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蓝田,2019汤峪镇(肖家坡村)穿越旅行(2)。

2019年5月13日晨,现在开始肖家坡村(肖南村)的旅行。昨天还是漫天黄尘的“库峪川”,经过一夜的“憩息”原野和天空又恢复往日俊秀的样子了。和向导“勤武”哥哥的约定还有一段时间,我就先行拍摄起老戏楼和早市了。

晨,肖坡村村路上开始慢慢热闹起来了,村民三五成群在早市采购自己需要的,早点、蔬菜副食、羊奶鸡蛋、茄子苗、辣子苗或就地闲扯聊天......

肖家坡村古戏楼建于大清道光六年,距今已近200年历史解放前后规模宏伟关中久负盛名,现存的戏楼。

1956年县民光剧团成立时,就是以肖家坡戏班作为基础而发展壮大起来的。

拍摄完早市我的向导勤武哥哥也到了,先去书记家转转。肖书记一表人才,是标准的蓝田美男子,在我的一再请求下拍下这张照片,谢谢书记的支持,也向你致敬“肖坡村优秀基层干部”。

下面分享 五谷文学社, 王尊让先生的文章:《城南第一村---肖家坡》谢谢支持。

(1)写过了田家村,小寺村,史家寨村,一路向南走到肖家坡村有点怯火犹豫了。这个村子太牛了,能写的东西也太多,感觉有点无从下笔。肖家坡村由肖南,肖北,肖西三个大队组成。在史家寨川道,甚至整个汤峪镇都属于屈指可数的大村,姓氏很多,以肖、李、杨,鲁、曹、等为主。

(2)这个村子头上有一个耀眼的光环,号称“城南第一村”,这光环并非浪的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实力。肖家坡是文人窝子、能人窝子、戏窝子,社火还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我怯火犹豫的原因所在,深怕拙见有失,贻笑大方。况且我妈的舅家,我嫂子的娘家,都在这个村子里,我姐也嫁到了肖家坡,写不好这些亲人都不答应。好在我写的不是村史,不是调查报告,也不是啥文件文稿,而是自己对这个村的一些印象,如游记一般,想到此,到可以放下包袱,妄言一番。

(3)少年的记忆中有一件发生在该村的囧事一直存在于脑海。小学时全乡在肖家坡村会考。村子中间,敬林路的旁边有一个新修的涝池,水清澈干净那会正痴迷于游泳,见了水就感觉分外亲切,就想下去炫技一番,正游到欢畅处带队老师来了,我们被撵上了岸,赤条条在路边站成一排,供全乡老师同学欣赏。直到娃们都进了学校,要关门了才得以释放。

(4)这个涝池后来成了鱼池,再后来就成了一坛死水,如今听说涝池改养鸭子了,这绝对是好事,勾起了我前往一观的兴趣。大概上世纪九十年代吧,在史家寨小伙子中忽然流行了一种说法,到肖家坡村看美女,一时间竟然成了潮流,小伙子们以娶到肖家坡的女子为荣。后来想,这话好像是有道理的,反正嫁到我们队上来的肖家坡女子个个都是美女。

(5)可惜那时我已委身她人,未能成为肖家坡的女婿。(暂停阅读)

农家屋外墙上,枝蔓上一串错落有致的花儿吸引了我和勤武哥哥的目光,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静静欣赏起来。

小院的主人叔叔你好,打扰了。

我的向导肖勤武(村委委员)小队长、社火局北社局长。左一

下面访谈,肖南三组肖公利大哥。

肖公利:(我是乡村木工)

(1)肖师傅今年57岁了,这是他自己的家庭作坊,主要从事“字画装裱、仿古家具制作”等等。 1979年刚刚17岁的我,就开始在镇木器厂(以前是磷肥厂)当学徒了。1987年我所在的“木器场”解散了,已经学徒三年的我从此开始了迈入农村“小木匠”(主要是指,做农村家具)的营生。那时,在农村做“家具”主家提供基本原材料,木工则自带工具,木工活,基本上都是手工活,手工拉大锯解板,一天手工可解原木(四至五片板)......农村的木活,主家每天给(1.50元)并管三顿饭,后来到西安增加到(2.42一天),那时我主要在长安(北溜、南溜、鸣犊)一带讨生活。现在的工价每天是200元。

(2)因为我在学校就喜欢画画,雕刻、学为所用,每次都会尝试在家具的花格门,六门柜木门上的刻画,让我一时间有了创作的灵感和思考,我想这也许就是我创业的新方向。从此往后我在加工家具过程中刻意注重普通家具(雕刻、镂空、镶嵌)等等技术,从而达到提升美化普通家具的效果,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3)自1990年我在不经意间,开始喜欢上“仿古”家具的加工,这也和我以前在家具上的“刻画”不谋而合了。从此以后,休息时我就通过购买阅读专业书籍,走访木艺“名老师傅”,经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和坚持,终于在仿古家具方面的“产销”有了一番成就,事业也开始“风生水起,在地方小有名气”......现在,我的家庭工厂每天也是忙忙碌碌的。

热情的肖大哥把家里接待上宾的果盘,点心都拿出来招待我这个普通的行者,我很感动也祝大哥好人好梦。

(4)......尽管生活总是那么不如人意,但老萧还是信心满满的,快乐迎接每一天的生活。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致敬为幸福奋斗平凡人......

感谢大哥送我的笔架。

热情的肖大哥一直把我送到村委会,尽管我一直说;现在不走大哥坚持还要送我。

村委会随拍正在坐班的村干部,辛苦了。

现在继续分享 五谷文学社 王尊让 先生的文章,谢谢支持。

开始阅读:(6)肖家坡是能人窝子。改革开放后,殡葬文化悄然兴起,肖家坡人首先在村里开了几家纸扎品工艺店。那时不像现在都是半成品,回来加工一下就好。一切都是原创,凭的全是手上的功夫,描龙画凤、山水人物、剪纸扎架、工序繁多,由最初的几种发展到后来的琳琅满目,眼花缭乱,靠的就是一个心灵手巧和笔墨功夫。

(7)走进去常常给人以错觉,这不是花圈店纸扎坊,而是文化艺术展览馆。肖家坡人的纸扎工艺在黄埔三川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肖家坡是文人窝子。我同学肖朝鹏是肖家坡人,在家里从事字画装裱生意。起初我想农村有几个人愿意花钱去投资那些艺术品,没想到生意还不错,红红火火。

(8)有一年肖家坡耍社火,朝鹏说他村要举办一次肖家坡人的书画展,一次专属农民的书画展。展览在温养情老师古香古色的大院里举行,他是长蓝两县很有名气的书法家。作品挂的满满当当,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精品上乘之作。

(9)这些握锄头锨把的人,走在街上谁能想到他们腹内存华章,翰墨能留香。看着朝鹏忙来忙去,简单的和他聊了几句,他说挂出来的不到一半作品,由于地方限制,时间急没办法全部展出,实属遗憾。当然这些作品还有一小部分其它村爱好者书法家的。

(10)那次真的吃惊了,没想到仅一个村子的力量就可以举办如此规模的书画展览,绝对是很牛很骄傲的一件事。足见其文化的普及性,底蕴之丰厚。 一个地域有一两个顶尖的艺术人才,那是个人的艺术修养和能力,无权代表地域文化。只有一群人参与进来,热爱起来形成气候传承下去才是大文化,才能撑得起文化之镇、之村的称号。

(11)仅凭这些打出“城南第一村”的旗号好像有点不够份量,真正让肖家坡村声名远播的是一座古戏楼、社火芯子和戏曲。

作者简介:王尊让,蓝田县汤峪镇 人,喜好文学,书法,聊天。陕西散文学会会员,蓝田县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文学小说版十佳优秀版主,《作家摇篮》杂志副主编,散文《棣花古镇》曾获陕西公共图书馆“阅读与旅行”征文大赛优秀奖,散文《乡愁是玉》获蓝田县16年度征文比赛优秀奖,组诗《蚁民》获2016年“中国新现实主义诗歌十大优秀作品”。相信没有虚伪的文字,只有虚伪的心。走遍蓝田,感谢王尊让老师的支持。

山西

作者:陆游 (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在村里转了一上午,现在已经是中午12点了,哥哥还有事。我们约定好吃完饭13点左右继续出发。

人生就像一场盛宴,平淡,自然,清纯。能坚守清纯的人,不因岁月的流逝而粗俗,不受世俗的污染而丧失本真。历尽人生的困苦,仍对未来寄予热情。

生活是一支委婉的歌,我希望普天下人们都可以像这些美丽馨香花儿一样,努力盛开怒放。

发帖完毕谢谢大家,稍后继续发帖肖家坡。走遍蓝田宣传蓝田、展示蓝田人文地理、报道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瞬间、再见。

Hash:64b2dfe3e2357f1988afc9010ebdde95c98a4f7a

声明:此文由 远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