,记述了朝廷颁布圣旨,要求太平上清宫,归还楼观祖业地事;后者竖立于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七月十五日,记述红妙真人李志柔倡导复修楼观台宗圣宫之事。

大殿前方的东侧,东西并立着《重修三清殿碑记》和《大元重修古楼观宗圣宫记碑》。前者竖立于万历二年(1574年)三月,张几撰文,王三聘篆额,焦零书丹;后者竖立于元中统四年(1263年)三月十二日,李鼎撰文,朱象先书,刘道常刊。它是道教全真派主持楼观之后,现存最早且最为详实的文献资料。

在三清殿的后方,有一株高大的银杏树,相传它是老子亲手种植,上面系满了各种祈福的彩带。在银杏树后方,一颗枯树之下,竖立着《楼观先师传碑》,它雕刻于元至正三十年(1293年)八月,记述了尹喜等三十五位高道的修行事迹和学术活动。

3、文始殿

在中轴线北侧的尽头,乃供奉尹喜的文始殿遗址。作为老子道德五千言的第一传人,他被道教尊称为“九天仙伯文始先生无上真人”,他著述九篇,号《关尹子》。

殿前东侧的树林之中,竖立着一块《大元重修文始殿碑记》,雕刻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九月十五日,杜道坚撰文并书,孙德彧篆写碑额,碑额的底部浮雕着尹喜的坐像,颇有几分太上老君的神情。

相传,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子入秦,传道授法,并在楼观著两篇《道德经》;秦始皇二十八年,嬴政建陵庙于尹喜结楼之地,西汉以后楼观逐渐形成规模,所以称这里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

Hash:5b8c5623316760c2414cfb0919a09a1cdc50bc7e

声明:此文由 申威隆:陕西文博一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