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老城区竟藏着个四合院,占地556平方米。

四川会馆即川主庙位于宜宾老城区潼关小较场麻线街。建于明代,清代乾隆年间重建,又名川主宫或老川主庙。川主庙原有东西两院,建有山门、戏楼、正殿。其戏楼对联为:“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场便见;有时惊天动地,有时欢天喜地,转眼皆空。”

川主庙为供奉李冰及道教三清的道教建筑。李冰(约公元前302年——235年),原名李讳冰,魏国永泽(今山西运城盐湖区解州镇)人。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李冰于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任职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根据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都江堰也成为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游览胜地。

他在修完都江堰后,在四川什邡洛水镇修建水利工程,后病逝于此,葬于洛水镇旁边的章山之上,被后人尊为川主。在洛水旁边的高景关和洛水之间的地段关口两侧,后人修建有大王庙、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

川主庙平面为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556平方米,坐北朝南,正殿为硬山结构小青瓦屋面,五开间20.4米,进深4.11米,穿斗结构,厢房上下二层,硬山构造,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五开间18米,进深3.1米。

在清末、民国时期,“川主会”成为宜宾著名的“四大神会”(指玄帝会、东皇会、城隍会、川主会)”之一。另外宜宾川主宫的祭仪也很热闹。

据宜宾老一辈人说,旧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是李冰的生日,即“川主会"。每到这个时节,也是川主庙内上下最忙碌最热闹的时刻。从四面八方涌来的香客挤满了这小小的庙堂,而本地人摆开了长桌宴款待远来的客人。

宜宾本地各种乡土名小吃任你品尝,连着几天的大戏让你大饱了眼福,年中的这顿乡俗大餐让很多人回味到来年。川主会在四川地区川南一带拥有很深的渊源,信徒遍及羌人、桐人、苗人、汉人等川内地各民族,用川主会这样的共同信仰串联起了各民族的交流融合,是李冰父子后世所无法预料的事情。造福一方水土,而这方百姓就会颂扬崇拜你千年。祭祀时有很多民间的文化活动,其中以娱神的唱词最使人感念李冰父子的功德。

在川主会的庙堂里李冰父子是占据主要受祭位置的,其他的神灵,不管是玉皇还是观音或是佛祖,都成为配祀的角色。任你名头再大地位再高,在讲究实用主义的川渝人来说,现实的保佑最重要。

所以也就形成了这样奇特的殿堂供奉场面。而佛、道、土著信仰齐聚一堂接受着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这是蔚为奇观的现象。

每年六月二十四为正会,要抬神上街游行,热闹空前。邻近各县及云南绥江等地的人都要来赶庙会。每逢春夏时天旱,宜宾除举行“耍水龙”、“关南门”、“禁屠”等求雨活动,还要把“川主”塑像抬到空坝暴晒——叫 “晒川主”——以为晒了川主就可降雨,因李冰治水有功,惯于降服各种水怪,让烈日晒他,他定会驱水怪兴风作浪,翻云覆雨,旱魔也就被驱走了。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四川畜产公司猪鬃厂在此设分厂,厂址在川主庙,经理余怀卿,佣工68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川主庙作为麻线街民办小学校址。1987年宜宾市道教协会活动恢复,政府将原川主庙在麻线街街北的部分划为宜宾道教活动基地,1993年川主庙重新维修改造,重建了山门,再塑神像金身,新建仿古式综合楼一幢,增添了丹房、客房、接待室、茶厅、凉亭、放生池、食堂等,山门上“川主庙”三个字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元天亲笔题写。门边有对联,上联为“行善积德方可转祸为福”,下联为“修真养性定能悟道通玄”。

来源丨叙府往昔(ID:zuimengjing)

作者丨罗平 宜宾本土文化学者

Hash:70a005adf4437e196326557e1a9d08313f4ff726

声明:此文由 酒都播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