鹩哥髻上的八石奇景

要了解花都

请关注花都人

花东镇北部有一座山叫做鹩哥髻,是因山形似鹩哥之冠而得名。这里丛林密布,在翠绿之中突出有许多奇石怪岩,分布在“云山宫”古庙附近,有八处是有名称的,叫做:试剑石、金鸡负石、旗鼓石、洗剑石、碗石、龙泉岩、砚石和定天平石。传说这八石奇景是两位仙人造的。

话说很久以前,有两位名叫文曲和武魁的仙人云游经过鹩哥髻,文曲对武魁说:“武兄,此地风景如此优美,不如休息片刻。”武魁点头称是。于是两仙便选择了一块巨石上坐下观景。过了一阵,文曲邀武魁下棋。这武魁那里是文曲的对手,一连输了几盘,自是扫兴。他灵机一动,便对文曲说:“文兄,下棋不如比试武功有趣。”

武魁说罢,也不管文曲是否同意,便起身拔剑起舞。只见刹时剑光风驰电掣,突然,听得一吆喝,武魁一跃而起,挥剑向巨石劈下,一纵一横,霹雳轰鸣,地动山摇,鸟飞兽走。转眼间,巨石露出两条深达一丈多的切口。

文曲被震得昏头转向,“挞”的一声,跌落到石缝底下,大叫:“吓死我也,吓死我也!”武魁见状,一伸手把文曲拉上石面,说:“见笑了,见笑了!不过小试锋芒而已。”

后人把这巨石称为“试剑石”,此乃第一景也。

武魁还不罢手,忽地飞身到巨石南侧,剑落手起,从地里挑出一块巨石。这石“呼呼……”声响,疾而旋踵,飞向另一座状如雄鸡的巨石背上,一时火光迸发,热气滚滚,连石旁的草木也焦了。

后人把这两块相叠之石,称为“金鸡负石”,这是第二景。

武魁欲罢不能,又跳到下方石丛中去。文曲连忙大叫:“得啦,得啦……”说时迟,那时快,武魁身影左旋右转,“刷——刷——刷……”宝剑上下翻滚,电光火石纷飞,一座高耸如峰的大石,顷刻被削成一条如旗杆般直竖的柱石;又听得“哗——哗——哗……”声响刺耳,宝剑来回旋转,星花砂烁四溅,转眼间一块圆形大石被削平如鼓。

柱石和鼓石一左一右,一高一低并列,后人称之为“旗鼓石”,是第三景也。

武魁舞剑,细看宝剑双刃说:“好剑,好剑,辛苦了!”便跳到一块卧着的条石上洗剑,“霍霍——霍霍……”剑在石上反复磨擦,发出炫目的光芒。后人便把此石称为“洗剑石”,此乃第四景。

文曲见武魁终于收剑入鞘,才鼓掌大赞:“武兄果然了得,不愧为天下第一剑也,佩服,佩服!”说罢便手拉武魁起程赶路。

武魁笑对文曲说:“文兄休要一走了之,现在该轮到你一显身手了。”文曲说:“下棋可以,比武就免了罢。”武魁怎肯放过,逼得文曲无可奈何,只好说:“武兄既然要我班门弄斧,那就献丑了。”

文曲说完才慢吞吞地从背囊中取出一支大毛笔。只见他将笔轻轻一拂,前面一块凹如杯状的大石便悠悠而起,按照笔尖的方向飘去,慢慢地隐没在数十步之遥的岩洞中。

武魁看得入神,不知文曲卖弄什么法术,正想发问,文曲示意他安静观看。不久,文曲才将笔指向岩洞,那块凹石从洞口飘了出来,又按笔尖所指,回到文曲面前平稳落地。只见凹石中盛满清水,水清如镜,能照出文武两仙的身影,口鼻眼耳,清晰玲珑,看得武魁目瞪口呆,好像这块石从来没有移动。

文曲又从容不迫,伸出左手从背囊中取出一条尺多长的宝墨,向着凹石旁一块状如砚台的石上指去,那凹石又缓缓而起,倾倒了一半水到砚石上之后,又稳回原处。文曲再将手中宝墨一放,那条墨直竖在空中滴溜溜地旋转起来,不动声色地落在砚石上来回研磨,渐渐砚石的清水化成浓浓的墨汁,闪亮溢香。那条宝墨这才随着文曲左手所指,摇摇晃晃,自行落回文曲的背囊之中。

武魁看得张口结舌,文曲已将右手大笔蘸饱墨汁,身子如腾云驾雾,定在上方一处石崖峭壁前。他轻描淡写,“定天平石”四个正楷大字显露在崖壁上。文曲这才收笔轻身飘回原处落地。

武魁正看傻了眼,文曲一手抚着他的背,一手指向崖壁。武魁这才回过神来,见到四个乌黑大字已被石粉弥漫,好一阵才散尽,崖壁已露出灰白色的四个阴文,笔划深达一寸,令武魁惊奇得目不转睛。

后人把文曲盛水的凹石叫做“杯石”,取水的岩洞称为“龙泉岩”,研墨的大石名“砚石”,写字的崖壁当然是“定天平石”了。这就是五、六、七、八景。

文曲一连串轻缓无声的神奇动作,使武魁不禁俯首作揖:“文兄深藏不露,今天才令我大开眼界,敢问兄台何时得此法术?”

文曲笑了一笑:“哪里有什么法术,只不过是在深谷之中舞文弄墨多年炼出来的。”

武魁忽然醒悟:“此乃轻功也,怪不得兄台无声无息,轻飘神定,却能取石汲水研墨刻字。”

文曲说:“偶得此技而已,怎比得上武兄雷霆万钧之神力。”

武魁顿然记起:“无非这是文兄以前所说的‘一静一动,一弛一张,此乃文武之道也’。今生有兄台结伴,幸甚,幸甚!”

文曲连忙紧握武魁之手:“彼此,彼此,皆缘份也。”

武魁听了不禁狂笑,文曲只是心里暗喜。

至今“试剑石”仍在古庙的东边,方圆有十来米,被劈开的两条石缝可容人在缝底行走。站在巨石上,可见到九龙湖水库西面船底窝的迤逦风光。“金鸡负石”仍傲立于“试剑石”上方西北面,数十丈之遥还可见到巨大崖壁,可惜“定天平石”四个大字已看不清楚。当地老人说:“大概是经过了几千年的阳光风雨侵蚀,早就不见了。”至于“旗鼓石”和“杯石”、“砚石”、“洗剑石”,就在“试剑石”下方陡峭的石丛之中,无路可达。不畏艰险的游客深入其中,觅得其尊容。

--------------------------

(文/陈棣生 图/ 来源网络)

编辑:小狼

你是本土花都人,你要了解祖先

你是新花都人,要了解花都历史

Hash:5550f430d7bc598eeeb10e09f53485b8ede1e683

声明:此文由 花都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