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② | 邛崃 · 一条文脉巷让一座古城被看见

*

川西古城临邛在历史变迁中传承文脉、延续荣光、留住乡愁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机——呈现出一个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未来新古城”,兼具千年古都与现代城市的双重身份,蕴含着无限可能。

摄影/ICYWORKS

抬脚迈入邛崃文脉坊被改造过后的段公馆门槛,迎接我们的是一面照壁,颜色不是传统的朱红,而是非常现代的配色——蒂凡尼蓝。精心设计的灯光下,一排白色小字清晰可辨:“一个院子,让一座古城被看见”。

“被看见”是深谙人文主义地理学精髓的一个概念。要知道,人们深深眷恋的地方不一定都是可见的。作为物理空间,房屋和街道自身无法创造出地方感,只有当它们拥有强烈的地方风情、视觉特征和清晰的边界时,才具备了可见性。可以通过诸多方式让一个地方成为可见的地方,比如利用艺术建筑、典礼和仪式所产生的驱动力。通过引人注目的表现可以使地方变得鲜明真实、被看见,而通过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的愿望、需要和功能性规律为人们所关注,更能增进人们的地方感和对于一个地方的认同——一旦形成地方感,最初无差异的空间会变成我们逐渐熟识且赋予其价值的地方。

城市规划师都喜欢唤起人们的地方感,这种努力和实践又被称为造乡,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通过重构空间,让地方被看见。

所谓“造乡”,或者说地方营造,不仅仅是指物理空间的改造或建设,它还包括未来细水长流的对历史记忆的挖掘,对社会关系的深耕,对身份认同的培育(这也是法国人类学家马克·欧杰定义的构成“地方”的三要素),尤其重要的是对地方知识的保存和活化。

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口,邛崃是如何以探索者的姿态进行“造乡”,通过空间的重构传承文脉、延续荣光、唤醒人们的地方感?故事要从全国唯一一条以“文脉”命名的街巷到西南首个拥有建筑师建筑群落的城市更新项目说起。

PART 01

“新文脉”,连接当下与传统

水是天府之国流转的血液,事实上,“天府之国”之称的由来也便是因为水利工程让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自两千多年前开渠修堰、引水筑城,水便为成都平原上所有的城池提供着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临邛古城自然也不例外。自古以来,邛崃就是一个兼容高山、丘陵和平原、五河纵横的润泽之地,南河、䢺江河、斜江河、蒲江河、玉溪河5条河流在这里形成水网纵横。

临邛先民充分利用北高南低的地理条件,探索出由城西北向城东南流向的引水入城规划布局,四条大街的水道向四城门延伸,同时,从西北方向引西河水进城汇入下水道,最终流向南河。从初建时起,临邛便是一座被护城河环绕与拱卫、能够自给自足的城池,当地居民至今流传着临邛古城“关着城门可以吃三年”的说法。

供图/邛崃市委宣传部

位于临邛古城区核心区域的文脉巷,是中国唯一一条以“文脉”命名的街巷。因汉唐修建文庙引水入城开挖文脉堰,形成因水而居的川西古城巷院雏形。明代的临邛文人希望家乡文脉流芳,挥毫写就“临邛文脉”四个字,刻石立碑于文庙附近。文脉堰引西河水进城流入瓮亭荷花池,经杨天官花园池塘,过文脉巷,最后流入文庙泮池,就是让当地人颇为自豪的“一脉灌三池”。

文脉巷人杰地灵、精英荟萃,清代以来,不仅本地望族连外来文人雅士、官员商户均会选择文脉巷造园建房,一时成为临邛古城文人墨客、商贾官员聚集地,被视为临邛文化之源,城市之核。

相传,古时临邛学子离乡应试,必得先去文脉巷参访乡贤宅邸,以叨文脉绵延、诗书继世之光,然后进文庙烧香朝拜,再登小南门魁星阁,走完这全套程序,方才出城门,过玉带桥,抵达南河码头,乘船离境,去追求自己的大好前程。此间人才辈出,自有科举考试起,从这里走出的举人、秀才不胜枚举,明清两代3位临邛进士里就有两位家住文脉巷。

时至今日,文脉巷片区东至南街、西至花园街、南至长松路、北至天庆街,为青砖、穿斗木构建筑为主的传统片区,由文脉巷、太师巷、何家巷、水巷子四条主要街巷及众多的通幽小巷组成,独特街巷肌理蕴藏了温暖、平和的古城生活气息。承载着临邛古城的重要历史文化底蕴,囊括代表临邛古城历史人文的“三巷、三社、九院”,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脉络,更决定着城市未来的流向。

摄影/韩杰

邛崃市采取片区开发模式,以文脉坊街巷复兴项目为示范,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工程。作为起点的文脉坊街巷复兴项目位于邛崃市中心城区,占地面积109亩,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是复兴重塑城市生命力和地方感的重中之重。

2019年7月初,主题为“一个院子,让一座古城被看见”的建筑设计竞赛在邛崃拉开帷幕,面向全球知名设计师及专业设计团队招募建筑及空间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师需要设计的对象,是邛崃市文脉巷片区内的任意一间院子。院子的功能和内容由建筑师们自由发挥——它可能是书店、茶室、餐厅,也可能是画廊剧场、社区中心……“不设限”的定义让它拥有更多元的建筑可能,要求参赛建筑师通过调整城市空间结构,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留存川西传统院落稀缺肌理,最大限度实现古城的有机更新。

邛崃文脉巷片区城市更新建筑设计竞赛在报名通道开通一周内,收到来自全球共计585组选手的有效报名信息。赛事参赛者中拥有名校背景的比例较高,包括麻省理工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系、哈佛建筑系等全球知名学府建筑院系,还吸引到旅居国内外其他城市的邛崃本土设计师积极响应,纷纷表示这次参赛同时是他们返回故乡、回到曾经的旅程,是对家乡的致敬

经过5位业内大咖评委盲选评分,最终“晓城”“叠巷院”“邛崃大茶馆”“镜院”等12个方案从234份有效方案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并在决赛现场进行了形式丰富、创意独特的展演决选。参赛优秀方案众多,不论是从设计理念、打造方式以及对邛崃文化及城市功能的传承与承载,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落地性。丰富的参赛作品也为文脉巷片区的复兴,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呈现方式及可能性,用新兴的建筑语言叙述着临邛历史的传奇,更重要的是,让其在新的时代得以延续。

供图/邛崃市委宣传部

文脉坊街巷复兴项目以“一街四巷连七坊”进行空间规划化布局,以延续原有城市肌理,激活街区活力。国内首条沉浸式主题汉街南北贯穿,彰显临邛历史源远流长;文脉巷、何家巷、太师巷、水巷子四巷根据原址保留,形成灵动通达的步行网络,让汉街与南街紧密互动;街巷串联,七个街坊自然形成,暗合汉唐时期典型的城市规划格局。各条街巷多以“丁”字形交错,力求对景优美、婉约流畅,突显川西古城的独特空间魅力。“三社六馆重九院”为重要文化节点,现存王家大院、段氏旧居、何家大院、邓氏洋楼4座明清时期传统院落;罗衡斋、陶泽惠、吴江、林向贤等多处历史名人故居遗存,以及反映邛崃农耕手作发展兴盛的春晓茶社、竹藤社和布鞋社均根据其原有位置散落其中。

PART 02

新空间,绵延一方人文

近十年以来,中国古城改造进入空前的活跃期,更新城市空间格局的同时,许多古城空间遭受了破坏性的侵袭,许多古镇老街虽然存在,但“千城一面”,丧失性格。

邛崃从2019年正式启动文脉巷片区街巷复兴项目,对标的榜样是上海思南公馆。总体上看,规划改造后的思南公馆非常成功,建筑可阅读、文脉可延续、历史可触摸、时尚可体验。通过持续业态培育、文化氛围营造,思南公馆日益成为上海城市旅游新地标和公共空间文化活动风向标。公馆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的交相辉映,启示着临邛古城的再造与更新——城市更新不可能全然回顾过去,“更新”本身就意味着生长和延续。一座城市更新的使命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守护和延续,更是醇厚文化气质的重新释放。

文脉巷片区街巷复兴项目秉承以“留改建”并行的推进原则,重塑文脉巷片区城市空间肌理,通过区域内重点院落的保护、提升及崭新的消费场景构建,在这个由街巷构建而成的城市功能片区中,植入全新的城市功能、产业、文化等要素,让城市中的老旧街坊,建设成为成都特大城市郊区新城的文化地标、区域中心城市综合服务的个性客厅、独具艺文古韵的城市名片

供图/邛崃市委宣传部

“延续街巷肌理”“重整建筑风貌”“再现邛崃生活的场景”,是文脉坊进行科学有机的城市更新的三大目标。以“三巷分区”重塑“重九院”新空间——以传统院落意象呈现,叠加多元化商业业态,激活项目昼夜经济,提升街区持续活力,引入艺术、文创、休闲、餐饮、民宿等具有现代都市情调的时尚业态。“十八院”院内院外预留小型表演和巡游场地,为邛崃市民及游客提供沉浸式、全时段、全龄段的文化娱乐活动。

文脉巷口戏台广场一侧,百年老宅段公馆已经首先亮相,氤氲的咖啡香温暖着整个小城。

段氏旧居,一座伫立在文脉坊近百年的老宅院,原为民国时期西康省政府民政厅长段班级私宅。段班级是邛崃首位毕业于北大的才子,在民国政坛中,尤其是在川西政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备受当时川西政要刘成勋、刘文辉的青睐。他不仅是个政客,更是个文人,先后在成渝两地办《唯民周报》《大学月刊》《青年园地》《半月刊》《民众时报》《华西晚报》,传播思想、启蒙大众。

历史名人的风采铭刻在历史注脚中,更滋养着他们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建筑空间:砖木结构、穿斗排列、抬梁结构、双步架前廊,以及天井四周屋檐下的檐廊,凸显着川西院落的特色,集清代晚期和民国初期中西风格为一体,不仅是文脉巷的历史记忆和人文内蕴的物质载体,更延续着这座古城的精神品格。设计团队对已经破败的段氏故居进行了测绘分析,对原有建筑构件进行标号后采取保护性拆除,依据复原图纸逐一排查,筛选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进行二次利用,提炼出建筑原有的元素,留存原有的建筑形式,完善四合院布局,并满足现代使用功能需求,为百年老宅续接辉煌。

而今,百年段公馆迎来了成都本土精品咖啡品牌绘咖啡,小城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许会从邛茶、邛酒与精品咖啡、西餐的混搭开始。

摄影/ICYWORKS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文脉坊之于邛崃如同太古里之于成都,传统与现代、市井与时尚、文化与消费并存的城市人文客厅亦是新的城市商业中心。基于历史渊源、文化的沉淀发展而来的文脉巷片区在更新之后,拥有良好的商业氛围,充满现代商业的气息,年轻、时尚元素、未来潜在的商业市场,吸引了如绘咖啡一般的众多品牌入驻——

日本京都岚山的酒店品牌梦黄栌酒店选址于文脉坊北侧,这里是历史建筑何家大院所在之地。邛崃特色的“酒”“茶”以及何家大院留存的三口井,都成为了梦黄栌酒店设计的概念。拥有天井的传统围合式庭院内,构建出大量拥有景观、休憩区域的共享空间,水景、连廊、竹林、院子……营造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游走体验。酒店客房区将“井”的概念引入,通过院井划分空间,形成彼此独立互不打扰的区域,又营造出院景,泡池院、标准房、露台房、套房……多种的房间类型,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进入那刻,人们便远离了商业区的喧闹,步入一个古城中的“世外桃源”,如梦似幻。梦黄栌酒店利用场景思维,把“梦”和住宿业态结合,设计出各种令人向往的生活场景,把日本文化特殊的造字与在地人文结合,在不同功能的空间,呈现出独具当代东方人文气质的不同体验;创造更多与邛崃本地文化紧密联系的艺术体验,以琴棋书画曲水流觞形态呈现韵味十足的艺术装置,提供邛崃特色的文创体验。

摄影/韩杰

如《岛上书店》一书所言: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一家书店,就算不上一个地方。作为城市的精神标记,书店为书籍和爱书的人们提供了庇护地。《东京本屋》的作者吉井忍也曾经写过街角的小书店是如何带给她切切实实的地方感。当千年古城遇上“最美书店”,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源于重庆的书店品牌新山书屋在成都店之后宣布入驻邛崃,新山书屋看中的是“邛崃不仅有迷人的‘小城故事’,亦有愈发自我的文化风格”,随着新山书屋·文脉坊店的逐步呈现,更多美学生活方式涌入市民生活,将为邛崃展现出更多可能性。新山书屋的品牌总监卞真真表示将从文化特征、历史典故、人口构成等多重角度,配合邛崃的城市更新和文脉传承,“以邛窑、邛酒为灵感的陶器、餐食,指向亲子家庭青少年文学藏书,无一不是新山渴望与这里亲近的信号”。

以文脉为线索,以文脉坊为起点,这场城市更新带来的不止是一个院落、一片街区的更新升级,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升级和进阶。未来,文脉巷片区终将合奏成为一曲生动而和谐的城市交响乐,通过地方感的营造增强城市的自我意识,为邛崃建设成为成都西部区域中心城市谱写更新的篇章。

Chengdu Time

⚪ 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

⚪ 农民丰收节 乡村振兴新图景

⚪ 成都港来了

世园会落地蓉城

⚪ 天府文化,烟火成都

⚪ 网络视听赋能美好生活

Dialogue

对 话

⚪ 信息茧房:陈晓卿味觉中的成都

Chengdu story

Books

⚪ 理解当今世界的一把钥匙

Special Report

⚪ 新生产函数的诞生

⚪ 新空间,重塑地方感

⚪ 住在雪山下

⚪ 传统的发明

Creativity

创 客

⚪ 跨界新维度

Fashion

时 尚

⚪ “骑行+”的无限可能

design

设 计

⚪ 亭之风景

记者 | 侯雯雯

编辑 | 毛瑞

Hash:89104479506645b5947cc4b9b3dc76521f6e6034

声明:此文由 天府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