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紫荆“山”

日新月异的郑州,止不住拔节生长的节奏。

无论是作为城市交通枢纽的核心,还是省直机关林立的政务之心,以紫荆山公园为代表的文化休闲之心,紫荆山都像这座城市的“心脏”,无时无刻 不在有力地跳动着,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

关于紫荆山的故事,你又了解多少呢?

如果有人问起,郑州市区有什么山?

脑海里首先蹦出来三个字:紫荆山!

可是紫荆山不见山。那紫荆山之名从何得来呢?

说起来,紫荆山的历史相当久远。据民国四年重修的《郑县志》记载:“紫荆山乃北城门外崇圣寺后旧城故址,日久积沙渐厚而高,形成一座沙丘土山,山上长有大量灌木紫荆, 人们就把这山唤为紫荆山”。

紫荆山其实并不是山,而是古商城遗址的一部分,取名为山,也透露了中原都市对山水的向往。

旧时的紫荆山,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而今天紫荆山公园的位置,正是郑州商城北城门外崇圣寺后的旧城故址。

紫荆山公园,被誉为郑州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公园

早先,紫荆山这里是一片平地,几乎无人居住。1958年,政府投资开始推土建园,取名叫“东方红公园”。公园里种满了紫荆树,春末夏初,满园的紫荆花煞是好看。东方红公园也开始渐渐以紫荆花而闻名郑州,于是80年代初,东方红公园正式更名“紫荆山公园”。

紫荆山公园,是郑州三大公园之一,被道路、河流自然分隔为东园、西园和南园三部分。

个园子各有风格特色,江南园林的小桥流水,湖畔杨柳依依、满园花木葱茏,无论是休闲还是赏景,都值得玩味。

雅致的景观,清幽的环境,存于喧嚣闹市之中,可以称得上是都市桃源,难怪它能赢得郑州人的钟爱。

每年夏日,公园里 上百亩荷花绽放,铺天盖地的荷叶层层叠叠,娇艳动人的荷花竞相怒放,蔚为壮观,是郑州人赏荷热门打卡地。

紫荆山广场上的 广场鸽,最受大小朋友欢迎。1998年公园引入广场鸽,从此,到紫荆山喂鸽子,成为郑州人逛公园的固定操作。

从紫荆山公园的东园去往南园,会经过一座吊桥, 桥下的金水河,已经静静流淌了2500年。

关于金水河,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2500年前,春秋时期,如今郑州一带的郑国,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子产。在他执政的26年间,励精图治,廉洁奉公,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他去世时,老百姓为了纪念子产,纷纷拿出自己的金银首饰为其送葬,子产的子女都不接受。百姓便将金银首饰投到河中,这条河也因为珠宝的绚丽光芒泛起了金色的斑斓,从此得名金水河。

金水河发源于郑州市西南部梅山北麓的老胡沟,自西南向东北穿越城区,在金水区八里庙汇入东风渠,全长14.8公里。

历史上的金水河,也曾名扬史册,流入北宋皇城开封,成为供给皇宫、王府的“自来水”。

1996年起,郑州市政府投资1.5亿元人民币,历时一年多,彻底疏通了金水河底,加固河堤,分段种植树木花草,建起了一个拥有五大景区、11.3公里长的金水河滨河公园,郑州人从此拥有了一道碧波清流

城市因为有了水而显得灵动,郑州因为有了金水河而变得生动。

2500年来,金水河像一条飘带,由西向东,流淌在郑州市民身边,和郑州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静静的金水河畔,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金水路。

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沿着金水路,相继建成了 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省人大、省公安厅、省检查院、省气象台等省级机关单位,成为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郑州历史上第一次国庆游行、第一次放烟火、第一次元霄节灯会……都是在金水路上演。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四桥一路、未来大道、金水中路、金水东路、郑东新区、金水立交的建成,今天的金水路,变成了一条西起医学院高阳桥,东到京港澳高速的贯通新老城区的重要大通道。

围绕热闹的紫荆山,坐落着不少郑州地标性建筑,其中,有一座承载郑州人文化生活的地方:河南省人民会堂

到今天为止,郑州人一提起省人民会堂,总会说“紫荆山的那个人民大会堂”,然而,需要说明一下,其实,河南省人民会堂从未叫过“大会堂” (只有北京的才叫人民大会堂)。

建成于1979年的河南省人民会堂,是我省容纳人数最多、会议室最多、舞台面积最大的会议场所。

建成后,它曾多次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外国来宾及国际和国家级文艺团体。在接待的外宾中,最著名的是2005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来访。

2011年,它还被评选为 郑州十大地标性建筑。

除了承办政务会议,省人民会堂在郑州人的文化娱乐生活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上世纪80年代初,流行歌曲风靡大陆,王洁实、谢莉斯、成方圆等著名歌唱家,都曾来河南省人民会堂演出过。在老郑州人的回忆中, “连演十几场、人挤人还恨不得天天去看”,一点不亚于现在的顶流歌手演唱会。

紫荆山公园、金水河、金水路、省人民会堂……作为郑州的心脏,紫荆山承载了无数郑州人的记忆,收藏了城市的精华。

紫荆山之于郑州,已不仅仅是一个地标,它更是城市的象征、城市的符号。

无论时光流转,城市变迁,紫荆山作为城市之心的地位,从未改变。

相信每个在郑州生活过的人,都与紫荆山有一段故事。

编辑:王海萍 石嫣睿

来源:郑州印象,图片由嘉里建设提供

转载请尊重来源 ,注明出处

Hash:1b7d18eae1fd1e1b5cdc3daf5c1d018ef901b3ff

声明:此文由 遇见郑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