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邑•回望古城远去的背景

《振京说定州》栏目开通啦!本栏目每周一期,在周三或周四进行发布,由号称“定州活化石”的韩振京老师主笔,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能够更好的向大家推广定州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知识。

韩振京,河北定州市人,中共党员,生于1954年8月26日,大学专科文化,副教授级职称,现任《定州市志》、《定州年鉴》主编。为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河北省地方志学会理事、保定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保定市级劳模,定州市文化名人。 韩振京自1970年入伍并参加工作,1980年从事文秘工作,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国地方志》、《中州古今》、《燕赵文化》、《河北地方志》、《三元论坛》、《乡音》《荷花淀》等杂志,《国防战士报》、《河北日报》、《保定日报》等发表文章200余篇。1989年始专业从事方志与文史编纂研究,主编出版的主要著述有《定州市志》、《定州市志(1990——2008)》、《定州年鉴》(三卷)、《定州市教育志》、《定州简史》、《定州市风物志》、《定县地名志》、《苏东坡与定州》、《定州历史名人图谱》、《定州市第一届修志文集》、《中山文化纵览》、《百孝善为先》、《定州历史编年》、《定州读本》等十几部上千万字,其中《定州市志》、《定州市教育志》、《定州第第一届修志文集》、《定州风物志》、《定县地名志》分获河北省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部二千多年前的著述《韩非子•难二》记载的这样一则故事,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讲述的是魏文侯统治中山国时期,李克为中山相,每年要召开例会,让各地官员在会上如实汇报自己辖区一年来的经济情况,以把握全局,调整税赋,做好预算。在汇报过程中,李克都不时地插话询问或点评勉励几句,唯独在苦陉县令汇报时一言不发。见此情景,手下人会后问道:“相爷为何对苦陉县令汇报所说的不作任何表态呢?”李克说:“这个苦陉县县令的官位恐怕保不住了,因为他撒谎。我曾经到过苦陉,对那里的情况基本了解,苦陉既没有山林泽湖这些有利条件,也没有其它方面特殊优势,但这个县令报上来的收入却很多,话说起来让人感觉动听,数字看起来悦目,其实都不合实际情况,我不喜欢听假话,更不接受没有实际用途和来路不当的东西。”第二天,李克亲自起草公文,免去了弄虚作假的苦陉县令的职务,另任踏实能干的人担当其职。故事里所说的苦陉县,就是现在的定州邢邑。

如今,又经过了几十年的资料积淀,当我把自己所知道的人和事,告诉了有些邢邑村的朋友和乡亲时,大都十分惊诧,甚至有上岁数的人居然还动了情:原来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这么悠久,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曾经是那样的繁华或显赫,却一直又表现的那么从容淡定,步履和缓。当我们亲手拆毁那座古城时,当我们废弃那些残垣断壁和破砖烂瓦时,根本没有想过它的价值,更没想过在这片充满了生命热度和未来希望的土地上,养育过多少忠贞刚毅,多少文人雅士,多少贤达匠人……

汉中山国地图

北魏地图魏昌_

清代《直隶定州志·邢邑图》

清代《直隶定州志·乡约

旧志记载

旧志记载2

苦陉•是个充满沧桑感的记忆符号

邢邑作为古人类聚落址,其建城史和中山国同步。由于朝代的更替,建置沿革地名称谓多变,辖域面积有大小盈缩之分。有文献记载,最初的先民开发,始自大禹治水,为了防患水害,疏浚兰河漕道(沙河南支),筑土城,龟突累基,护佑生民。由于地处太行山脉中断隘道而得名,苦者,竭力而为之意。另有说法,系春秋时期,该地为方国发配徭役拘囿俘民垦植的地方,所以冠名苦陉。不管哪种说法,其共同点就是,苦陉作为一座古老的城镇距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清代雍正朝《定州志》记载:邢邑,战国时为苦陉,属中山国。西汉高祖初年设苦陉县。新莽时改名北陉。东汉光武建武二年(公元57年)封杜茂为苦陉侯。章帝时,改苦陉为汉昌。之后魏文帝改魏昌,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仍旧设置改名隋昌。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名唐昌。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名陉邑,这也是邢邑的最初得名。宋代之后废置,地区划入无极。明洪武二年(1369年),邢邑重新划归定州至今。

为了印证古人所记史实,寻踪苦陉古城的遗迹,我们中山文化研究院的几位同仁,带着几多思古幽情和猎奇,来到这座风雨沧桑的老城,采风寻访,一探究竟。

这是一个拥有一万多居民的大村镇,40多米宽的迎宾道,横跨着耸入云天的电讯传输中继塔,老远的就向来自各方的宾朋招手致意。穿过村内街巷,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沉寂的时尚和衰落的璀璨,从行人漫不经心的样了里,嗅到了几分闲散和慵懒气息。第一印象中的我追问自己,如今的邢邑,还有什么能与历史上的文化建树可媲美?

有位高人曾多次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我从突兀隆起的十字街,踏过一条条昔日用墙土堑起的路基,极力寻找那些流年往事的记忆。

在乡镇主要领导的陪同下,首先接触到了几位乡老和村民。从他们很重的方言儿化音的交流中和深邃的目光里,感到了一种文化的坚守和多少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

郭成林,一位退休教师,曾当过多年村干部,现已74岁的他撰写了数万字的邢邑概况,较全面、真实记述了邢邑村历史和现状。在他的印象中,苦陉、玄阳城、姑嫂城、瓦岗寨,作为形象化了老城印记,仅仅是停留于祖辈的传说中,已彻底消失在时代的变迁里。现在感觉最为惋惜的是,远去的苦陉城自不必说,凡是花甲以上的老人都有印象,老城、老街、老宅子,老庙、老井、老作坊,均已荡然无存。唯独能看见的是几棵老树和村落街巷。他说,现在看来,这些都裹挟着浓浓的乡愁和游子的桑梓之情啊!

在上午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中,我们始终沿着邢邑曾经的曾经,一切的一切进行梳理,试图以这种方式,让我们进一步感受邢邑人骨子里储存的那种自傲和英气,让定州当代这个最“牛”的村镇,进而唤醒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应有的记忆。

座谈

邢邑城墙遗址

苦陉城遗址

北护城河

大庙柱石

汉墓砖券

无言地讲述

陶瓮

钩沉·突访的不速之客,最大的幸运是收获

郭成林、李新国、李新民、郭方成、郎志平、郭中选等都是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听说我们来到了村里搞调查,谁都二话没说放下手中的活计赶到村委会,在他们的热情帮助下,让我们听到、看到、触摸到了邢邑古城的基本轮廓。

这是一座约1500米×1200米的方形古城,原来高约三丈的城墙,外围仍残存有宽约3米、深1.5米的护城河,虽然萎缩了许多,但仍不失当年的雄阔。一块硕大的覆莲纹柱石,默默地向人们昭示着一个朝代的不朽。

来到村街南头,根据退休老职工平二成介绍,脚下1米多深就是南城门石板路,站在街口展望远端的沃野,很快让人联想到了当年城门的雄伟和将士们出尘之表。按照资料图中所示,杜茂墓、赵熹墓、变法寺、真武庙、天齐庙、斩蟒岗遗址,应该都在不远的四周。

村特聘文物看护员郭方成一边走一边为我们详细介绍岁月走过的年轮。瓦碴地,成堆的鬶觚鬲鼎残片,似乎折射出“云台二十八将”杜茂封侯拜将的英武。田野间散落锈蚀的箭头,铭刻了老将廉颇、志士刘琨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当年的天齐庙,一方“齐天大圣”的金匾,塑造了黄飞虎在百姓心中的位置。老房古槐,目睹过姑嫂城一夜告竣的神话传奇。在村界南端,从东到西时起时伏无数的沙岗子,施工挖掘处,我随手捡起了许多战汉时期的残陶片,就是这眼前的一幕,使我产生了朦胧的幻觉。这里是廉颇假造玄阳城的练兵台和饮马池,这里是七级之战的汇战处,张角“南堡一把沙,一甩沙流五百里”。思绪的云朵又让我们穿趆了时空,仿佛再现了古中山大风飘谷,桑麻遍野,牛马杂牧的景况,权贵们钟鸣鼎食、笙歌达旦、醉生梦死的往昔。

一番圆梦之旅,醒来回到现实中的自己。此刻,似乎才初步体会到,邢邑一个被历史文化所滋润的古镇,难怪他那么的自信,那么的孤傲,那么的有底气,因为,每一位邢邑人血液中,鼓荡的是“枕戈待旦”的意志,“闻鸡起舞”的精神,“先吾着鞭”的大义,“百炼成铜”的豪气。

村界沙岗

汉墓遗址

护城河

老骥

老街口

旧宅

老宅

老巷

素描·那个时代的几张面孔

世界上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定州人也不例外,特别是像邢邑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郡国封地更是如此。如今,它已升华为一种以爱家乡为基础的全方位英雄情结。他可能表现为一种乡土观念,名人意识,甚至图腾崇拜,行为方式,道德信仰,思维模式等等,亦由此而津津乐道,世所传承共享。

在当地老百姓中有这样的顺口溜:吃面吃无极,看人看邢邑。历史上无极和邢邑是分不开的,意思是说,这里有好吃的是社会公认的,这里的人也很优秀。

还有邢邑村有三宝,胶泥、苇席马鞭草。心灵手巧的邢邑人,把自己特有的物产,变为精美的商品。玩泥巴的还真是玩出了道道,人模、脸谱、泥娃娃等泥活,很受孩子们喜欢。这也是一种技能工艺、商贾意识,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要不《史记》中怎会说“中山多美物”呢?

在近代流传:定州城内的王老文(指王灏、王文泉),邢邑村里的郎合群。郎合群是清代这方首富,也是一名开明绅士,在百姓中享有口碑。

凡上岁数的人都记得,家家门前植槐很普遍,这其中有一份人文情结。首先,古人认为槐有君子之风,正直、坚硬、荫盖广阔。第二,槐树是美好的象征,这树、它吉利。关键还有第三点,它是此地移民的见证。“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槐树是明代移民时,人们入于眼,记于脑,指为告别家乡的纪念,视为生命的根脉。

另外,在宋代的百家姓中,有八大姓氏郡望中山,其中邢邑就占了三姓,分别是“刘”、“郎”、“甄”。如历史上的刘群、刘迈、刘沼、刘琨、刘禹锡。是靖王之后。北齐循吏郎基,清廉为官,观过知仁,文官武略、削木剪纸,历史上颇具影响。郎士元为唐代大历十才子,天宝年进士及第,官至中书舍人。还有一位女姓,三国魏文昭皇后甄洛,字嫦娥(182~221),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系曹丕的妻子,因遭冷落生怨被赐死,曹植洛神赋》就是为其而作。顾恺之为其观道凝神一挥而成了《洛神赋图》,与该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著、名画。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对甄妃的怀念和寄托之情。

历史因为名人而生动,故事因为人物而精彩。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邢邑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从这些人物的作用中,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衰兴亡的轨迹,回放了那个朝代的背影。我们说,苦陉不只是廉颇、刘琨的苦陉。它还是甄洛皇后、刘禹锡、郎士元的苦陉,更是当代所有邢邑人的苦陉。它作为这方文化古城的名片和标识,虽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却永远活在了千千万万邢邑儿女的心目中!

村街

老街

老街店铺

残墙

古槐

邢邑花会舞狮表演

文博园雕塑闻鸡起舞画稿

中山公园廉颇塑像

顾恺之《洛神赋图》 (1)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郎士元诗

2016年5月8日

Hash:2073916d6ef204b738d1096968be8432ae338e91

声明:此文由 定州论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