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停取水井的重要公告

廊坊市是河北省直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辖广阳安次两个区,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个县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三河霸州两个县级市

廊坊市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4000多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在现安次区附近。

廊坊素有"京津走廊、黄金地带"之称。市区距北京天安门广场40公里,距天津中心区60公里,距首都和天津两大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0公里,且紧邻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7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是中国铁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2018年7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的通知。计划出台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整合规划,完善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的体制机制。

廊坊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4300年,廊坊人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聚居耕种,创造和延续着人类的文明。4000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为今天的安次区。

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封疆,秦时分属渔阳郡、广阳郡,汉、唐时属幽州、蓟州,宋时属河北东路,辽时属辽南京道(析津府),元时属中书省,明时属顺天府,清时属直隶。雍正年间顺天府设四路飞虎厅,廊坊安次以南的6县属北京南路,三河、香河县属北京东路;民国属京兆特别区。

廊坊的行政隶属多次改变,特别是解放后,其归属变化频繁,是全国行政区划变化最多的城市之一。辖区的各县在1950年后分属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3个省级单位,先后使用过通州地区、天津地区、廊坊地区/廊坊市、保定地区、唐山地区5个地区名称。

解放初期称天津专区,1969年行政中心由天津迁至廊坊,1974年改称廊坊地区,1989年撤地设市,实行市领导县的行政体制。

为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严控地下水开采,严格地下水管理与保护,近日,我市印发了 《廊坊市取水井关停工作方案》,以水源置换和种植结构调整为基础,以巩固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为目标,市县联动,把握时效,统筹谋划,精准实施,有力有效推动 取水井关停工作。

据了解,目前,全市现有取水井共51183眼,其中:城镇集中供水井477眼,工业服务业井1325眼,城镇生活井226眼,农村生活井3673眼,农业灌溉井45273眼,其他取水井(地热井、矿泉水井、水源热泵)209眼。根据全市取水井的城乡布局、用水结构等实际情况,统筹分析引江引黄和当地地表水水源状况、可用水量和工程现状, 我市坚持先通水后关停,在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工业水源置换,扩大城乡供水管网覆盖范围,随通水随关停。对暂不具备关停条件的取水井,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手段,通过实行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强化计量设施建设等措施,控制和减少地下水开采量。 预计到2022年底前关停取缔水井5573眼。

建立关停台账。 各县(市、区)根据取水井摸底排查情况,对排查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以取水井电子认证信息为基础,依据水源置换、旱作雨养等项目实施范围,分门别类建立取水井关停工作台账。实行关停台账动态管理,根据关停进度,及时调整台账信息。

落实关停方式。在摸清取水井关停底数的基础上,按照“区别对待、妥善处理”的原则,确定每眼取水井填埋或封存的处置方式。对年久失修、成井条件差或因混合开采导致污染的取水井予以永久填埋;对成井条件好、水质水量有保证的取水井应封存作为应急备用。对没有稳定地表水源替代的农业灌溉取水井实行季节性关停。

制定关停计划。结合城乡供水水源置换、企业江水直供、旱作雨养等措施,研究制定2021-2022年取水井关停方案,明确分年度、分措施关井数量,落实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应关尽关。

实施关井行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2021-2022年取水井关停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定期召开调度会,解决存在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按照本行政区关井计划,依据《河北省城镇自备井关停技术要求》,采取强力措施,加大关停力度,实现应关尽关。

开展评估验收。各县(市、区)完成年度取水井关停任务后,组织水利(水务)等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按照职责分工,对取水井关停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县级自查情况,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形成核查报告。

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封存取水井的监管,健全完善管理台账,严格平时巡查、启用申报、用时监控、用后封闭等制度,确保关得住、管得好。对应急备用取水井,制定应急启用管理制度,实行专人负责、一井一案、台账管理,确保遇有重大旱情或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启用。对季节性关停的取水井,确保关停到位、管控到位。对已关停的取水井,定期开展“回头看”,严查严管明关暗用、停而复用等行为。

来自廊坊日报

廊坊市是河北省直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辖广阳、安次两个区,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个县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三河、霸州两个县级市。

廊坊市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4000多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在现安次区附近。

廊坊素有"京津走廊、黄金地带"之称。市区距北京天安门广场40公里,距天津中心区60公里,距首都和天津两大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0公里,且紧邻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7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是中国铁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2018年7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的通知。计划出台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整合规划,完善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的体制机制。

廊坊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4300年,廊坊人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聚居耕种,创造和延续着人类的文明。4000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为今天的安次区。

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封疆,秦时分属渔阳郡、广阳郡,汉、唐时属幽州、蓟州,宋时属河北东路,辽时属辽南京道(析津府),元时属中书省,明时属顺天府,清时属直隶。雍正年间顺天府设四路飞虎厅,廊坊安次以南的6县属北京南路,三河、香河县属北京东路;民国属京兆特别区。

廊坊的行政隶属多次改变,特别是解放后,其归属变化频繁,是全国行政区划变化最多的城市之一。辖区的各县在1950年后分属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3个省级单位,先后使用过通州地区、天津地区、廊坊地区/廊坊市、保定地区、唐山地区5个地区名称。

解放初期称天津专区,1969年行政中心由天津迁至廊坊,1974年改称廊坊地区,1989年撤地设市,实行市领导县的行政体制。

投稿方式:

1、直接将图片和文字发送到本平台。

3、搜寻平台账号“廊坊动态365”关注

4、联系微信号:lfdt365

Hash:c5570361a9b1916abcee27cd9c58233df564f0c6

声明:此文由 地方小霸王大集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