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应大运河文化规划写好淮河建设新篇章

江苏消息】 淮河镇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手笔、高起点精准发力,盱眙县淮河镇位于县城西郊,地理位置地处四面环水,东与五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连接,西与安徽明光市隔河相望,北拥明朝第一陵明祖陵,只有淮河大桥溜子河,桥与陆地相连121省道、宁宿徐高速公路和淮河黄金水道等穿境而过。

千里淮河文化悠久深厚,积淀着古老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典之一,沿淮区域盛载和积淀不同特色的文化,淮河镇在淮河途经江苏75公里的河脉上,占有三分一,全线25公里长的河床边,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沿淮人,从我国正史有记载以来,从意识形态到非意识形态,都有较多的内容记载。

淮河镇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2001年2月撤乡建镇淮河镇,2018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由原明祖陵镇和原淮河镇合并成新的淮河镇。

一、充分利用淮河镇悠久历史文化的资源与优势

1.汴河与泗州城。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虽然也连接南北,其中枢是洛阳,汴河就是连接洛阳到淮河边的泗州城(今盱眙城北河北岸),沟通黄淮的运河干线。南宋以后,汴河大部分河段因黄河夺淮入海而淤塞,元朝政府新开会通河,将大运河自徐州临清段取直,而徐州以南,废弃汴河,使用经泗水故道至淮安清口的河段,从而基本形成今天京杭大运河的格局。盱眙泗州城遗址也挖掘出明代汴河入淮口河道和汴泗桥遗址,两岸房舍基址、青石残道依然清晰可见。

2.明代第一陵—明祖陵。淮河镇境内的明祖陵神道石刻、明祖陵,位于明陵村境内,东临淮水入洪泽湖畔,距泗州城遗址及盱眙县城近10公里,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高祖、曾祖、祖父三代衣冠冢,也是其祖父朱初一的实际殁葬地。如今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

3.丰富文化的积淀。春春秋时期,淮河乡村古称“善道”,为诸侯盟会、沟通江淮丰富文化的积淀。春春秋时期,淮河乡村古称“善道”,为诸侯盟会、沟通江淮之地。隋代以前的古盱眙城位于今盱眙城东北、淮河南岸圣人山项王城一带,上距泗水入淮口不远,近旁有古禹王河(直渎),商旅、官宦往来于此,诗文、题刻荟萃,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文化积淀,给淮河镇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淮河段建设"的规化与发展

1、挖掘古泗洲文化传承,说好泗州故事。在城镇新规划建设中体现挖掘泗州元素,抓住大桥扩建、三滩移民迁建机遇,精心打造盱眙卫星乡镇“临水近山适宜居住乡村”的城镇建设,策应县委“跨河纳湖”的战略目标。

2、放大明祖陵景区的旅游辐射,探索乡村游。发展观光农业,打造农旅产业。龙飞大道两侧到明祖陵景区西侧区域积极打造农旅融合产业。以澳吉尔绿博园为龙头,推动澳吉尔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努力引进一批特色明显的高效种植及观光采摘农业项目落户龙飞大道两侧;利用龙飞大道东侧部分闲置的民房,打造明文化特色的民宿,通过努为该项目已申报国开行乡村振兴项目库,努力推进绿博园和明祖陵景区的深度融合,实现农旅结合,互补互融,整体发展。

3、打造一条水系旅游通道。开辟水上游道。利用腰滩、哈滩等丰富滩涂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发展和打造省级有机蔬菜产业园,导入有机蔬菜电商业态及采摘和农家乐项目,连接古泗州城遗址公园,设立古泗州小站;发挥丰富水网资源,发展虾稻、虾藕产业带,打造水域景观,设立栖水小站;龙飞大道东侧明代特色的民宿建设,连接明祖陵景区,展示明文化,设立明太祖小站。与淮河风光带、明祖陵一起,形成完整的水上文化旅游体系。

4、突出淮河水乡旅游,构架乡村旅游链。在山水生态观光、淮河水上体验与度假、大运河文化、美食文化紧密有机结合,围绕一批虾稻种养项目,打造乡村旅游度假产业。以种咀圩虾稻共生田园综合体、万亩龙虾种质资源保护基地为引领,协同明祖陵村虾稻共生集群示范区和环湖大道虾稻产业示范园建设,发展旅游观光、龙虾垂钓、农家餐饮等特色休闲体验项目,打造乡村游特色农产纪念品和农副产品的销售,带动乡村旅游业与虾稻产业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振兴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供稿:刘佳峰)

编辑:李冬梅

Hash:5c68662e20e7ec142b32e5e2414b9d714dd85cf2

声明:此文由 早安图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