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家中“带字菜板”引来陌生人关注,追根究底破解百年秘密!

2016年,四川万源市的赵洪贤途径一户农家时,发现一件怪事!这户人架在水缸上切菜的菜板,硕大无比,上面居然还有字迹?

一看,这哪里是菜板,居然是百年前的“宝贝”!

赵洪贤最近一直在这附近的乡镇转悠,因为他要修缮“赵氏家谱”,希望能够多找到一些赵姓人家补充资料。

这一天,他来到了罗文镇。当时正值中午,农户们几乎每家每户都炊烟袅袅,做着午饭。

赵洪贤无意间路过一户人家,却突然停住了脚步。

这家人正在做饭,难道是炒菜香味太浓,让他迈不开步子了?当然不是!

赵洪贤眼睛死死盯住的是一块大菜板!没错,正是这户农家院子堆放在水缸上面的一块菜板……

之所以他认为这是一块菜板,是因为这家人正在上面切菜,当当当的菜板声音让他听得清清楚楚!

可是,菜板怎么这么大?远远望去也有两米长了!于是,赵洪贤走了过去。

走进过后,再一瞧,赵洪贤立刻又瞧出了古怪。只见这块已经满是刀砍痕迹的大板子上,隐隐约约还看得见字迹?

他仔细辨认了一下,还能辨认清楚,四个大字为“淳厚端方”。这几个字写得浑厚有力,颇有几分书法功力。

“老乡。这菜板是你们一直用的吗?以前这是个什么东西啊?”赵洪贤忍不住询问起了这户主人。

一问之下才知,这家人也姓赵!这下子巧了,本来赵洪贤就要收集赵姓人家的信息,这回误打误撞上来了。

农户见是本家兄弟,也很热情,还拿出了自己的旧族谱给他看。

据农户回忆,这块东西以前是挂在自家老宅的大门上的。因为当年宅子旁边要修建铁路,便拆迁搬走了。

这东西被一起带走,不过一直闲置了好久也没什么用途。

有一次自己菜板坏了,刚好就用它切菜,没曾想这东西又大又厚,切菜还挺方便。于是,家里就一直用它做了菜板,这一晃也好些年了。

赵洪贤将“菜板”细细清洗了一遍,终于看清楚了上面的字迹。除了那四个大字,还有小字落款。

他越看越觉得这东西不一般,便决定追查出“菜板”的真实来历。

随后,功夫不负苦心人,赵洪贤在《万源县志》上找到了蛛丝马迹。

原来,这户赵姓农家的族谱上显示,他们家在清朝的时候有个叫作赵维才的祖先。此人和一位著名的清朝大官做了亲家。

这个大官叫作张必禄。提起此人,也许很多人已经不熟悉。但是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他可是四川赫赫有名的朝廷大员!

张必禄是万源市双龙乡人,此人戎马一生,骁勇善战,深得嘉庆和道光两朝皇帝器重。道光十五年,张必禄先后任四川提督、云南提督、贵州提督,从一品。

他还被称为“四川抗英第一人” !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率领川军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展现了川军将士不怕死的抗英决心!

1850年张必禄病逝后,咸丰皇帝追加太子太保衔,谥武壮。

原来,这块被当作“菜板”用了多年的东西,是张必禄当年送给亲家公赵维才70大寿的贺礼,上面是他亲自题写的大字。

农户家里发现抗英第一人相关文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文物管理部门。

专家们到现场对这块牌匾做了进一步鉴定,他们表示:万源本地流传的张必禄的故事和遗迹不少,但是由他亲笔题写的匾额还是首次发现,非常珍贵!

赵姓农户得知这些后,非常开心!他觉得这是自家祖上的荣耀,这东西再也不能当菜板“毁坏”了!

当地政府提出建议,希望他能将这块牌匾捐献给国家,由博物馆更好地保护起来。

不过,这户人并未表态,也许他是想将此物当作传家宝传承下去吧……

Hash:c6e3bdff3865d6fda1664fd3ef06522fc0918405

声明:此文由 阿萍看世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