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最丹灶——南海地名文化展览系列(丹灶篇)

“我地”每一年都行走于南海的大街小巷,找寻地名的故事。今年,我们走到了丹灶这一片宝地,收集了一批图文资料,现将它们呈现于本次线上展览,与各位分享。本次展览分为三部分:

丹灶地名之最:古村传古韵、墟市写繁华、地名说故事; 我地行走丹灶(调研队伍故事分享); 展后谈:我与我地的故事;

导语

丹灶原名“珍丰市”,地执南海之西,

坐拥两江交汇之地,

清水秀,环境优美。

丹灶之名,相传是因东晋道士葛洪于此地炼丹而得。

沧海桑田,仙钵仙井仍在诉说古老的故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兄弟翰林、父子翰林刻进辉煌的旗杆石中,

教育着一辈又一辈的丹灶人奋发前进

风起云涌的近代来了,

手执大同书的康有为在思考中国的方向,

实业救国的陈澹浦在机器声中编织着中国的未来······

如果说,丹灶是葛洪留下的仙钵,

那这一个个记录着激动人心的历史故事的地名

则是仙钵炼出来的金丹,

是医治乡愁的良药,

值得我们珍之重之。

今日,请随这21组地名之最感受丹灶的无穷魅力!

向上滑动阅览

一、行政区划

丹灶的行政区划历史图

二、古村古韵传

1.最古老的村庄——丹灶村

丹灶村开村于东晋成帝十三年(公元338年),有一说是东晋元安帝兴年间(公元402-404年)。

相传东晋道教炼丹士 葛洪,由罗浮山云游至此地,见山岗高耸而上有平地,东南沃野平整如镜,西北群岗起伏如波,气象万千,是炼丹的胜地,又在仙岗附近觅得一佳泉,遂在此结灶炼丹。葛洪除了炼丹,还在此处治病救人。

村民为了纪念他,将原村名 “珍岗”改为 “丹灶”,故名丹灶村。丹灶村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古村,保存着许多古迹,其中,丹成遗灶、葛仙丹井、宝树流芳、上社初阶、石狮头、洗药井被并称为 “丹灶村六景”。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2.最敢为人先的古村——良登村

良登村于北宋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开村。相传1000多年前,这里土墩多且外观和质量好,开村之人便把这里命名为 “良墩村”,后因“墩”与“登”字同音而改为 “良登村”。

村内曾有40多座祠堂,保存至今的有罗氏大宗祠、方氏家庙等12间祠堂,祠堂是良登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的 澹浦陈公祠尤为独特,它是为纪念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机器缫丝机和最早的蒸汽机轮船“江波号”的晚清民营企业家 陈澹浦而建。

良登村是最敢为人先的村庄,也是最壮烈的村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四位出自良登村。抗日战争期间,良登村村民曾因勇猛抵御日军而招致惨绝人寰的良登大屠杀。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3.最整齐的古村——棋盘村

丹灶南沙棋盘村格局始于明末清初。据说,清嘉庆年间族中有人因 经商发达,于是大兴土木,三十间大屋同时动工,每间大屋规格统一,座东向西,分三巷,每巷十间,前五间之后再留横巷,六至八间再留横巷,最后再建两间,三条巷中可以横直行走,形成棋盘之势。

至清末民初,村人在原有三十间大屋的基础上继续扩建,形成现在的格局。 陈氏宗祠是村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整条村的中轴线。

棋盘村俯视图

4.最安全的古村——大杏

大杏村,位于南海区丹灶镇西南部的银河村。公元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间,大杏村的先祖从珠玑港迁到丹灶。当时的大杏村被南蛇杏、沥杏和长杏三杏所包围,因此取名“大杏”。

大杏村的 麦家藏着一个棋盘村。这个棋盘村不同于丹灶南沙村的古棋盘村,这个棋盘村又名“安全小区”,为防盗而建。这里是清末著名日本华侨领袖 麦少彭的故乡

光绪年间,“火柴大王”麦少彭带领麦家先辈们到东南亚一带经商,因此村中比较富裕。由于当时战乱频繁,村民便将麦家打造成棋盘村式的“安全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麦家村落四周除了房屋以外全部是围墙,围墙内种有棘竹林,围墙外街巷口还设有门楼。门楼上还设有机关,可以灵活地放下5条杉木拴住,当地人叫 “企栋”。如果盗贼跑进来,只要村民放下“企栋”守住几个路口,贼就无处遁藏。

防盗系数较高的“企栋”

5.最有仙气的古村——仙岗村

仙岗村始建于1139年,先民由佛山张槎移居。传说东晋成帝13年,丹药师 葛洪曾在此炼丹取药,留下一钵。村中曾建葛仙祠纪念葛洪在此炼丹,并因村庄靠山岗而得名“仙岗”。

该村旅居海外侨胞特别多,有 丹灶“侨乡”之称。村中 “水井坊”和 “低井坊”屋舍俨然,巷道笔直,四通八达。 仙岗书院历史悠久(大跃进时拆除),有广东第二大师院之称。

“沙堤得路、隔江烟雨、钓鱼晚望、松门古道、鳌鱼出动、红棉双辉、陈定初晓、蟹泉不息”,被誉为 “仙岗八景”.仙岗村盛产剑花,是著名 “剑花之乡”,水果芒果、黄皮著称;蔬菜以金黄瓜著称。

仙岗牌坊

蟹泉

6.最有诗意的古村——白水塘

白水塘村又名莲塘村。传说与清乾隆年间梅庄名儒 冯成修的诗句“白水莲塘映日红”有关。

20世纪70~80年代因村民多从事建筑行业而被称为 “泥水”村。后来,村民又充分利用山岗优势,在镇内率先大量种植柑橙西瓜,有 “柑橙之乡”和 “西瓜之乡”之称,因此现在白水塘还有一个山岗名唤“西瓜岗”。

村内现存叶氏宗祠、徐氏松岩公祠和邓氏宗祠。

墙画:白水塘全景

白水塘生产队

莲塘与宗祠

7.最有诗意的古村——梅庄村

梅庄村,曾名庄头村,据说因为种有大片酸梅树而改名为 “梅庄”。

1702年,梅庄村诞生了一位“诗中状元”—— 冯成修。关于“诗中状元”,有这么一个典故:有一天, 乾隆皇帝登朝,诗兴大发,对文武百官说:朕想作一对联,有了上联在,下联却想不出来,现在说出来,看谁能对?乾隆皇的上联是:玉帝行兵,雷鼓云旗,雨箭风刀,天作阵。众大臣你看我我看你,无人能对,有位大臣叫庄有恭就推荐冯成修作对。冯成修应召而来,看过上联后,当即对出下联:龙皇夜宴,星灯月烛,山肴海酒,地为盘。群臣啧啧称奇,乾隆随即称道“卿真是诗中状元”!于是诗中状元就成了冯成修的美称。

冯成修,字达夫,号潜斋,清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适文选司员外郎,充乾隆十五年福建考官,升礼部祠祭司郎中。乾隆十八年典试四川,二十四年督学贵州,曾制订学规训士,巡试所至,讲求实学,端正文风。不久,被召回京。61岁告假还乡,掌教广州粤秀、越华书院,授业数百人,他官至文英殿学主讲,世称 “潜斋先生”。

梅庄牌坊

8.暗语最神秘的村庄——赤坎村-

赤坎村,原称陆家村,已有600多年历史。传说黄巢起义时,放鸭者 陈荣志夫妇从南雄逃难此地,并沿用原居处南雄赤坎村名。

村中长者在村道上碰头,往往会喊上一句“里汝力淑兰冯灵冥”或“里汝来自啷经临自啰咪”,让人产生“我在哪”的疑惑。

这两句“暗语”曾是赤坎村村民家家户户用于日常交流的“母语”,仅在村中和周边零散人家中通用,因为相传是盲人间沟通之用,因而又被称作 “盲公话”。

相传100多年前,赤坎村长老从外地学来了盲公话,并在村中流传。由于只有村人才懂,具有很强保密性,就被用作“暗语”交流。

过去村民外出做生意,更爱用盲公话交流,以提防别有用心的人。然而,盲公话,这种曾在仙岗赤坎通用的语言,承载着乡村的百年成长史。因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不同,跟大家平时说话的拼法也不一样,范围小,流通不广,慢慢成了一种濒危的方言。

盲公话传承人陈锡长(左一)、陈伟方(左二)和欧炳康(右一)树下闲聊

翻译:陈锡长:“今晚去哪里吃饭好吃呢?”欧炳康:“去恩樵啦,恩樵很划算!”陈伟方:“去啦去啦!

未完待续···

本次微信展览活动属于“南海地名文化进社区”的系列活动之一,感谢“益动全城 家·南海——公益慈善创意汇”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文字/南海地名文化协会

图片/南海地名文化协会、部分来自网络

排版/家佩 佩欣

Hash:0c20544c1321b5b65d85d9697f5762105681d5c9

声明:此文由 我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