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探索牛河梁,6000年风雨神都的云中绝唱!

九十、N2Z1M7(牛河梁遗址第2地点1号冢7号墓)中的三堆人骨和玉器出土状态。1984年11月1日由张星德负责发掘。这是一座三人二次葬合葬墓,所谓二次葬,一为异地迁葬,迁葬时死者骨骸多已朽烂;其二为原地二次葬,因为一些墓葬的年代相隔太久,古人在挖掘新墓穴时,挖掘到很久以前的旧墓,于是清理出墓中的骨骸和随葬品,在原地附近另找合适的地点再次下葬。这个石匣墓中葬有三人的骨骸,其中偏西部为1号人骨,男性,年龄30-35岁;东为2号人骨,男性,年龄18-20岁;南为3号人骨,男性,年龄30岁左右。

九十一,上图墓中一只玉璧的出土状态。

九十二、玉环(镯)。N2Z1M7出土,标本第1号。白色,微泛绿,精磨,圆润光滑。外径7.4、内径5.7、厚0.75厘米。出土时置于南3号人骨骨架上。

九十三、玉环(镯)。N2Z1M7出土,标本第4号。白色,磨制光滑。外径67、内径525、厚08厘米。有土锈蚀痕,出土时置于东2人骨架上。

九十四、玉璧。N2Z1M7出土,标本第2号。白色。内缘为正圆形,外缘为圆形。外径11.3、内径4.9、厚0.45厘米。置于西1号人骨架上。

九十五、玉璧。N2Z1M7出土,标本第3号。白色,璧体残断。外径11.5、内径4.7、厚0.5厘米。近外缘处钻二小孔。置于南3号人骨架上。

九十六、玉璧。N2Z1M7出土,标本第5号。白色,微泛黄,磨制精,有光泽。外径17.3、内径9.1、厚1.2厘米。置于东2人骨架内。

九十七、N2Z1M8(牛河梁第2地点1号冢8号墓)墓室。1984年11月1日发掘。发掘者:张星德。此葬为二次葬,墓主为女性,年龄约40岁。

九十八、玉环。N2Z1M8出土,标本第1号。淡青色,质匀。外径6.5、内径.54、厚0.4厘米。出土于墓室西南角。

九十九、N2Z1M9(牛河梁遗址第2地点1号冢9号墓)全景。1984年11月3日发掘。发掘者:张星德。墓主人为男性,年龄约50岁。无论是牛河梁的巫师,还是那个年代的人群,活到50岁已是很老了。在牛河梁遗址,尚未发现超过60岁以上老者的墓葬,也未发现低于14岁的儿童墓葬。有研究者认为,低于14岁的儿童是不允许入葬这些积石冢的。

但本人认为,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及其冢内的墓葬群,均为成年巫师们的公共墓地,不是不允许儿童入葬,而是因为年龄低于14岁的儿童尚不符合作为一名正式巫师的年龄条件。因此,这正好说明了牛河梁遗址墓葬群的特殊性,这是一个特殊群体的墓地,是巫师们的公墓,诸神安息的地方,而不是一个王国的王室墓地。

一00、N2Z1M9号墓石钺与勾云形玉器出土状态。

一0一、勾云形玉器。N2Z1M9号墓出土,标本第2号。淡绿色玉。圆润光泽。一种简化勾云形玉器。长6.2、最宽2.4、厚0.4厘米。本博认为,按说这个年龄的老年巫师其所拥有的不应如此寒渗,但因为葬在积石冢的上表层,年代较晚了。当是时,也许牛河梁辉煌的岁月早已成为过去,遗址败落了,只有极少数老年的巫师,孤独地守侯着这片遥远天国最后的丘墟。

一0二、上图勾云形玉器的线描图和剖面图。

一0三、石钺。N2Z1M9出土,标本第1号。为深灰色片状砂岩质,体扁平。通长116、最宽84、厚11厘米。

一0四、上图石钺的线描图和剖面图。这是近战武器,没有人会用这种圆口而薄刃的斧子砍伐树木。石钺出现在神国的墓地多少有些令人意外,但这或许与牛河梁圣地的败落有关,这种形式的石钺在同时代的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都很流行,它是典型的农耕民族的武器,适用于近身肉博和大规模的群体冲突。神为什么要佩带武器呢?因为他既是一名坚定的信徒,也是神坛最后的守护者。

一0五、N2Z1M11(牛河梁遗址第2地点1号冢11号墓)全景。1984年11月3日发掘,发掘者:张星德。此墓为二次葬,男性,年龄25-30岁。

一0六、玉环。N2Z1M11号墓出土。白色,标本第1号。通体磨光,有剥蚀痕。外径7、内径5.5、厚0.7厘米。

一0七、方形璧。N2Z1M11号墓出土。白色,标本第2号。长13.4、宽12.1、圆孔直径3.4、厚0.8厘米。

一0八、上图方形璧的线描图和剖面图。

一0九、上图方形璧的侧视图。

一一0、蚕(蛹)。N2Z1M11号墓出土,标本第3号。白色,长12.7、最大径1.9厘米。

一一一、上图玉蚕的线描图。

一一二、上图玉蚕的局部放大图。

一一三、N2Z1M4号墓上的石盖板。

一一四、N2Z1M4(牛河梁遗址第2地点1号冢4号墓),1985年9月30日发掘。发掘者:张星德等人。墓主人为女性,年龄45岁左右。

一一五、N2Z1M4号墓玉器出土状态。

一一六、N2Z1M4勾云形器出土时的特写。

一一七、勾云形器(云神佩)。N2Z1M4出土,标本第1号。白色,通体磨光。通长15.8、宽6.9、厚0.6厘米。本博曾将这类玉佩称之为”云龙佩”,表现的是一个大云团,周边有四个小云朵拱卫着。因此,这是一只母云龙和四个小云龙。观此物之形,又颇类螃蟹,四个小云朵如同蟹足。所以这整个是云神崇拜的体现。本博探求牛河梁神器的寓义,回忆少年时曾读屈原之《楚辞》,有云中君、东君、湘君、东皇太一、大司命、少司命诸神,当时不解,如今想起来,便从中国古籍中寻找云神崇拜的线索。屈原《云中君》原文如下:“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云中君》是楚人祭祀云神的唱辞,由一名主祭巫师和另外一名扮演云神的女巫对唱。辞中“览冀州兮有余”一句,表明云神的居所在中国北方的高山峡谷,而“思夫君兮太息”一句,则表明云神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因此,云神是女性是无疑的,而风神(风伯)为男性似乎也是无疑的。此外云神称为“云君”,或者“云中君”,北京天坛也有云神的牌位,称“云师”,居于“风伯”之下。据古籍记载,云神名“丰隆”(丰满隆厚),又名“屏翳”(遮天蔽日),此皆古代文人之附会也。云君思夫,实为人民有祈雨之愿也,故祭祀云神,实为祈雨。本博曾猜测云君所思之“夫”,似为另一朵云,两云交会便可降雨。但在《楚辞》中,与云君相对应的却是东君,即太阳神。何故也?一时不解。如今想来,茅塞顿开:因为只有云君将东君完全拥抱在怀里的时候,才能叫做“屏翳”,才能乌云满天,才能不见天日。因而“屏翳”一词,竟成为古人描述男女相会继而交合欢愉的隐语,而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则干脆将男女恩爱称之为“云雨”,或者“巫山云雨”。所以,N2Z1M4墓主人即为云神,云君——扮云神的女巫。

一一八。上图云形佩的线描图。

一一九、玉镯。N2Z1M4出土,标本第2号。外径6.8、内径5.75、厚0.5厘米,出土于右腕部。

一二0、玉镯。N2Z1M4出土,标本第3号。外径7.2、内径5.9、厚0.6厘米。出土于左腕部。如无特殊原因,牛河梁的女性大巫双手带镯,而男巫只右手带镯,这也是一种奇俗。

一二一、N2Z1M15(牛河梁遗址第2地点1号冢15号墓)。1985年11月7日发掘,发掘者:魏凡、张德星等人。墓主人为女性,年龄40-45岁。

一二二、玉冕。N2Z1M15出土,标本第1号。深绿色,通长11.6、斜口端最宽8.3、平口长径6.7、璧厚0.5厘米。

一二三、上图玉冕的线描图和剖面图。

一二四、玉镯。N2Z1M15出土。标本第2号。外径6、内径5.1、厚0.5厘米。

一二五、玉镯。N2Z1M15出土,标本第3号。外径5.8、内径5、厚0.3厘米。出土在左腕部。

一二六、玉璧。N2Z1M15出土,标本第4号。深绿色,质甚匀。外径12.3、孔径4.6、厚0.65厘米。本博以为,这一类的璧多为头饰或者耳饰,在凌家滩遗址大墓中,墓主头部这样的小玉璧有时多达十几个。足部亦堆放十几个。

二七、上图玉璧的线描图和剖面图。

一二八、Z2Z1M16(牛河梁遗址第2地点1号冢16号墓)墓全景。

一二九、Z2Z1M16号墓室。1987年10月28日发掘,发掘者:朱达、孙力。此墓为二次葬,女性,年龄50-55岁。由于是二次葬,只剩下头骨了。

一三0、双人首三孔玉梳背。Z2Z1M16出土,标本第1号。关于红山文化的这类玉器,说法极多。也有一些人将一些稀奇的观点写成论文,获得了博士、硕士什么的,可惜后来证明都是误解、谬谈。只到良渚文化遗址墓群的发现,证明了这是玉梳背,于是疑点冰释,谬论终止。所谓玉梳背,即梳子的把柄而已,骨质或者木质的梳子,早就腐烂了,只剩下不腐的梳背。长6.8、最宽3.1、厚0.6、大孔径1.5厘米。一边一个人头,似为女性形象,其头饰与第一地点女神庙女神的泥塑头部很相似。这种女性头饰是帽子还是头巾,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三一、上图玉梳背的侧面视图。

一三二、上图玉梳背的局部视图。

一三三、上图玉梳背的线描图以及剖面图。

一三四、凤首。出土于第2地点1号冢17号墓东璧外0.5米处。滑石质、淡黄色,表皮间深褐色。长3.1、最厚0.7厘米。

一三五、上图凤首的线描图和剖面图。

一三六、N2Z1N21(牛河梁第2地点1号冢第21号墓)墓室。1989年10月7日至9日发掘,发掘者:朱达。墓主人为男性,年龄30岁左右。到目前为止,牛河梁古墓群出土玉器者以此墓为最多,达二十余件。本博在以前的博文中亦详述此墓主人的身份信息,其中包含着许多惊人的秘密。这也是一位河伯的墓,河伯,即河流、河谷、河滩地、河曲冲积平原以及沼泽湿地的管理者和拥有者,因为拥有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域,所以河伯一般具有高级巫师和部落酋长的双重身分。在中国历代民间传说中,河伯的名声并不太好,因为控制着水源和最肥沃的土地,河伯往往是贪婪、富有和好色的代名词。中国古代关于河伯的传说,大多与他勾引人妻,强抢民女有关,河伯还常常与他人为了女人,争风吃醋、打架斗殴。比如猪八戒背媳妇”和“河伯娶妇”的传说,流传极广,可见河伯常常是民怨和嘲讽的对象。此外,河伯还常常被认为是洪水的制造者,其名声如同共工,共工是水神,而河伯也是水神。本博曾对这座河伯墓玉器的排列进行过一番解读:其腰腹部位的兽面,即句龙(玉猪龙)面部的展开图。所以此墓虽然没有出土句龙,而玉兽面正是其替代品,并且更加醒目。玉兽面向上是一只勒,约束绳索用的,可以上下移动,它象征着通往天堂之路。古人亦将头胪称之为天,天和头是同义词。在玉勒的右上方是一只玉龟,前后有通孔,因此也可以沿绳索上下移动。玉龟是河伯摆渡天河交通工具,这在小说《西游记》中有过一段有趣的描述,没有神龟摆渡,唐三藏就去不了西天。在河伯的左肩部,放着一块象征着“天”的玉璧,有四朵小云环绕着“天”。以上这些玉器上便是大巫师兼大酋长——河伯作法通灵的主要行头,也可以说是河伯的饭碗。作为大巫,河伯头戴玉冕,这是必须的,这也是中国数千年来“君权神授”法理依据。不用说,女娲是比河伯更高一级的神,但女娲只是一尊塑像,一个牌位,以及一种天神血统的象征,她早就不在人世了。河伯的肩部、腹部、手部和足部均陈列着一些玉璧,这是河伯的财富,也是人们敬献给河伯的祭品。中国历代统治者祭天,必用玉璧,玉璧必须沉于河底,才能够上达天庭,因为河流是天地之间联系的纽带,而能将这些玉璧带上天庭的人,只能是河伯,河伯是天河的唯一摆渡者。

一三七、兽面玉牌饰。N2Z1N21出土,标本第14号。淡绿色,有白色斑。通高10.2、最阔14.7、厚0.4厘米,陈放在墓主的腹部。“兽面”即句龙的面孔,表示河伯身份的神器。两眼钻大孔,两鼻孔钻小孔,另外有两个小穿孔。

一三八、上图玉兽面牌的反面以及平视图。

一三九、上图玉兽面牌的线描图。

一四0、玉冕。N2Z1N21出土,标本第2号。淡绿色,有条状灰黑斑间白色斑痕。通长10.6、平口5.1-6.9、斜口最宽8.5、璧厚0.5厘米。这是河伯的”官帽”,代表他是上天之子。

一四一、上图平口端的视图。

一四二、上图斜口端的视图。

一四三、上图玉冕的线描图和剖面图。

一四四、圆筒状饰。N2Z1N21出土,标本第8号。白色。通体圆筒状,不甚圆。一端粗、一端细。通长3.5、细径3.1、粗径4、璧厚03.5-0.5厘米。置于右肩角处。此物出土已残,用途不明。大汶口文化有类似此物的骨雕筒,用途亦不明。

一四五、上图圆筒状玉饰的线描图。

一四六、勾云形器。N2Z1N21出土,标本第3号。原报告称“勾云形器”,但勾云形器的中间应为云卷状,而不是一个圆孔。所以,本博认为这是最古老的一只出廓玉璧,玉璧的周边为四朵小云或者是小云龙。淡绿色、泛黄,一角有黄褐色斑。通长8.8、宽4.3、孔径1.2、厚0.5厘米。陈放于左肩部,其下叠压着另一件玉璧。《周礼》称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此俗盖始于牛河梁。牛河梁所用玉料,多为绿色以及黄色,绿者苍也,又谓之青玉。至于玉琮,牛河梁竟未见出土,然而玉琮的前身实为牛河梁所常见之方体、束腰带穿孔的玉勒,所谓琮者,统也,通也。自战、汉以来,玉璧多见以涡纹作其璧面之装饰,然而涡纹者,实为微小之卷云纹,至于所谓谷纹,实为微浮雕之卷云纹也。故以云饰天,由来久矣!牛河梁虽不在中原之地,但却是中华玉文化之正源,此非妄言,只因证据确凿,名至实归也。

一四七、上图玉璧的另一面。

一四八、上图玉璧的系孔的局部放大。

一四九、上图玉璧的线描图和剖面图。

一五0、玉龟壳。N2Z1N21出土,标本第10号。淡绿色玉。龟背长5.3、宽4.1、腹部残长4.5、宽3.8、圆窝径2.3、通体高2.7厘米。出土于左胸部。本博认为,牛河梁的所谓生殖崇拜,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非其他生殖崇拜可比。在这里,人们将其始祖的地位,抬升到了与天平齐的高度,无论死去的部落祖先(女性),还是仍活着的部落领袖,这群以天子自居的巫师们,实为天的代言人。神龟是天河之舟,这没有什么法理依据,但是却有着约定的生理依据,龟是男性下体的俗称,而天河则是女性下体的俗称。所有的人类皆出生于天河,若死后想要获得重生,则需要借助神龟将其魂灵送回他前世出生的原点,这就是所谓的“投胎转世”。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向往天国,因为只有进入天国,才有重生的机会。牛河梁的巫师们,竟然用大自然来指喻人体,又用人体来指喻大自然,以山为父,以河为母,以天为归宿,这样的智慧,在全世界也是极为罕见的。

一五一、上图玉龟的一个侧面。

一五二、上图玉龟的另一个侧面。

一五二、上图玉龟的前面和后面。

一五四、上图玉龟的线描图和剖面图。

一五五、玉璧。N2Z1M21出土。标本第4号。淡绿色,直径5.7、孔径2.4、厚0.4厘米。

一五六、玉璧。N2Z1M21出土。标本第5号。淡绿色,直径8.4、孔径3.4、厚0.5厘米。

一五七、玉璧。N2Z1M21出土。标本第9号。碧绿色,最大直径12、孔径3.9、厚0.6厘米。

一五八、玉环。N2Z1M21出土。标本第12号。淡青色,残体。直径约4.8、孔径约2.4、厚0.25厘米。

一五九、玉璧。N2Z1M21出土。标本第13号。淡绿色,直径8、孔径3.7、厚0.6厘米。

一六0、玉璧。N2Z1M21出土。标本第16号。淡绿色,直径5.4、孔径1.9、厚0.4厘米。

六一、玉璧。N2Z1M21出土。标本第17号。淡绿色,最大直径9.8、孔径4.2、厚0.4厘米。

一六二、玉璧。N2Z1M21出土。标本第18号。淡绿色,最大直径7.9、孔径3.5、厚0.5厘米。

一六三、玉璧。N2Z1M21出土。标本第19号。淡绿色,最大直径9.8、孔径3.6、厚0.7厘米。

一六四、玉璧。N2Z1M21出土。标本第20号。灰白色,最大直径14.7、孔径7.2、厚0.7厘米。

一六五、玉勒。N2Z1M21出土。标本第11号。淡绿色,高3.8、宽3.2、孔径1.1-1.4厘米。

一六六、玉镯。N2Z1M21出土。标本第15号。淡绿色,直径7.8、孔径6.2、厚0.7厘米。出土于右手腕部。以河伯之富有,也只带一只镯子,可见男单女双,有此规律。

一六七、玉双联璧。N2Z1M21出土。标本第6号。淡绿色,通长5.5、最宽4.7、厚0.3厘米。

一六八、玉双联璧。N2Z1M21出土。标本第7号。淡绿色,泛黄,通长6.1、最宽4.9、厚0.3厘米。

一六九、玉坠饰。N2Z1M21出土。标本第1号。淡绿色,通长4.8、最宽4.7、孔径0.6-0.8、厚0.35厘米

(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Hash:af0fae721774b700eaa342bd0e3f9db41a732d43

声明:此文由 古玉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