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打麦场!每张照片都能让时光倒流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此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若不下雨你会看到各种收麦子的场景。酷热、繁忙、夏收、夏种,在农户的脸上,挂着的是一种繁忙的喜悦,虽然累但却快乐着,也成为田间一道温暖人心的风景

与此同时,各种工具也都齐刷刷的亮相,镰刀、叉子、木锨、笤帚、拖拉机、收割机……好不热闹!

瞧!一池绿水,整齐的房屋、成排的绿树,再搭配一片成熟的金黄色小麦,景美如画。这是上世纪70年代位于太行山下的修武县农村,这样的农村,谁不愿意去哩?

麦子收割的过程包含了割麦、摊场、碾场、扬场、晒麦、入仓几个步骤。

当时割麦的主要工具有镰刀,条件好一点的农户会使用手扶拖拉机进行割麦,如果还想方便一些,还会在拖拉机后面挂一个脱粒机直接进行打麦,这可为农户省了不少事呢!

割麦之后就要把麦穗平铺在事先准备好的空地上,要厚薄均匀,还要保证空地尽可能平整没有石块,便于后面将麦粒入仓,这叫做摊场。

碾场主要是根据农户的条件选用不同的工具对麦穗进行碾压。如果用牲畜碾场,则会在牲畜后面挂上一个石疙瘩,赶着牲畜在麦场里一圈圈打转,目的就是将麦粒从麦穗中碾压出来。

扬场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过滤碾压出来的麦粒。一人、一锨,就着微风,在天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抛物线,就这么干了起来。扬干净的麦粒会先堆成一座小山,等待着它进入下一个时期。

扬干净了,拿着木锨将一堆堆金黄的小麦铺到地面上,通常需要晒一天。晒麦子的地方可选取的地方也有很多,只要干净整洁,都可以成为天然的晒麦场所。这是1975年黄泛区农场在收打小麦。

麦子晒了一天,就要抓紧时间将麦子入仓了。通常会在下午4、5点中进行,不然如果时间太晚,麦子就该返潮了。看,1975年泛区农场打麦场一片繁忙!

不一会,一个个干瘪的麻袋就装满了谷物。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粮仓,粮仓装满了粮食,一家人的生计就再也不用愁了。这是1975鄢陵陶城公社坡冯大队小麦丰收的场景。

收麦之余,怎能缺少娱乐?为忙碌一季的农户来上一曲,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是鄢陵豫剧团在打麦场演革命样板戏。

这是农户在赶着畜力车去交公粮。直到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排队交粮的场景才成了历史

后来,农户的生活越来越好,交公粮的工具也发生了变化。这是农户开着车在排队交公粮。

在当时,麦子入了囤,麦秸垛成了垛,交了公粮,整个麦收就算结束了。劳作乐一季,为的就是这几天丰收的喜悦。

出品:河南图片网

责任编辑:袁婷

图片来源:水印照片来自河南图片库 ,其它照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Hash:1b69a845e9b8895931894ec787cdfb1c4adb5025

声明:此文由 河南图片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