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石窟寺丨莫高窟第390窟

莫高窟第390窟 隋

第390窟为隋代时期修建,覆斗形顶,西壁开一龛,东西进深6.0、南北6.2米,这是一个较大的洞窟,画塑题材也比较奇特。

该窟供养人像很多,西壁龛下北侧画3身引导僧(可见3身,或许前面还有,壁面毁),持物不明(第三身似双手持无柄的手香炉),此后的供养人行列一直延续到北壁,北壁西起第3组一主4从供养人题名:“囗囗囗囗幽州总管府长史囗囗囗囗囗囗供养”,北起第29身供养人题名:“……使时仕师”,含义不明。其余供养人题名漫漶。

“幽州总管府长史”题记是判定洞窟年代重要资料。幽州是北方重要的军事重镇,主要防御突厥入侵,《隋书》卷84记载开皇初年:“沙钵略勇而得众,北夷皆归附之。及高祖受禅,待之甚薄,北夷大怨。会营州刺史高宝宁作乱,沙钵略与之合军,攻陷临渝镇。上敕缘边修保鄣、峻长城以备之。仍命重将出镇幽、并。”幽州总管府原为北齐东北道行台,北周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改为幽州总管府,《周书》卷6记载建德六年二月:“及于河阳、幽、青、南兖、豫、徐、北朔、定,并置总管府。”《资治通鉴》卷180记载,大业元年(605)废各地总管府,径称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新唐书》卷39记载,武德元年(618)唐代立国,改郡为州,“边要之地置总管以统军”。武德七年(624)改大总管府为大都督府。也就是说,幽州总管府存在的时间是577—605年和618—624年,贺世哲先生认为“第390窟的艺术风格与初唐比较一致,其供养人‘幽州总管府长史’的题名亦当写于武德元年至七年间”,即618—624年间。总管府长史地位仅次于总管,掌兵马。但390窟供养人中的这位幽州总管府长史的姓名目前尚不明确具体情况。

西壁龛内主尊是观音菩萨,南北壁中央也各画观音说法图,其宗教内涵尚不清楚。南壁观音说法图中,观音左手流出净水(甘露),下方有一裸上身、穿兜鼻裤(类似现在的丁字裤)的饿鬼双手在接甘露,可见这身观音仍有救苦救难的性格。

西壁龛内有二身坐姿外道,双手不持物,可能是尼乾子,鹿头梵志。

鹿头梵志,佛教神像之一。其形象是一老婆罗门,椎髻浓须、上身裸体,胸肋毕露,腰间系一短裙,右手举一白色骷髅,昂首向释迦问道。北魏、西魏、北周、隋、初唐石窟都画有这个题材。鹿头梵志是一位熟识医药、天文,会疗治众病。一次他路经墓地,遇到释迦,释迦拾起五个头骨,一一考问是男是女、患何种病而死,以及对症治疗的方法,未愈的原因等,梵志都能一一做出答复,后来释迦拿起一个比丘的头骨,梵志辨认不出是男是女,只得承认说:“九十六种道的学问我悉能知晓,唯独如来之法不能分辨,愿世尊度我”,释迦告诉他:“这是比丘的头骨,因为信仰佛教,所以脱离六道轮回。”鹿头梵志于是就皈依佛教。

尼乾子为一外道形像,举鸟作观察状。玄奘大唐西域记》卷9记那烂陀僧伽蓝“其西垣外池侧窣堵波,是外道执雀于此问佛生死之事。”此事也见稍后义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玄奘译《俱舍论》提到外道尼乾子执雀故事,似更接近事实真相。《俱舍论》卷30提到:“离系子问雀死生,佛知彼心,不为定记。”玄奘弟子普光《俱舍论记》卷30所记载的执雀外道的故事较详细,云:“外道离系子以手执雀问佛死生。佛知彼心不为定,若答言死,彼便放活。若答言生,彼便舍杀。故佛不答。”可知执雀外道是离系子(尼乾子)。

尼乾子是当时六师外道之一,势力很大,他执雀而问佛与鹿头梵志持骷髅而答佛正好是一对,都是用来说明佛陀的大智慧。在佛教造像中这二名外道一般都位于佛座两侧,曲身裸形,形像卑小,与高大端庄的佛像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衬托释迦伟大、佛法精深。

(来源:敦煌研究院

Hash:99a69858e1d42f04957abac3499342fc2d344431

声明:此文由 发现甘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