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理鲜为人知的古都——巍山

大理市巍山县——古南诏国的遗址跟发源地,巍山古城就是古南诏国的都城,南诏国: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巍山拥有深厚的历史沉淀以及独特的风景文化,还有许多美味小吃哦。

我跟闺蜜到巍山原因是在大理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巍山朋友,听她给我们描述了一下巍山的文化历史,我们就决定要来探索一下这个古都。

第一天到啥也不懂,好的是这里也有客栈,看来旅游业还是开发得不错了,网上找了个丽江大理这一片的百事通丽江王四宝(ALL4411)咨询了下该怎么玩,他很热情,而且巍山也来过好几次了,给我们了许多建议跟帮助,非常感谢。

第二天:巍山古城

【印 象】:美丽的日出、苏老三一根面、有趣的菜市场、老茶馆、82岁的酷爷爷

虽然昨天晚上睡的很晚,但是今天仍然6点钟就起床开始收拾东西,然后6点半就跑到了客栈的房顶等待日出,这家客栈的房顶视角非常不错,可以看到大半个古城全貌,也可以看到对面山脊上的一排排大风车,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了我惺忪的睡意。

街上的铺子也开始了一天的营生

非常美味的街边小吃,烤蛋非常非常美味。

但是烤蛋不是我们的早餐,而是《苏老三一根面》也可以算是南诏最长的一根面,最长一根面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他真的在古城扯出过一根1704米的面条,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吉尼斯记录。

这些整齐的空碗,不一会儿就会被一波又一波的客人端走,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早晨来上这么一碗暖暖面条,满足感油然而生,吃饱喝足,逛菜市去咯~!

在菜市场一圈逛下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所遇到的老年人,有的看上去至少也要七八十岁了,但是状态都非常好,其次就是他们卖的食材,都非常新鲜,价格公道。

卖鸡的老人

带着新潮耳机的老爷爷

买火把的阿姨

这是一个卖菜的老人,见到我们拍照非常开心的对我们笑。

松茸

毛豆腐(真的是好多好多的毛啊( ⊙ o ⊙ )!)

核桃糖

在菜市场逛了2个多小时买了很多松茸和水果,先拿回客栈准备中午煮,回去的路上也看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情,比如这个爷爷,之后在这里的每天我都见到他带着黑色的墨镜拄着拐棍很酷的在街上散步,看到虎妞拍照他还吐出了舌头,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O(∩_∩)O哈哈~

步行街的两侧有很多这样的小巷子,也可以叫做小胡同,非常喜欢走在里面的感觉。

臭美的小虎妞~~~

一些店铺也开始了火把节的准备,在自家门前竖起了火把。

还有在街上赶着毛驴的。

还有卖松香的,我也买了一些,准备明天火把节好好和小朋友们玩~~~!

好想按着上面的数字重新摆一下(⊙﹏⊙)

又路过了小吃摊儿,忍不住又来了一颗烤蛋。。。

还有玫瑰酱凉虾,清爽降暑。

回客栈放下东西,老板和老板娘正好下班回来,碰巧遇到了一家来自广州的游客,也买了很多食材,结果我们各自发挥烹饪特长煮了一大桌子丰盛的午餐。

吃完午饭继续逛古城,这是一家做挂面的面条就晒在临街的店铺门口。

这位老人目测至少也要80岁了吧,就坐在挂面铺子门口吃面,吃的很香,这真的是最强广告。

还有很多手工编织品~~非常精致的竹编包包~

非常喜欢这样的建筑和上面的画风。

钟鼓楼这里是卖火把最集中的市场。

虽然现在街上还空荡荡的,但是明天这里将变成最热闹的“火街”

午后的阳光非常灿烂,我们看到一家写着百年老店的茶馆,有很多人在喝茶下棋,于是我们也顺便歇歇脚,一杯槐果茶三块钱,我们两个人要了一杯,没想到老板很热情的又拿给了我们两个小杯子,坐了一个多小时还给我们端上来了一盘刚出锅的西瓜子(没收钱)到了饭点儿居然还拉着我们吃饭,当时真的是被当地淳朴的民风感动了,完全没有把我们当做游客,而是当做了客人一般招待。

【第三天】:巍宝山与巍山古城

【印 象】:观音庙里的老奶奶、斗姥(wǔ)阁闹出的笑话、属于小孩子们的火把节。

2017年7月28日,今天就是火把节了,街上的人也相比前两天多了起来,但是我们想先去巍宝山一趟,原因很简单,巍宝山开辟于汉代,唐代也是南诏国的发详地,也是我国的道教名山,我之所以选择火把节今天去,因为今天的人流量全部集中在了古城,巍宝山游客会非常稀少,这样会有助于我们的体验。

在巍山我们有幸认识到一位机关工作的朋友,他也很爽快的帮助我们介绍认识了一位在巍宝山上工作的人员,他答应9点钟送我们上山,所以60块的门票也省了。

对于这种已经成熟的旅游景区,我们没有设置更多的准备,没有带水也没有带食物,虎妞甚至是穿着拖鞋走完了全程。

巍宝山的风景很美,绿植也很茂密,在路旁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菌子,上百年粗壮的古树,矗立在路上的道教标志,还有空气质量极好才能生存的树胡子,在风中摇曳。

中和我想象的没有太大出入,全程石板路台阶,游客稀少,后来偶遇一位道士,有幸一路同行,只是他的速度过快,在观音殿的时候就不见了踪影。

所幸是阴天,没有阳光的暴晒与炎热,一路上还算轻松,但是没有阳光的天气风景也打了折扣,由于没有做功课,也不了解全程多长,就一直慢慢的走着,也不知道路过了多少寺庙与道观,终于感到了口渴与饥饿,才后悔当初没有做最基本的了解,就冒冒失失的进入了观音殿,院里只有一位老人,拜完佛添上香火钱后,老人便问我们有没有吃饭,我们摸着咕咕叫的肚子摇了摇头,老人便说留下吃饭吧,就去后院为我们做饭了。

一口黑黢黢的老锅,烧出了两碗金黄色的米饭,我们狼吞虎咽的吃完了,老人又为我们倒水喝,经过1个小时的聊天,才知道,她并非出家人,她是在40岁的时候跟随三位志愿修缮观音庙的老人上山,直到三位老人去世后,维护古迹,请佛诵经的任务就传到了她的身上,这一坚持就是30年,老人有两位儿子,都在巍山工作,其中一位年纪和我相仿,我说我当过兵,老人眼睛一亮便认真的听我讲述当兵的故事,聊到钓鱼岛的时候,老人竟说了一句:“小日本蛮调皮,总是想着欺负我们。”我回复她说不用怕,我们国家已经强大了,没有人可以再随便欺负我们。

从观音庙出来向上继续走了大约30分钟,终于看到了坐落在巍宝山顶峰的《斗姥阁

由于没有做功课,也在这里闹出了很多笑话,在这里写下来,希望各位一定避免。

院子里只有两位道士,其中一位是我们遇到过得那位已经在这里住了10几年了,还有一位年轻一些也住了5年了,我对他们的生活很感兴趣,所以就想问一些问题,第一就是,请道士为我们讲解一下这座在巍宝山顶峰的斗姥阁,结果他很不屑的对我们说了一句,讲解当然可以,但是,一看你们就是没有信仰的人,我反问何出此言?他说因为你们进院的第一件事没有去拜,我脸红的对他说是因为我们太累了,想先休息一下再去拜的,况且这一路上我们都是遇佛拜佛,遇神拜神。

随后他指着《斗姥阁》那三个字问我怎么读,我随口而出斗姥阁。(姥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wǔ)他纠正了我们的错误之后又问,你们知道这里面供奉的是谁吗?我再一次红着脸说,不知道。他告诉我是北斗星君的母亲。

我自知有愧,便和道士说,师傅能否带我们上前一拜,他不说话,点点头便带着我们进去了,在参拜时,我总觉得佛教应与道教不同,应该拜的方式也不同,便跪着问,我们应该怎么拜?他却说,用你们自己的方式就好了,之后我们便双手合十,磕了三个头。

出门后他才告诉我,道教讲究的是三拜九叩,手势为:左手抱右手,负阴抱阳、蕴含五行,内掐子午诀,外呈太极图。

当我们终于搞懂了这些的时候,他也对我们友善了许多,为我们的水瓶倒满了水,我们便匆匆告别下山了,但是回想起来还是有些羞愧难当,虽然无意冒犯,但却闹出了笑话,希望各位看客可以吸取在我身上发生的教训,以下为斗姥阁百度科普:

斗姥阁创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重修。主要建筑有大殿、南北二斗殿等。大殿内供斗姥元君塑像,南斗殿内奉九位南斗星君塑像,北斗殿内奉九位北斗星君塑像,两殿塑像各具神态,皆栩栩如生。

出于尊重,我们没有对任何佛像与神像拍照。(理解万岁)

下山之后已经是下午5点了,发现有很多小巴车在景区门口停着,之后从山门口涌出了一大批游客,我非常纳闷为什么我没有在山上看到他们?于是我过去问了一些游客,他们告诉我因为都没有爬到顶峰,大部分爬到半山腰甚至三分之一就下来了。我不禁感到一阵可惜,其实最有价值的地方,恰恰就在顶峰呀。

再后来,我们便搭了个车下山。再回到古城就已经不是清晨的模样了,大街小巷满是矗立起来的火把,人山人海,小孩子们坐在大人的脖子上“骑大马”,大一点的小朋友一手拿着小火把一手拎着松香,结伴而行。我也随着人群向广场方向走去,因为那里有巍山最大的火把。

买火把的小伙子们让我想起了童年时买烟花的我。

街上的火把高大约三四米,在火把尖端插上纸做的升斗和彩旗,升斗四面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丰人寿’、‘四季发财’等字样,火把上还挂满了彩绳和各种水果(水果可以吃哦)

8点整,古城里的火把准时点燃。

还有负责安全工作的消防员们也守在一旁。

穿越古城,我们决定先去看一看广场上最大的火把,之后再回来。

我们早晨在广场看到的时候,火把还没有制作好,现在近十米的大火把已经稳稳地矗立在了广场中央,在火把周围人满为患,我们也挤不进去了,只好远远的望着。

最先启动的是烟花表演,然后是彝族舞蹈、打歌、祭火等等活动,但是在外围观看的话只能看到烟花表演,大约时常20分钟,结束后便点燃大火把,火把周围的封锁线也全然打开,人群一下子涌进去,去摘代表着好运的水果吃,欢快的围绕在火把下面跳舞,场面非常火爆与壮观。

我也像孩子一样认认真真的跟他们玩了一个晚上,直到火把渐渐熄灭,人群慢慢散去,我们才向客栈方向走去,虽然玩的非常开心,但是现在的古城已然是一片狼藉了,垃圾和灰烬遍地都是,还有我的衣服、皮肤和头发也沾满了燃烧过后的松灰。(但是第二天一早古城已恢复了原貌)

就连路边的雕像也“躺枪”茶碗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一碗松香。哈哈哈哈。

去巍宝山一定要爬完全程、一定要做好功课、一定要联系来回的车,参加火把节要注意穿耐热的衣服、尽量带口罩、避免灼伤。

【蒙化老家】(古时巍山称蒙化)

第一次来巍山玩耍的话,我个人建议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应该是蒙化老家(刘宅)首先蒙化老家是巍山古城内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于清光绪年间,整体建筑风格继承了中原民居建筑风格,又融入了地方民族建筑艺术的个性特征,是多民族建筑艺术的结晶。

“商住一体、三坊一壁、四合六井、六进五院”是蒙化老家建筑特色和独特风格的真实写照。如果你幸运的话,还可以遇到热心的“巍山万事通杨先生”畅聊巍山史事、情传巍山独特浓郁的风土人情,当你了解巍山之后,再去慢慢体验、游玩一定会别有一番风味也会更加便利清晰。

(院内一景)

(院内一景)

(院内一景)

(院内一景)

(院内一景)

(院内一景)

(院内一景)

(院内一景)

巍山有一个私人民俗博物馆,也叫梁大小姐宅院,馆主是一对中年夫妇。

这座小院本身就是一个超过百年的古建筑也是昔日梁大小姐的绣楼,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走马庄阁楼,院内大大小小的展品从古至近约2万多件,包含了当地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价值不菲的珍奇异宝,许多剧组也将这个小院作为拍摄的重要场地之一,参观全程由馆主夫人解说,从这个馆子出来的时候,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长了见识、更是对这两位坚守父辈心血的精神所感动。

(内院)

苗族的狩猎文化展区)

(马帮文化展区)

(历代皇帝肖像、状元牌匾展区)

(梁大小姐闺房)

(喜神堂的祭祀器具,图二寓意:称心如意)

(少数民族手工绣服)

(不同时期的出土器具)

化石

(万贯铜钱)

(古书)

以上也只是冰山一角,实际内容更丰富,文化价值更深厚,建议去巍山玩的小伙伴一定要去亲身感受一下

游记写到这里基本上算是结束了,说实话,巍山这座小城其实对于我本人来说,最让我留恋的不仅仅是这些完整的古建筑也不仅仅是这里丰富多彩的小吃更不是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是这里善良的居民,这里淳朴的民风。

Hash:89fbe70bea8f33d46cfd9f3ddc99e05811d49325

声明:此文由 佩奇旅行季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