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府志:城池、公署

遵义府志卷六

城池

《前汉·西南夷传城池》。“令犍为自保就”。师古谓:令自保守,且修成其郡县。则自治鄨以来,城郭之修久矣。几经分徙,残壕废堡,荒蔓难寻。平播后,分邑定治,俶兴板筑。及至国朝,屡动水衡,五城金汤始屹然完备。管键所恃,顾不重欤!它如乡里市集,可资保聚,奸宄出没,时赖勾稽,司土者又不徒守城一座,遂谓可毕乃事也。故并附焉。

遵义府

郡治罗山带水,险峻天城。旧时设官为守,便为城郭。自周、秦、汉、晋以迄明初,皆一苍莽也。自明万历庚子,平杨应龙,辛丑,议郡县其地。例,郡县皆城,以内地之守守之。尔时民尚未集,士休于野,固以兵代役,给工饩,治郡城。西南绕山颠,无壕;东北临湘江,为池。前后俱高三丈,广九百五十丈四尺,垛口一千七百八十二。设门四:东曰宣仁,南曰阳明,西曰怀德,北曰望京,各建楼于上。《孙志》知府孙敏政增更铺三十间,又别开小东门,后闭。自明迄国朝,增筑补葺不一,其人或缘升迁,或缘时变,皆未竟版筑之功。《陈志》康熙五十八年,知府赵光荣、知县邱纪重修。乾隆二十五年,知县唐秉琰领帑项二万一千五百九十七两零重修,周围一千三百七十一丈四尺,计七里六分,高一丈五尺,厚七尺。将台一,炮台十二,枪眼九百九十九。四门,东曰景福,西曰怀德,南曰通贵,北曰宁永,上各建楼。小门三:一在东门左,一在西门左,并置栅,不通行;一在东门右,泻西门沟之水,通人出入,置栅兵,以时启闭。西门今塞,其小门当水入之冲,外即崇山叠嶂,峭险无路。

府城街坊

东党坊三:积善、丰乐、宣威。

南党坊二:崇孝、朝天。

西党坊一:仁寿。

北党坊二:春台、并在城内,兴隆。在北门外。

兴隆党坊七:效灵、儒林、吉庆、息波、香桂、清香、太平。在东门外。

白田党坊三;闻韶,承恩、旺泽。在城外东路。

泽门党坊二:筹边,生意。在城外南路。

城内卡七: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忠字、严字、烈字。

城外卡三;勇字、信字、在城。

遵义县附郭

正安州

原无城,唐贞观中,为乐源县基;自宋属播州,后废,今名“县坝”,城市遗址尚存。万历庚子设州,卜筑于思宁里潏水之上,本府同知管州事郭维屏建城,周二里九分,高一丈四尺,广六百五十七丈一尺,垛口二千三百六十八,外环以壕。设门四;曰巩昌、兴化、永清、崇明,各建楼于上。三十七年,雨圮,知州艾应甲补修。按;《州志》艾应甲曰:“唐、宋建州治,皆于地名县坝,其路为渝播通衢,达之播州,平坦且近。今舍此而建于潏子园,其彭岩之险道,并连云、转阁之洞,路通一线;且逼近黔之西界,于州之四乡独远,土民负固尚多,乡城臂指之使未便;更距府六百余里,不但公役跋涉为苦,一旦缓急,应援无及。每意改作,则以疮痍初起未暇云”。《孙志》此今正安旧城也。万历四十八年为土寇窃据,迁治于三江里之务本堂,为新州。伪明永历壬寅,伪知州金思睿复迁古凤山麓,即今之州治。国朝康熙十二年,吴逆叛,有州地,复迁治于德溪里之土坪,皆末建城。十五年,以民避兵古凤,[时]复即古凤为治。嗣人稀土旷,力役维艰,改创则不便于民,葺旧则不宜于地,末筑城垣,公廨亦草就居之。《正安草志》雍正八年,知州张元钰详请建城土坪,后查土坪水泉不继,止。乾隆三年,知州娄启高详请即建在古凤。二十一年丙子夏,署知州谢之燧始建四门。二十二年丁丑,奉部复,令将正安城工列为次急,檄于二十四年兴修。知州汪歙领帑项一万八千八百余两,七月始工,至庚辰二月,城就,周二里九分五厘,五百三十二丈五尺;高一丈八尺,厚一丈,顶收七尺;垛口三百九十五,枪眼五百六十四。四门,东曰来青,西曰凤仪,南曰迎薰,北曰拱极,上各建楼。将台一,炮台四,水窦八。四十二年丁酉,复修建潏子园旧城。嘉庆二年,知州饶重庆修筑西城,并补葺四门城楼。二十年,知州赵宜霦限城冈外居民田宅并去城五尺,四至勒禁。

附:汪歙《修正安州城碑文》:粤稽古制,三里为垣,十雉作堵。王者设城,岂好劳民?实以御侮也。故都城不过百雉,弹丸尚建外郭,纳稼之后,继以筑凿,所谓壮国威而巩苞桑者,诚莫急于此,讵得谓据疆域山溪之险而城遂可缓耶?故正安一州,原系土州,自明万历间,始改士归流,隶属川省,建州治于思宁里。后为土酋窃掠,又改迁于三江里之新州。国朝定鼎后,又迁于德溪里之土坪。迨后吴逆作乱,官民相率趋避于古凤,是即今之州治也。雍正五年,始归黔属。向无城郭,张州牧详请建造,有志未果。及娄、朱、牛三任,亦经详请估计,仍来准行。夫以一州之治,居民市廛列焉,仓库监狱寄焉,所恃以资捍御而赖保固者,厥惟兹城是藉。乃漫无防范,设一旦猝然有变,将何所凭以为安全之备?守土者能无重忧乎?余自癸酉岁来牧是邦,见其居民鲜少,市井寂寥,官舍民居漫淹荆棘中,以为零落至此,慨然有建城郭之志。检查前卷,历任俱皆详请,至前署谢州牧,始于乾隆二十二年奉准部复,令将正安城工列为次急,檄于乾隆二十四年兴修。余于铅事告竣回任,正值兴修之年,私心窃计,以为数年蓄志今始得遂。随具文领项,奋然修建。嗣领银一万八千八百余两,于七月内命匠鸠工,开山打石,遂得良工十人,分厂六十五,领段三,四人稽查管理,总领工价分发各厂。计城周围五百三十二丈五尺,高一丈,宽一丈,顶收七尺,腰墙垛口五尺,计里二里九分五厘。自开山之日,分遣班头四人监工,家丁四人督工,余亦不时亲出,躬自巡查。不数月间,而楼雉峻屹,崇墉改观,州人以为疑有神助云。其建基属震,东方卦也,有取于向明出治之义。山脉自凤岭引入而东出,城包凤岭,是亦呜凤朝阳、仰[环]怀圣天子巩固山河之至意也。城列四门,各造重楼,东曰来青,西曰风仪,南曰迎薰,北曰拱极。是四门者,命名各有其义,核实皆得其真。国家百年来休养生息,承平日久,俾永奠于春风长养中,使土田滋饶,民不浇漓,则顾名思义,我正民岂不休欤?自建此城,将前此之流离播迁,尽变为安居乐业。田产可耕也,不虞豪强;肆市可列也,不忧剽掠。车马辐辏,烟井万家,峥峥然犹一大都会也。宁仅为遵郡之保障生色?且将为全黔东北之门户增辉矣。是为记。乾隆二十五年春。

桐梓县

地自唐、宋后,所属不一,要是溱溪、播州、鼎山所沿革敢县中地,析为桐梓驿者。原无城,自万历庚子设县,知县何珩依山因水为之,周围三里,厚五尺。后溪水涨及城下,署县事合州知州段文郁议缩城避水,较初筑仅存其半。后摄县事涪州知州王桂禁民毁削,周遭植柳,以固仆堤,拓增旧基,甓以砖石,更展四百三十文,地深一丈,阔倍之。设四门:东曰东阳,南曰南薰,西曰西成,北曰北拱,各建楼于上。《孙志》嗣入国朝,迭经兵燹,多就倾圮。乾隆二十七年,知县王恭领项一万三千八百二十两零重修,易砖以石,周六百八十二丈三尺,高一丈二尺四寸,厚七尺。垛口高四尺。将台一,炮台五。门四:东曰原平,南曰明都,西曰秩成,北曰仰斗,各建楼于上。道光十一年,经大水,多圮,署知县陈鏊补修。

绥阳县

原无城,自万历庚子设县,知县詹淑周遭环砌成城。三十二年,河水暴泻,圮城百丈余,因改河去城三十丈许。寻复壅决,迫城下。三十三年,复疏河源以避之。重垒土石,周四百七十九丈,高一丈二尺,厚五尺。垛口高六尺。将台一,炮台六。设门四:东日熙和,西日永定,南曰清源,北曰拱极,各建楼于上。水窦五,小门五。《孙志》屡经兵燹,就圮,国朝康熙元年,知县邹宗彦重修。雍正十年,城缺一百四十丈。十一年,知县唐椿捐修五十八丈。十三年,清江苗叛,攻劫镇远、黄平等处,绥民震恐,知县唐椿督士民补完八十二丈。乾隆二年,重修四门楼。二十二年,圮四十余丈,知县王化龙补修。《绥阳志》

仁怀县

明万历庚子设县后所建,即今所称旧城,在仁怀厅南三十里,后移建留元坝,即今厅治。入国朝,历顺治、康熙,县皆治此,所谓旧县也。雍正九年,始题请移县治于生界之亭子坝。十一年,知县杜诠领帑项一万五千八十两零修建。至十三年,新城成,周四百六十三丈,计二里三分,高一丈,厚五尺。枪眼九百零,将台一,炮台□。设四门:东曰朝阳,西曰丰乐,南曰文明,北曰永安,各建楼于上。

附:陶淑李《设仁怀县议》仁怀县治,万历二十八年设也;仁怀县名,仍旧仁怀里也;仁怀县城,昔日留元坝也。县设于川南合江县之对岸,而河以南无尺土焉。由县东而上,至遵义县界约八日,又四日方至府城,此十二日约走一千二百里,其间之钻磏、高磏、伏耳磏,路出石穴之中;手爬岩、巴竹岩、子平岩,路开峭壁之上;新屯坡高履云端,关门固深入谷底。蜀道之难,至矣,尽矣,无以复加受!前令曹公名科日;土城居各里之中,当大路之腰,山明水秀,地坦人稠,离府城七日,宜创县城于此。方兴卜筑,而地主袁某买嘱看风水者诈言土薄,遂不果行。前夸雍公名缔曰:仁邑之钱粮若干两,而上三里居其半,乃环拱于生界;下七里居其半,乃环拱于土城。夫生界,威远卫故地,宜因其名设一“威远县”,割上三里之军民口粮以归之。又设“仁怀县”于土城,而割下七里之军民口粮以归之。将欲申明,而流寇变乱,遂不果行。前令王公名炳曰:生界虽系陆路,然小山环绕,势若星罗,人民之所聚,钱粮之所出,去府城三日,宜设县治于此。及画图详请,而滇黔多故,遂不果行。噫嘻!三议不行,天耶,人耶?不便于官,不便于民,将终古如斯耶?如文移之往来也,府行到县,虽白塘拔,遏天气晴明,十日可到,否则难移之往来也,府行到县,虽白塘拔,遏天气晴明,十日可到,否则难以日月计焉;而县文申府亦然。则是一件事体,往返月余,甚至遗失,莫可迫问,此甚不便于官;如军民之纳赋也,途路之盘缠过于所输之正供,况无店可投,枕籍于荒烟蔓草、饱饫于猛虎贪狼者莫可纪极,此甚不便于民。是望后之君子,大展经纶,转移造化,采前令之三议而行其一焉,宏功莫与京矣!

《大清会典》:凡直省城垣,督抚察所属境内之崇广、深厚及倾圮与否,详核丈尺,登诸册,以时稽其修废。工省,则有司于农隙缮治;工费浩繁者,州县申督抚、报部,疏请兴举。其有玩视不修不报者,劾之。守土官更代,必按籍稽核,有不符者,分别先后赔修。

岁旱、涝,督抚酌量缓急,次第修筑,寓赈济于工程。

凡城垣禁令,内外城楼,禁民登临及窃砖者,有犯,皆论如律。

各省城垣,令督抚率属,加意防护,毋纵民登陟。有残缺处,急修整。严禁踰越,以防奸宄。

场市附

遵义县

按:《孙志》载遵义场凡四:上溪场、虎场、蛇豕场、沙溪场。村凡二百八十八。《陈志》遵义场凡十四;虾子、老蒲、团泽、上溪、龙坪、芶家、团溪、兴隆、庆远、懒板、丰胜、小板、高坪、上庄。村同《孙志》。今场凡八十五;

大坪场城东八十里,通里,日五、十集。

哪吧场城东六十里,通里,日二、七集。

虾子场城东七十里,通里,日三、八集。

新舟场城东九十里,乐里,日四、九集。

对插垭城乐百一十里,乐里,日五、十集。

骊龙坝城东百二十里,乐里,日五、十集。

茅坡场城东百三十里,乐里,日三、八集。

马渡河城东百—十里,乐里,日一,六集。

杨二坎城东百三十里,乐里,接湄潭界,日二、七集。

绿塘河城东七十里,乐里,日三,十集。

九龙场城东五十,乐里,日五、十集。

团泽口城东五十里,乐里,日二、七集.

老蒲场城东二十五里,东里,日一、六集,茧市日五.十集。

梭米孔城东百一十里,乐里,日一、六集。

官坟场城东四十里,东里,日四、九集。

中坪场城东三十五里,东里,日四、九集。

花山场城东七十里,乐里,日四、九集。

杨叉坝城东七十里,乐里,日一、六集。

三渡关城东百里,乐里,日二、七集。

杨柳田城东八十里,乐里,日五、十集。

杨坞场城东八十早,乐里,日二、七集。

中兴场城南二十七里,南里,日寅、申集。又名深溪水。

仁寿城南六十里,南里,日辰、戍集,又名冷水坪。

谢家坝城南二十五里,南里,日四、九集。

懒板凳城南四十里,忠里,二、五,八集。

董村场城南五十里,忠里,日一、六集。原名马蹄井,又名太和场,后坝场,宫保余步云易名太保场。

恩济场城南六十里,忠里,日四、九集。又名构江水。

庆远场城南五十里,消里,日一、六集。又名三岔河。

芦江水城南八十里,清里,日巳、亥集。

上溪场城南十里,清里,日巳、亥集。

后坝场城南百里,清里,日辰、戌集。

团溪水城南八十里,平里,日丑、未集。

西坪场城南百里,平里,日子、午集。

和尚场城南百一十里,平里,日寅、申集。

水浸场城南百里,平里,日子、午集。

隆平场城南四十五里,平里,日卯、酉集。

大碑场城南九十里,平里,日已、亥集。

八里水城西三十里,西里,日三,七、十集,

金刀坑城西五十里,西里,日二、五,八集。

罗筛坝城西六十里,西里,日四、九集。

鸭子口城西六十里,西里,日一、六集。

石板场城西六十里,天里,日四、七、十集。

池坪场城西五十里,天里,日三,六、九集。

螺蛳堰城西南七十里,天里,日三、七集。

刀靶水城西南八十里,天里,日五、十集。

虾子河城西南九十里,天里,日二、六集。

马蹄石城西百里,天里,日五、十集。

泮水场城西百四十里,沙里,日四、七、十集。

岩孔场城西百七十里,沙里,日三、八集。

太平场城西百里,沙里,日一、六集。

丰盛场城西九十里,沙里,日四、九集。又名枫香坝。

荒茅田城西八十里,沙里,日三、八集。又名花苗田。

窑上场城西九十里,沙里,日二、七集。

干溪场城西百二十里,沙里,日一、六集。

松林场城西北五十五里,北里,日三、八集。

黄钟场城西北六十里,北里,日一、六集。

毛氏坎城西北七十里,北里,日二、七集。

野里坝城西北四十里,北里,日五、十集。

牛蹄塘城北三十里,北里,日二、七集。

文星山城北四十里,北里,日四、九集。

巷口场城北二十里,北里,日一、六集。

下桥场城北二十五里,北里,日一、六集。

董公寺城北十五里,北里,日二、七集。

白小堰城北二十里,北里,日五,十集。即海龙坝。

板桥场城北七十五里,永里,日二、七集.

观音阁城北六十五里,永里,日五、十集。

泗渡站城北六十里,永里,日三、八集。

转龙场城北六十里,永里,日一、六集。

苏家场城北七十五里,永里,日四、九集。

石后场城北五十五里,永里,日四、九集。

四面山城东北四十里,永里,日五、十集。

烧酒房城东北二十五里,永里,日三、八集。

排军场城北三卜五里,大里,日二、七集。

蒙子桥城北二十里,大里,日一、四、八集。

高坪场城北三十里,大里,日三、六、九集。

虎头峰城北六十里,火里,曰五、十集。又名猫混子。

汤家洞城北百四十里,大里,日三、八集。

芝麻坪城北九十里,大里,日一、六集。

杉树湾城北四十里,大里,日四、八集。

米粮坝城北六十五里,大里,日一、六集。

丁村场城北八十里,大里,日三、八集。

马路场城北百里,大里,日二、七集。

红衙场城北百里,大里,日四、九集。

观音寺城北百里,大里,日三、八集。

正安州

按:《孙志》、《殊志》真安州俱不载场,只云村凡七十。今场凡六十:

土坪场城南九十里,德一甲,日一、六集。

米粮渡场城市五十里,德一甲,日二、八集.

牛渡河场城南七十里,德一甲,日四、九集。

林溪场城南七十五里,德二甲,日一、六集。

石子坎场城南九十五里,德二甲,□□□□。

班竹园城东八十里,德三甲,日四、九集。

合麻溪场城南三十里,德五甲,日一、四、七集。

罗简台场城南五十五里,德六甲,日四,九集。

马渡滩场城南六十里,□□□日三、七集。

九出水城东七十里,德里,日五、十集。

丝绵坝城北九十里,□□□日四、九集。

杉木坪场城南三十五里,德六甲,□□□。

安顺场城北三十五里,德六甲,日二、五,八集。

水车场城西三十里,德七甲、日四、七、十集。

董家坝场城北三十里,德七甲,□□□□。

晏溪场城南九十里,德八甲,日一、六集。

市坪场城南百二十里,德九甲,日二、七集。

黑溪沟场城东百四十五里,德九甲,□□□□。

谢坝场城南九十五里,德十甲,日一、六集。

庙塘场城西九十里,江一甲,日一、六集。

兴隆场城西百二十里,江一甲,连桐梓县界。

黎垭场城西六十五里,江二甲。

新场城西百里,江二甲。

双龙场城西百二十里,江二甲,连桐梓县界,日二、七集。

新堡场城北百四十里,江三甲。

杨坎场城北八十里,江四甲。

马嘴场城北八十里,江五甲。

楒栗箐场城西百里,江五甲。

桐梓垭场城北六十里,江六、七甲。

新州场城北百一十里,江七甲。

五合水场城西六十里,江九甲,日二、五、八集.

羊心滩场城北五十里,江九甲,

古旧州城场城东百三十里,思一甲。

长官司上坝场城北九十五里,思二、五、六甲。

中观音场城东百里,德里,日五,十集。

赵白渡场城北百三十五里,思三甲。

三万溪场城东百一十里,思三甲,日二、七集,

新场城北四十里,思五甲。

长池上坝场城东九十里,思五甲。

土溪场城北百三十五里,思六甲,日一、六集。

噶林窝场城东三十里,思七甲,日五,十集。

韩家沟场城东百五十里,思七甲。

高马头场城东百三十五里,思七甲。

黑溪沟场城东三十里,思七甲。

丁木坳场城东六十里,思十甲。

大磏坝场城北二百一十五里,思九甲。

梅江场城北百四十五里,小一甲。

新场城北二百七十里,小二甲。

桃子垭场城北百六十五里,小三甲。

周盖垭场城北百六十里,小四甲。

接龙场城北二百七十里,小五甲。

土桥子场城北百七十五里,小五甲。

丁家坝场城北二百二十里,小七甲。

勾园坝场城北二百二十里,小七甲。

杨赶溪场城北二百五十里,小七甲。

三岔水场城北百七十五里,小七甲。

烂坝子场城北二百八十五里,小八甲。

大路土曹场城北二百三十里,小八甲。

大塘场城北二百八十里,小八甲。

黄都坝城北一百一十里,思里,日三、八集。

桐梓县

按:《孙志》载桐梓县场凡一,太平村凡八十五。《陈志》不载场,村同《孙志》。今场凡五十三:

红花园城南二十里,芝里,日五、十集。

周市坝城西四十里,芝里,日二、七集。

毛坝场城东南五十里,芝里,日四、九集。

石门坎城西南十五里,芦里,日五、十集。

鸭塘城西四十里,芦里,日四、九集。

麻子坝城西南八十里,芦里,日二、七集。

牛渡滩城西南百二十里,芦里,日四、九集。连遵义、仁怀界。

木艾坝城西百四十里,芦里,日五、十集。

枫木水城西六十里,芦里,日一、六集。

花秋坝城西八十里,芦里,日三、八集。

石步场城西六十里,芦里,日五、十集。

太平场城西南五十里,芦里,日二、七集。

桐梓园城西三十五里,芦里,日一、六集。

杨柳垇城西南五十里,芦里,日五、十集。

楚米铺城北二十五里,溱里,日五、十集。

出水孔城东北四十里,溱里,日四、九集。

龙会场城东三十里,溱里,日二、七集。

车盆垇城东四十里,溱里,日四、九集。

元田坝城北十五里,溱里,日四、九集。

九坝场城西四十五里,溱星,日四、九集。

栗子坝城北二十五里,溱里,日二、七集。

蒲家场城西四十里,溱里,日三、八集。

小坝子城北九十里,溱里,日□□集。

新站场城北六十里,夜里,日三、八熊

松坎场缄北百四十里,夜里,日一、六集。

酒店垇城北百六十里,夜里,日五,十集.

木瓜庙城刺E百/计里,夜里,日-.八集。

七阵溪城北百二十里,夜里,日二、七集·

夜郎坝城西北百里,夜里,日四,九集。

白露孔城北百六十里,夜里,日五、十集。

上台坝城西九十里,夜里,日一、六集。

石坝场城东北九十里,夜里,日四、九集。

青羊市城东北二百四十里,夜里,日二、七集。连綦江县界。

扶欢坝城东北二百三十里,夜里,日三、六、九集。连綦江县界。

羊木场城东北二百八十里,娄里,日四,九集。

水坝塘城东北二百二十里,娄里,日三、八集。

狮溪口城东北四百里,娄里,日五、十集。

芭蕉坝城东北二百五十里,娄里,日二、七集。

水银溪城东北二百里,娄里,日五、十集。

箐坝场城东北二百八十里,娄里,日二、七集。

木斯栗箐城东二百六十里,娄里,日二、七集。连正安州界。

放牛坪城西一百里,芦里,日一、六集。

早渡河城东北二百二十里,娄里,日□□集。连綦江县界。

江流坝城东北二百六十里,娄里。日□□集。

茶圆坪城东北。

坡头河城东北。

风水垇城西。

石关口城西。

踏板庙城西一百二十里,芦里,日三、八集。

蔴垇城西。

小水田城西南三十里,芦里,日一、六集。

瑶匠溪城西北。

石牛栏城北。

中扛场城东五十里,溱里,日一、六集。

绥阳县

按:《孙志》载绥阳县场凡四;郑家坝,赵丫头,朗山口,望草坝。不载村。《陈志》场同《孙志》,而于赵丫头、望草坝下注云“今废”。村凡五十七。今场凡三十一。

县场在城内,日五、十集。

朴老场城西二十五里,朗里,日三、八集。

郑家场城南二十里,朗里,日一、六集。

安顺场城西北二十里,金里,日四、九集。即黄鱼江。

旺草场城西北四十里,旺里,日三、八集。

承恩场城西十五里,金里,日二、七集。

毛丫场城西北五十里,旺里,日二、七集。今名茅坡。

枧坝场城西北六十里,金里,日三、八集。

大桥场城西三十五里,朗里,日一、六集。

宽阔坝城北九十里,赵里,日五、十集。

黄村坝城北一百一十里,赵里,日一、六集。

雷家场城北一百一十里,赵里,日二、七集。

太平场地北一百三十里,赵里,日三、八集。原名反坪。

陶家坪城东北一百五十里,赵里,日五、十集。

野茶坝城东北一百三十里,赵里,日一、六集。

岔坝子城东九十里,旺里,日五、十集。

刘村场城东五十里,旺里,日四、九集。

让水场城东六十里,旺里,日四、九集。

大路槽城东三十五里,旺里,日四,九集。

南截坝城东六十里,旺里,曰五、十集。

虾爬口城东七十里,旺里,日三、八集。

万寿场城东九十里,旺里,日二,七集。

磨坝场城东六十里,旺里,日一、六集。

转龙场城东八十里,旺里,日五、十集。

大丫场城东一百二十里,旺里,日五、十集。

白果铺城东三十里,旺里,日一、六集。

伞水场城南三十里,朗里,日二、七集。

牛青山城南二十里,朗里,日一、六集。

官路场城南十里,金里,日三、八集。原名清水坪。

小马村城西北二百里,赵里,日三、八集。

桑树坝城西北一百四十里,赵里,日二,七集。

按:《县志》详载村寨二百,仍列如左:

永山村自理村杨进村自理村连堰村李村自理村桑木村自理村瓦窑村火石村自理村以上在金一甲。

上莲池村下莲池村安乐村归顺村以上在金二甲。

头村二村三村四村风坎村自理村以上在金三甲。

福元村板桥村畸零村丰厚村风岭村杨柳村以上在金六甲。

头村二村三村河西村自理村以上在金五甲。

陈村高滩村罗村河东村河西村自理村以上在金六甲。

麻家村落源村抵水村分水村山羊村槐子村包贵村路磏村长旺村唐家村雷土村折水村以上在金七甲。

上坪村程家村永塘村黄莲村樊家村桶坝村渠麻村土城村河西村黑金村南家村以上在金八甲。

上黑水村下黑水村上黄村下黄村又黄村上蔡村下蔡村石子村冠山村后坝村自理村以上在金九甲。

上村中村下村以上在金十甲。

上村中村自理村和顺村自理村以上在朗一甲。

上村中村下村以上在朗二甲。

西中村西下村粟金村东中村龙牙村向村东上村西上村自理村以上在朗三甲。

天池村富顺村又富顺村桂花村自理村太平村正安乐村自理村以上在朗四甲。

上村中村下村仙山村以上在朗五甲。

上村下村以上在朗六甲。

自理村长安村陈抵村杨村以上在朗七甲。

上村又上村自理村中村自理村下村以上在朗八甲。

上村下村自理村必上在朗九甲。

上村下村下村下单以上在朗十甲。

太平村黎村大丫村磨阳村真武村以上在旺一甲。

上村下村以上在旺二甲。

杨坝村石梁村坟台村罗村水含村畸零村以上在旺三甲。

中台村杜氏村岩底村羊崖村水边村自理村以上在旺四甲。

中山村水兴村尖山村上元村桑木村罗干村椒溪村石梁村以上在旺五甲。

合口村茶园村畸零村罗洪村蟒水村以上在旺六吼

上村中村以上在旺七甲。

沙心村罗白村晏石村水右村小旺村河东村河西村以上在旺八甲。

上村中村下村以上在旺九甲。

畸零村毛台村赤崖村羊马村抵平村溪村以上在旺十甲。

上坝村中村下村、丫子村以上在赵一甲。按《县志》赵二甲民居零星,并无村寨。

杉木村中村下村张村以上在赵三甲。按:《县志》赵四甲无村寨。

自理村在赵五甲。

上村河东村中村安顺村太平村下村畸零村盐井村盐井村下单小地村自理村以上在赵六甲。按《县志》赵七、八、九甲无村寨。

上村中村杨统村竹园村菁口村后台村上溪村以上在赵十甲

仁怀县

按:《孙志》载仁怀县市凡三:上市、中市、下市。不载村。

《陈志》市同《孙志》,村凡六十。今场几十七;

石堡寺场城□三百六十里,赤里。

官渡塘场城□三百一十里,赤里。

石笋场城□四百里,赤里。

拳溪场城□四百=十里,赤里。

长沙嘴场城□四百四十里,赤里。

高硐场城□四百三十五里,赤里,盐船至此起驳。上流则乱石横江,不通舟楫。

温水场城□三百一十里,小里。

桑木垭场城□百九十里,郎里。

土壕坝场城□二百一十里,郎里。

羊坝场城□三十里,罗里。

二合树场城□九十里,罗里,日二、六集.

茅台村城□三十里,罗里。乾隆十年,张广泗开修河道,始通舟楫。赤水环绕,盐艘集聚,四川自流井之盐亩是起驳。

昙厂场城□二十里,李里。

观音场城□三十里,李里。

鲁班场城□四十里,李里,日四、八集,

毛坝场城□九十里,李里,日二、六集。

梁村场城□三百里,吼里,日□□集。

青龙滩城西北六十里,□里,日□□集,

二郎滩城西北九十里,□里,日□□集。

二里场城北

闷头台城□六十里,□里,四、十集,

元门观城北。

窑坝城城□三十里,□里,日一、五集。

凉村城西北二百里,

岩门城西北。

东皇殿城西北。

三木丫城西。

回龙寺城西。

走马坝城西南。

土城城北。

大村场城南。

椒园城南。

丫乂场城南。

卡溪场城南。

吴马□城西南,□□□□日三、九集。

乌龟石城西南。

堰塘城□□□□□□日三、八集。

大茅坡城□□□□□日二、七集。

遵义府志卷七

公署

《国语》曰:署者,位之表也。夫重檐复霤,冬暖夏凉,诚所以肃观瞻,寄尊重。使彯缨弚绅,徒慕委蛇之名,而致无柱不可酹,则酒由臭而路满冻骨矣,土文绣而士无短褐矣,是潭潭者将焉用之?《诗》曰:“无已太康,职思其居”,此居可弗思欤?今公廨,先志府,次各州县;校士地,其别也,次之;武署又次之;采载旧时裁废、及涉官居者终焉,亦所以备掌故也。

遵义府

府治在胜龙冈中麓,旧为分巡兵备道署,《孙志》所谓在府治前左、本道驻扎者也。府旧署据冈之西麓,《孙志》谓旧宣慰司忠孝堂址者,即今遵义协署,襟带山水,巨丽称雄;然形家说旧址寥脱,气脉散而不聚。建自万历二十八年庚子,三十五年,知府孙敏政重修。其制:正堂居中,两翼为案房。前露台,前甬道,前戒石坊,前仪门,有翼室。前左为清戎厅署、理刑厅署,右为粮捕厅署。仪门两腋,左为土地祠,右为寅宾馆。中甬而下为大门,细砌纹石,上建谯楼,榜曰“遵义军民府楼”,三十九年孙敏政建,有碑记。大门内左有题名碑。正堂后有后堂、川堂,为府正衙。衙后一大楼,楼后一坊,坊外一花圈,圃后一堂,知府蔡风梧建。圃中一亭,知府周作乐建。正堂右有方池,绕池皆茂树、花、竹。中有亭,南北以桥通,为杨氏旧迹。敏政于三十六年因亭址以石建八方亭,榜曰“水云”;后建别馆,榜曰“天涯雅会”。亭右有。流盃池”。从入之门榜日“公余别业”。堂之东为宏积库。东西各两翼,为经历司,照磨所。露台下为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架阁库,承发科。大门外为“旌善”,“申明”二亭,医学,阴阳学,府前总铺。《孙志》自万历庚子迄崇祯甲申,历任知府并治此。及丁亥后,寇僭频仍,伪固公王祥、伪秦王孙可望相继据府署。至国朝顺治戊戌,王师入遵,总兵马化豹亦踵居此。此后遂相沿为总镇署。时大十字之左有旧恩德府,为绥阳公馆,知府吴三元因寓焉;三厅、经历并寓民宅。康熙七年,奉裁遵义道缺,其遗署督学道孙允恭改定为考试行署,勒碑学宫,唯学道临遵,始得驻此。后知府郭友龙暨傅天宠咸假暂居。值总督哈帅师过郡,据士民公呈移本省督抚,继奉牌开;文武衙署,各有旧制,先因变乱纷更,今既悉皆荡平,应各照旧驻扎,以肃体统。明时总兵衙门在今东门外总府坝地,前、后、中三营即附在左右。自镇协相沿住府署后,此时本署俱废圮,势不能复旧驻扎,知府又不能别建府署;道署经岁科两试后,皆属空闲,且学道调考,亲临亦无常局,遂因循借居,后乃以分司为学道行署,其年不可考。而道署始为府署矣。据《遵郡纪事》、《陈志》,旧《川志》康熙五十八年,知府赵光荣重修,以后递有增补。今署:中为大堂,左翼为官厅,右为门子房。前露台,前甬道,中一坊,上书《圣谕十六条》。左为吏、户、礼房,右为兵、刑、工、承发房。前仪门外,左为萧曹祠,祠左为土地祠。前头门,中榜“遵义府”,左右为鼓楼。前照壁,左右为辕门。大堂后为二堂,左右有翼室:中右后为广盈库。阶下左右厢。当右阶一井,乾隆壬寅知府焦尔厚甃石,名曰“饮泉”,上刻铭石。右厢后有古槐一,卧几及地,榰木承之。旁有子母竹一窝,左右环怪石。其西为“古槐丛竹轩”。下堂阶而北,历门,入一廊,廊左右花树,树外各一轩,右为“观我轩”,又北为“接山堂”,堂后一荷池,中达以红桥。桥北为“听莺轩”,轩据池三面。堂左一间馆,馆下为“来青阁”阁,乾隆三十四年知府秦鑅建。左有刘诏升刻《郡署八景诗》碑。八景。“轩窗听莺”、“山房留月”、“虚堂接翠”、“杰阁来青”、“荷池疏雨”、“橘井饮泉”、“古槐卧萌”、“丛竹浮烟”也。二堂后,为内署,左右两厢,阶下花木罗列。右厢后为厨舍。门子房后为府仓,周缭以垣。

经历署 在小东门内。平播后原来设专署,府治正堂之东翼室,即为经历司。自镇协相沿占府署,来任者俱假民舍、庙宇居之。至康熙二十年,经历邓希侃捐俸买杨柳街地修建,即今署所。道光十八年,仁怀逆匪乱后,奏准分经历驻温水,此遂为闲署矣。

世宗宪皇帝《宝训》谕知府:国家亲民之官,莫先于守、令。盖州县官与民最亲,而知府又与州县官最亲;凡州县兴利除弊之事,皆于知府有专责焉。是知府一官,分寄督抚司道之耳目,而益州牧县令之表率,承流于上,宣化于下,所系綦重矣。汉宣帝有曰:“太守,吏民之本也。”又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声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故两汉循良称盛,而贤守尤多。龚,黄、召、杜诸人,大都皆廉洁和平、正身率属、以与民休养生息,史称其所居民富,所去民思,此皆彰明较著者也。皇考澄肃官方,慎简僚吏。知府中有政绩茂异、声名著闻者,必加优眷,数年之间,即腐显擢。所以鼓励循良,务令群黎受福。尔等蒙皇考简用之恩,受国家民社之寄。地方不甚辽远,则于民间之疾苦可以周知;势分不甚悬殊,刷于属下之贤否可以洞悉。尔果廉正自持,屏绝贿赂,则督抚监司必不敢肆行需索,而州牧县令亦不敢恣意贪戾。近闻州县火耗,任意加增,罔知顾忌,以小民之脂膏,饱贪吏之溪壑,由尔不能却遗金于暮夜,又安能禁属吏乏滥征乎?盘查仓库,必须核实,不可视为故事。乃或借盘查之名,勒索馈遗,是因盘查而亏空愈甚矣。尔能时勤劝诫,加以体恤,则州县可无亏空之虞;能制节谨度,淡泊是安,则尔亦可免亏空之累。劝农课桑,以厚风俗;禁戢强暴,以安善良;平情听断,以清狱讼,皆尔职守之所当尽者。至于督抚举劾州县,必由尔之详揭,务须秉公持正,勿涉偏私。若善于逢迎者,从而庇护荐拔之,而端方恬静之人,反故为摧抑;下吏皆苟且营私以求容悦,地方之事,尚可问乎?居官者每有初入仕途,清操自矢,渐登华要,顿改初心;既知砥砺廉隅,即当始终一节。更有巧于仕宦者,人每谓其名实兼收,朕最不解此语。夫名,实之华。果能沽己爱民,奉公尽职,此所谓实也;志行称首,民歌舆颂,此所谓名也。安至而名随之,如本立而华茂焉。以弋取虚誉为名,而以封殖多藏为实,此则小人之尤,更甚于贪黩彰闻之辈矣!朕缵大统,夙夜祗惧,惟恐有负皇考付托之重。深冀尔等各体此意,精白一心,以古循良自勉。若徇私纳贿,不能率属爱民,贻害地方,藐视宪典,三尺具在,朕不能为尔等宽也!

特谕。

遵义县

县治在府治左,明万历庚子平播,设县,始建治。其制;正堂居中,前为露台,下为甬道,中立戒石坊,坊前为仪门,有翼室。门外有鼓楼。门内东折为县丞厅,西折为主簿厅,外左出为寅宾馆,知县王之祯榜曰“事友轩”。右为土地祠,左折为典史署,右折为狱。正堂后为后堂,为县正衙,有堂宅、翼室。后堂之左为大楼,左折为赞政厅,为常裕库;右折为花厅、水池,莲柳共强。露台下分列六科,承发,架阁、邮驿诸房。大门外为“申明”、“旌善”亭。《孙志》入国朝,大半毁废,不能一一如旧。历任相沿治此。正堂上悬御颁“清、慎、勤”三字。《陈志》今仪门外,左为土地祠、萧曹祠,右为狱。门内,左吏、户、礼房,右兵、刑、工、承发房,右下为系禁所。左后为县仓。正堂后仍旧,余皆废。其花厅名“香雨堂”,罗兆甡有诗赋物,[均]载《艺文》。

典史署在县治大门外右。

正安州

州治明平播,设州,建治潏子园旧城。至国朝,历任知州并来临此,公署久废无存,寓栖古凤,衙规草创,粗备堂室。《陈志》自乾隆三年,迁治古凤,十一年,知州陈中始请建今署。大堂前露台,前甬道,前仪门。门内,左吏、户、礼房,右兵、刑、工、承发房。又前,头门。左土地祠,右狱。五十二年,知州罗才棂迁土地祠于正堂左,建鼓吹亭于头门外。正堂后,二堂。左房六间,以三间为花厅,榜“琴鹤轩”;以三间为书室。轩侧有龙神祠,嘉庆四年,知州福明建。十九年,知州赵宜霦创新祠于东门外先农坛后,今以祠为箭亭。箭道侧为州仓,有仓神裥。二堂右后,嘉庆十五年赵宜霦创内署,左右两厢,前一厅。二堂内,三堂,亦左右两厢,通环以墙。

吏目署在州治大门内,乾隆十一年吏目罗遵道建。嘉庆十六年,史目朱元晖于上房隙地捐建屋五间,为卸任吏目暂栖眷口。

桐梓县

县治明平播,设县,建治。万历二十九年,知县何珩创修。正堂榜曰“爱民堂”,前露台,前甬道,前仪门。左右六科,承发、架阁、邮驿诸房。《孙志》又左为县丞衙,寻议裁;右为典史衙。知州段文郁于正堂后建川堂,榜曰“知思”。仪门外,左为预备仓,右为狱。外为大门,又外,为“申明”、“旌善”亭。《陈志》岁久倾圮,仅存后堂,仪门。国朝顺治十六年,署知县刘镇国作厅事,榜曰“天鉴在兹”;作川堂,榜曰“退思堂”,亦圮。《邱志》康熙二十二年,《贾志》同《邱志》,作十六年。圈旧修补。正堂上悬御颁“清、慎、勤”三字。新构川堂,左右各建翼室,外建头门、二门。《陈志》四十七年,知县金熊飞于大堂前建卯厅三楹,仪门内建戒饬坊。雍正四年,知县杨企慎因川堂灾,重修,榜曰“思补堂”。七年,知县邱仲日旦于川堂左右各建翼室,大堂前左右建县仓,补修头门、仪门。仪门外,左土地嗣,右狱。《邱志》乾隆中,知县李大铣借项补修全署。道光十年,知县李蕃重修戒饬坊。

典史署 在县治右。

绥阳县

县治 明平播,设县。万历二十九年,知县詹淑建治。正堂居中,前露台,前戒石亭,前仪门。左右列六房,承发、架阁、邮驿等科。《孙志》又左为主簿衙,今裁;右为典史衙。正堂后,为退食堂,为库,为县正衙。仪门外,左为寅宾馆、土地祠,右为狱。外为鼓楼,又外为“申明”、 “旌善”亭,阴阳、医学,劝农亭。国朝知县邹宗彦重建后楼,余因旧。《陈志》大门即宣化楼。雍正间,知县唐椿重建二堂、东西书室;知县黄焘世建监狱。雍正十年,唐椿重修。乾隆二十三年,署知县陈世盛复修。《绥阳志》

典史署 在治右。

仁怀县

县治明平播,设县,建治今仁怀厅。入国朝,历任知县俱寓居生界坝。旧治衙舍,悉毁无存。《陈志》雍正九年,题准移治亭子坝,知县杜诠始建正堂,居中,榜曰“新德堂”。前露台,前甬道。左右六房,承发等科。前仪门外,右监狱,前头门。正堂后为川堂,前两柏树,亭亭古秀,西榜堂曰“双柏”。又后为“太初堂”。署左为县仓,

仓侧为箭圃。署内有“金星祠”,乾隆二十三年重修。

典史署 在县治□。

府、州、县儒学署,并详《学校》。

雍正元年上谕:朕惟国家首重吏治,尔州牧、县令,乃亲民之官,吏治之始基也。贡赋讼狱,尔实司之,品秧虽卑,职任綦重。州县官贤,则民先受其利;州县官不肖,则民先受其害。膺兹任者,当体朝廷惠爱元元之意,以爱民为先务,周察茚屋,绥辑乡里。治行果有其实,循卓自有其名,非内聚贿而外干誉、谓之名实兼收者也。全省吏治,如作室然;督抚,其栋梁也;司道,其垣墉也;州县,其基址也。《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夫所以固邦本者在吏治,而吏治之本在州县,苟州县之品不端,犹基不立,则室不固,客有济乎?皇考临御六十一年,灼知州县之重,特行引见、咨询,明试至详至慎。其有廉能之员,每不次超擢,以示鼓励。今海内群黎,皆皇考所怀保也。朕膺宗社重寄,思缵皇考之治功,惟尔州县诸臣,俱有父母斯民之责,其为朕立之基址、以固邦本焉。诚能洁已奉公,实心尽职,一州一县之中,兴仁兴让,教孝教忠,物阜民安,荆清政简,朕将升之朝宁(音仔,帝王足立处也一一校者),用作股肱。如或罔念民瘼,恣意贪婪,或取利肥家,或滥荆逞虐,或借刻以为清,或恃才而多事,或谄谀上司以贪位,或任纵胥吏以扰民,或徇私欲而上亏固帑,王章具在,岂尔贷欤?更有任州县时私肥己橐,而漫云且俟显要方立名节者,其与初市清名,晚而改节之人何以异哉?至于钱粮,关系尤重,丝毫颗粒,百姓之膏脂,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累,减一分则民沾一分之泽。前有请暂加火耗、抵补亏空帑项者,皇考示谕在廷,不免其请,尔诸臣其闻之矣。今州县火耗,任意加增,视为成倒,民何以堪!嗣后断宜禁止。或被一上司察劾,或被科道纠参,必从重治罪,央不宽贷!夫欲清亏空之源,莫如节俭、正直。节俭,则用无不足;正直,则上官不可干以私。若脸小民之生,以饱上官之贪欲;冒不测之罪,以快一时之奢侈,岂砥砺廉隅为民父母之道乎?尔州县等官,其恪供乃职,勿贻罪戾。毋谓地远官卑、朕不及察其贤否也.特谕。

雍正八年上谕:《尚书·舜典》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朱子曰:“所谓钦恤者,欲其详审曲直,令有罪者不得免,而无罪者不滥刑也”。吾弟怡贤亲王常奏朕云:“今法司衙门,凡有审问事件,并币究其情之虚实,动以夹讯。夫听断之下,求之于辞,耳目以察其情,设诚以待之,据理以鞠之,未有不得其实者,何用夹讯?倘有证佐确据,情罪显著,而本犯狡狯不以实供,则不得已而用刑。若并不详鞠其情,而概用重刑严讯,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此重案之未免有冤抑牵累也”。吾弟之言如此,是以八年来,凡朕交王承审数十件繁难大案,皆以诚敬用心,以情理感格愚顽,简孚阔实,俾各自将罪犯委曲招吐,从未曾夹讯持楚一人,而诸案情罪,无不允当。吾弟之存心忠厚如此,凡为法司者,皆当奉以为法也。今外省有司,既不能听辨五辞,无明决折狱之才,每遇重大案件,至期限将满之时,虑及处分,则连用重刑;该犯欲缓须臾之命,凡官吏讯问之语,靡不承认。遂据其供招,锻炼成狱。且凡遇命盗案件,其中牵连之人,有司亦明知其无辜,而欲为开释,恐致上司之翻驳,遂有“非夹讯不能归结”论。夫欲保金一己功名,弥缝上司之查驳,无论情之虚实,罪之轻重,辄用三木以讯,每致案未结而有刑毙之人。此其居心,尚可问乎!从前阿尔松阿为刑部时,不能剖断曲直,乃各将原、被告之一足共一三术。此天良丧尽之人,视夹讯为儿戏,其心之残忍惨毒甚矣!末几而身为叛逆,不能保其首领,恶善之报,岂有爽乎!吾弟怡贤亲王存心仁恕,固不待言;而其本怀,总不欲使天下有冤抑之人,俾国家受滥刑之议。此其忠君爱国之心,出于诚恳笃挚,是以凡有听断,归乎至当,能使群议帖服、刑章式叙也。今吾弗仙逝之后,凡启灵大祀之日,上天必赐以清和景象,而群工黎庶各致其哀慕深情,诚一千古以来未有之贤王,此天之报吾弟亦云厚矣!吾弟嘉谟入告之事,不可胜数。偶因戒饬问官轻用三木一节,将吾弟敷奏之言,宣示于众,且布告各省有司,令成以吾弟怡贤亲王之听讼居心,奉为案鞠之规范,则明慎用刑,庶几成中有庆矣。着凡掌刑名衙门,将此谕刊榜、永示于堂署!特谕。

乾隆八年上谕;国家子惠黎元,教、养由来并重。朕君临天下,宵旰维勤,重农桑,轻徭赋,所以养民者,惟恐不周;至于正人心,厚风俗,皆固之大务,尤所时廑于怀者。凡中外臣工,莫不谆切诫谕,务使民间习尚驯良,讼狱衰息,以渐臻风移俗易之效。乃数年以来,民风仍未还津,习俗每轻犯法,岂小民之不可牖迪欤?抑牧令之教化不洽、而德意末孚也。古者,朝廷之政,象魏悬书;间里之教,月吉读法。三物六行,匪徒具文。我圣祖仁皇帝《圣谕十六条》饬纪教伦,型方正俗,精义超越前古;世宗宪皇帝《万言广训》益加详明、剀切开导,所以牖民觉世者至矣。使地方有司竭诚宣布,虽甚愚顽,谁无天性?亦必洗心涤虑,革薄从忠,骎骎于上理。无如实力奉行者甚少,即朔望宣讲,不过在城一隅,附近居民聚集观听者仅数百十人。而各乡镇间有讲约之所,亦多日久废弛,全无实际。至所奉谕旨有关于教民者,亦惟张挂告示,视为通行之常例,焉能使之悦耳革心,翻然悔悟?是以尚气轻生,狃于性成;作奸犯科,常为俗染。及其怙终不悛,而刑罚随其后,朕甚悯之!夫守令者,民之父母。古所称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惟本至诚恻怛之意,以感动愚民,使之各自警省;又能随时随事,委曲劝诱,谅无有不可化诲之人,亦无往而非敷教之地。即听讼一端,两造具在,邻右亲族,齐集公所,正百姓耳目所属,推诚晓谕,最易提撕,不徒现犯者各自愧悔,并使旁观者亦因此传播,交相劝勉。若公事稍暇,或讲读编审,或讲课农桑,即可单车简从,亲历乡村,遇父老子弟,奖其善良,惩其不率,伸之以劝诫,示之以荣辱,循谨者益加鼓舞,即强悍者亦知戒惩:渐摩日久,性情和顺,贪利好胜之心不作,而一道同风之盛可几矣。惟是百姓以守令之行事为观感,守令以督抚之意指为从违。为督抚者皋能董率所属,留心化导,实力奉行,日计不足,月计有余,断未有为其事而无其功者。若徒视为虚文,接到谕旨,转行牌示,遂以为已经遵奉,则亦何益之有?各省督抚等受朕深思,畀以封疆重寄,尚其儆惕黽勉,以无负朕谆谆诰诫之至意。特谕。

乾隆八年上谕;联惟养民之本,莫要于务农,州县考成,固应用是为殿最。而向来功令,不专以此课吏者,因其事甚朴,无可炫长;其迹似迂,骤难见效。又或上官之察勘难周,有司之条教易饰,不似催科、听断、捕盗等事之显而有据也。督抚察吏,每于此等本计,转视为老生常谈,漠焉不甚加意。以致州县之吏,趋承风旨,转以簿书期会为先,而农事反居其后,职司民牧之谓何?不知为治之道,本举而束自随之。如果南亩西畴,人无余力,于耜举址(趾),日无暇时,则心志自多淳朴,风俗自鲜嚣凌。人知急公,而闾阎无待追呼矣:人知畏法,而盗贼因以寝息矣。本计既端,末事亦次第就理。如此,则州县之考成,似疏而实密;即督抚之察棱,可简而不烦。日计不足,月计有余,民生大有裨益,即治道亦渐致郅隆。若夫朝令夕申,意非不美,束缚驰骤,适以扰民。为督抚者当善体朕意,毋视为具文,毋事於涂饰。诚以实心化导其属,俾属吏亦以实力劝课其民,庶几野无游情之风,家有盖藏之乐。朕以此训示督抚,业已至再至三,不啻耳提面命。今复降此谕,实愿与天下共敦本计,故不厌其言之重而词之复也。各省督抚其共勉之!特谕。

提督学院行署 在府治右。康熙二十三年,五属于此地捐修分司,备藩按驻节之所。四十四年,知府王元弼始易为学院行署。四十六年重修,贡生罗其章有碑记。嘉庆二十一年,知府赵遵律拓旧址重修。

附:罗其章《记》郡侯王公元弼之守是邦也,目击士气不扬,鼓箧萧条,恻然者久之。甲申春,释菜泮官,礼毕,询其故,诸生应曰:遵义未分设六学时,遏岁科两试,远赴渝州。洎人文蔚兴,学使席、孙、张三公按临,考试亲校,书斋灯火,恍如白昼;家絃户诵,达于四郊。鼓舞称叹不置。迨逆藩跳梁,蹂躏八载,吾郡竟成戎马之区。及荡平后,虽比户寥落,而絃歌俎豆,流风未远。斯时仍荷文宗冯、江、周三公俯念士子远行劳瘁,亲藩播城,斯文彪炳,赫赫若前日事。嗣因文宗王躯干清癯,艰于跋涉,复行调考,相沿成例。遵之士子,裹粮千里,三载两试,山行险阻,蜀道青天,匪徒直废时失业已也。公一闻斯语,即蹙然动容,且殷勤慰藉,谓将来永成定制,侔士子获免奔驰,实予愿也。多士其勉之。随据闔属绅士呈请,申详列宪,兼请定恒久计。维时邑人李君先立以进士令新安,诸生罗子大昌慨然走万里,与李君商诉部,请专设遵棚,因获谤,特于旧址建设一厂,著为例。乙酉夏,规模草创,文宗刘惠然戾止,讲学行礼,一时称旷典焉。父老扶杖环桥者,追忆当年盛事,复见之于今日,未尝不唏嘘感叹,颂我公之德于不衰。兹固湫隘倾圮,恐不足以光大典,仍旧署而崇广之,体裁大备,景象一新。其翼然而耸峙者为门,其巍然而弘敞者为堂,其左右秩秩者为东西文场。内而寝室、庖合,灿然改观。其时竭志赞襄者,则有州县诸父母暨学博诸先生;甬壁外道途龌龊,捐地址以通车舆者,则有侯推守戎、段君启俸。先是我公虑董率无人,致同道旁之筑,乃委参军王君士伟主其事,复遴诸生张子元昱、陈子登第、社子思贤、郑子珙、姜子燮以分理之;相与笃意擘画,告厥成功。然非得二千石如我公者毅然创始于前,殷然玉成于后,虽捐资有人,经理有人,其能有伦有纪,纲举目张,若是之易易乎?则今日诸子之功,实皆一贤二千石之功也。爱勒贞珉,以志不朽,俾后之人有所考云。康熙四十六年丁亥。

武职公署

遵义协副将署 即旧府治。后以道署为今府治,历任副将遂居之。原委详“府治”下。今旧时屋舍大半毁拆,亭池亦仅存故址。署左垣外为小校场,以阅练士卒。督学使试骑步,亦于此。

左营都司署 在协署前右。

右营守备署 在县治左三洞桥。左右营千总并无旧署,赁居民舍。

正安州城守营署在州城东门内,乾隆十一年建。较场在东门外。《州志》

桐梓县城守营署在县城北门内。《邱志》旧驻右营守备,康熙初,改驻千总。二十八年,移右营迸击驻防。府归贵州,奉裁遂击,拨把

总驻防。乾隆四十六年,添置松坎汛,移城汛把总驻其地,另拨千总来守。

桐梓县松坎汛驻防署 旧系外委,驻狮溪口,乾隆末移今地,以把总易之。道光十一年,署圮于水,把总陈澍领项补修。其狮溪旧署,即

今塘房。

绥阳县城守营署 在县治□。

仁怀县城守营署 在县治□。

仁怀县温水汛驻防署 道光十八年,平温水逆匪,题拨千总驻防。 乾隆五十年,奉《钦颁行军纪律》:

一,兵丁随征剿贼,俱应奋勇直前,其见贼退建者,不过各惜身命,心怀畏怯。试思临阵退走,律应斩首示众;若能杀贼立功,必蒙升赏;即或阵亡,国家自有螂典,子孙俱得邀恩。兵丁等与其临阵畏蒽,难逃国法;何如争先杀贼,奋不顾身。况勇往向前,未必即死,一经退后,断不得生,此理甚明,该管将备等,平时将此谆切告诚,务令兵丁等成知大义,临阵时自必勇气百倍,可期杀赋立功。

一,鸟枪弓箭,最为行军利器,若兵丁等临阵时,尚来见贼,远将枪箭施放,及至交战,火药箭枝俱已用完,无以御敌,即同束手待毙,关系甚重。凡领兵将备,平日务须严加讲习,令兵丁于临阵遇贼,枪箭可及之处,不先不后,一齐施放,庶枪箭随声应手,皆获实用。

一,行军携带军装、火药,俱应在帐房收贮,毋令潮湿。即或途中遏雨,亦须严密遮护,庶遇贼缓急可用。凡带兵将备等,须严加晓谕,勿致潮湿,或需烘烤,以致(免)临时贻误。至弓箭枪刀等项,平时尤须修整坚氟,不得废弛。

一,临阵对敌,倘遇将领受伤,随从兵丁,更当奋勇直前,竭力救护。若兵不顾将,各惜身命,观望退阻,最为恶习。亟应申明军纪,俾众知悉:凡有将领受伤,兵丁不即时救护,竟致溃散脱逃者,立即查明,按名处斩。其能奋勇保护者,立即议功优赏,以示鼓励。该管将备等,平日尤当爱惜士卒,临时赏罚公平,庶兵将同心合力,所向无敌。

一,兵丁对敌,乘胜追赶,刻不客迟。若兵丁等有贪抢贼人遗弃财物,以致赋众逃遁,贻误不小。该将备等于领兵临阵时,务须通行晓谕,违者立即依律治罪,庶兵丁等各知做畏。

一,营卡最关紧要,凡领兵将备等,务须严饬坐卡兵丁,轮班防守,留心侦探,毋得怠惰偷安。即探察有事,只须选派明干一、二人密行飞亲,余仍严整坐守,毋许轻动。无事时不许高声叫喊,致乱营规,违者俱照军法处治。

一,兵丁遇有调拨,自当恪守军令,即时遄行。如敢骚扰地方、欺压良民、躏蹂田禾、抢掠财物等事,应即按律从重治罪。该管将备等,平日加意教诫,临时尤当严行约束,无许违犯。

一,兵丁奋勇杀贼,应与奖赏。但恐兵丁等希图冒功,任意蒙混,不可不预为防范。凡军法;将他人战功冒为己功,及谎称实在劫力,将无作有、以轻报重者,斩。该管将备等,应随时晓谕,亲自稽查,俾立功者得赏,冒功者治罪,以期核实。

一,行军马驼,最宜爱惜。凡兵丁等放牧,须拣择水草,吊膘须按照时候:遇有疲乏,加意调养。夜间尤宜小心看守,偶有遗失,须立时寻获。至所挖井泉,不许污秽。饮马各挨次序,不可争先,以致壅塞。如有违犯,立即重惩不贷。

一,扎营后,巡逻防守,毋得疏懈。夜间不许无故行走,帐房内更要小心火烛。追有惊报,静听将令,不得轻举。若奉有密令,须各自遵守,毋得私相漏泄。该领兵将备等,尤宜申明号令,随时晓谕,不得疏懈。

上谕;国家建立营伍,修明武备,全在平时训练精熟,方能得用。惟承平日久,各省驻防绿营将弁,不免自耽安逸,诸多废弛。各该管大员果能竭力整顿,随时认真操练,自能使营务日有起色。著通谕各将军、都统、督抚、提镇,于驻防绿营将弁士卒督率练习,务期一日有一日之功,一兵有一兵之用。断不可任其委靡不振,无裨战守。经此次训勃之后,倘不痛惩恶习,实心振作,以致兵力渐形软弱,经朕觉察,定将该管大员,无论现任历任,一并从重治罪,)央不宽恕!该将军、督抚等,深受重恩,其各如意策励,简练精严,以副朕整饬戎行、谆谆告诫之至意。并著将此旨各录一道,实贴衙署或教场,俾触目警心,日久毋懈。钦此。

公署旧迹

遵义府

察院行台在府治前右,今废。《陈志》

总兵府在东门外,今废。《陈志》按:今之总府坝,即旧址。

参将府《川志》作游击府。在东门外,今废。《陈志》按:旧址当在今中营沟。

分司在学道行署右。有堂,前露台,后后堂。堂左有小楼,为花厅。露台前,戒石坊。又前,役房,周垣以石。头二门俱备。康熙二十三年,五属捐置。《陈志》

威远卫在治砾。前、后、中三所,镇抚司,经历司。《孙志》《陈志》:今裁。

府仓 在治右。

茶仓 旧设,今废。《孙、陈志》

照磨所 今裁。旧《川志》

司狱司 在治前甬外右。并《孙、陈志》未设官。旧《川志》

阴阳学 医学 在治前。

僧纲司 在治左大士阁。

道纪司 在治后玉皇观。并《孙,陈志》

遵义县

阴铂学、医学 僧会司、道会司并旧《川志》永安公馆,旧杨应龙庄宅,旧《川志》规制宏丽,民居未有。《孙志》蒙子公馆,自石公馆。《孙、陈志》

正安州

旧城故治 万历平播,设州。知州艾应甲建治。正堂居中,匾曰“忠爱堂”。前有露台,列戒石坊。台下甬道,东西吏舍。又下仪门,左土地祠,右狱。层台为攥楼。正堂后,后堂,榜曰“饮涌堂”。侧为库,左为吏目厅,右为同知厅。大门外为“申明”、“旌善”二亭。《孙志》

阴阳学、医学僧正司、道正司毁。

桐梓县

阴阳学、医学 僧会司、道会司 本府行署《志》载。今按:在城东门内。同知行署今按:在松坎沙湾,土人名日“官衙”。南溪公馆蒙渡公馆。以上《旧志》 巍岗公馆。《孙、陈志》松坎公馆夜郎公馆。《邱志》

缨阳县

阴阳学、医学 僧会司、道会司,俱毁。长滩公馆,毁。旧《川志》

郑场公馆。《陈志》

仁怀县

阴阳学、医学旧《川志》守备司《孙志》僧会司、道会司《陈志》使馆葫芦公馆 土城公馆 瓮平公馆《孙志》《陈志》无使馆.

Hash:6d2e79dc3af204ef12c4f83fa3b27df31213586c

声明:此文由 高篱王家大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