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老屋的“幸福大院”

村民捐资百万建“幸福大院”

月山镇上元村黄家老屋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村庄集中地环境差,经济薄弱,村民组的老年人生活条件有限,文化活动匮乏,截止目前尚未赶上美好乡村建设这班车。“总想为家乡做点事。”从黄家老屋走出去的企业家黄定伦一直有个心愿,就是组织黄家老屋在外经商的大小老板们集资为家乡修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2015年清明节期间,黄家子孙都从各地赶回家中祭祖。黄定伦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以搞,我出15万。”在深圳发展的黄定祥当即表态。“我出10万,我在老家,建活动中心具体事宜我负责操办。”黄定伦承诺。随后,黄家老屋几个年轻人都你一万我两万的表示支持。

“村子入口处就是7、8间旱厕,和一个大垃圾场,还未进村先看垃圾,还未近村先闻臭气。这个地方就是黄家老屋的一个脓包毒瘤。又臭又脏的太难看,把这些厕所拆掉,垃圾清除,就地为黄家老屋建一个幸福的大院吧。”选址之后的几个月里,黄定伦跑规划、跑设计、定方案、搞拆迁。“一般来说拆迁都是个难题,但我们这次拆迁没花一分钱,没费一点事,大家都主动拆除自家的厕所,为幸福大院让路。”黄定伦骄傲的告诉记者,建这个老年活动中心,全村民组的人都齐心协力。当年10月23日黄家老屋幸福大院正式动工时,全村民组99.9%的人都捐了款,包括低保、五保户都自发的捐了款。包括建房装修,周边环境的整治,道路的硬化等,幸福大院总建设共计需要110余万元。2016年腊月幸福大院完工时,资金缺口尚有缺口20多万。黄定伦自费在家摆了几桌饭,把回乡过年的小老板们召集在一起。“剩下的缺口我老婆掏5万,你们看是不是再凑点?”黄定伦先干了一杯。“我再出五千”、“我老婆出一万。”……一顿饭下来,资金缺口就解决了。

“以院养院”自给自足的经济循环

“幸福大院”竣工后每天都向村民开放,村里人可以来院里吹免费空调,看免费电影,玩免费棋牌,听免费黄梅戏。黄家老屋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个月还可以来这里免费吃两顿大餐。黄家老屋的“幸福大院”不仅是组里的老年活动中心,还是组里人议事、办大事的场地,村民们红白喜事、升学、添子、聚会等活动都可以在“幸福大院”内举行,现代化的大厨房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在这里办大事省钱省心省力还热闹。

黄方银老父亲去世,黄方银去市场买菜买调料,自己找了两个村民掌厨,在大院一楼厨房里加工。“以前红白喜事在家里办酒,堂屋小,客人多要吃流水席,很不方便。现在这个大院里厨房很大,一楼可同时开十几桌,板凳桌子一应俱全。除了油盐酱醋和菜,自己不要准备任何东西的。”黄方银告诉记者,在这里办酒500块钱一桌已经是非常丰盛了。堪比饭店里一千多块钱一桌的饭菜。像黄方银这样在幸福大院里办酒席的人特别多,从春节到现在一共办了30余次。

一切都免费,源自“幸福大院”自身的经济循环体系,该体系可以保证大院维护上自制自管,经济上自给自足。

为了给后代留下记得住的乡愁,“幸福大院”落成时,购置了龙灯、狮灯和锣鼓等乡村文化设备,成立了乡村戏班,现在逢年过节,村民们就自发的组织起来,在村子里舞灯唱戏。

“龙灯狮灯每到一户,房主多则几百上千,少则几块几十块,自发自愿的出点钱,这些钱舞灯唱戏的人一分不拿,全部上缴到大院,作为活动中心日常开销的经费。”黄定伦自豪的告诉记者,黄家老屋的村民们都很齐心。这样不仅丰富了农村过年过节的文化氛围,还为“幸福大院”增添了收入。

“幸福大院”一楼是老年活动中心,二楼是可以对外营业的餐饮包厢。二楼平时对外承包,承包金上缴幸福大院,作为反哺一楼活动中心的经费。除了这些,黄家老屋在外地经商和工作的乡贤们过年回乡后,都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多或少的自愿捐出一点善款到幸福大院。“我们平时在外地发展,家里的老年人都还在村子里,农村条件有限,他们娱乐休闲的资源匮乏,现在好了,有了这个幸福大院,老年人在家就不孤单了,我们有力出点力有钱出点钱也是应该的。”在外地经商的黄定祥说。

“幸福大院”实行院务财务公开,所有资金来源和支出必须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幸福大院”的牵头人及管家黄定伦说:“腊月回乡后,乡里乡亲的都聚集这里谈天说地话发展,现在这个大院就是我们幸福的大家庭。”(来源:安庆日报)

Hash:fa8598ee305471f773dcd32d06d07500d39f816a

声明:此文由 人民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