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北京故宫还早两年的古民居:湖南现存最大军事村在常宁中田村

来到衡阳常宁市,朋友带我走进了庙前镇中田村,因为这里有座古建筑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先后被评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中田村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经专家认定,中田古建筑的军事防御性在湖南省排名第一。

常宁市庙前镇中田村古民居始建于永乐二年(1404年),比北京故宫还早两年,是湖南省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

据记载,这个村子的老祖宗福五郎是武官出身,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由茶陵调守桂阳州(今桂阳县),后由桂阳镇守常宁,永乐二年(1404年)奉承旨在常宁实行军屯,发展生产。由于作战多年,屡立战功,衣锦还乡后,看重这块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于是大兴土木,定居于此,娶妻生子。其子荣公娶妻雷氏,生长子吉恭开派在下麻田即今中田……康熙二十八年(1690年)中田版籍归属桂阳,乾隆元年(1736年)被列为常宁管辖。于是繁衍子孙,聚族而居,有40多代人,历时600多年。中田民居是湖南省目前保存较完好、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之一,可与岳阳的张谷英村媲美。

中田村民居是一部用砖和木写成的史书,座南朝北,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规划整齐,无廊无檐,雕刻精美……并具有完整的排水设施,户户相通,形成一体。经古建筑学家考证,认定古民居始建于永乐二年(1404年),清代中期逐成规模。虽经历数百年的风雨剥蚀,目前仍保留了从康熙48年到民国的旧宅100多幢,天井200多个,巷道108条,建筑面积达14000平方米。民居发展最兴旺的时候有800多户,居住者多为李姓,这在国内农村是十分罕见的。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除一些老人舍不得离开外,年轻人都搬迁新居了,有的远在新加坡台湾等地定居。

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古民居群依山伴水而建。穿行在幽深的古巷,抚摸斑驳的屋墙,踌躇在庭院与回廊,诵读着牌匾与檐联,咀嚼着传统村落独特的文化。徜徉在这里,古村落、古建筑、古家风……无不折射出中田村祖辈们的尚武精神。

村前有个的月光塘,有一个传说:月光塘始建于乾隆元年,传说月光塘在未修好之前,中田村后有翠微峰形似猪形,故又叫猪形山,对面冲山村有一山叫虎形山,虎与猪相克,两势相较,形势对中田村非常不利。中田村村民感到很不安,有一地仙托梦于一老婆婆,在中田村禾坪中央修一弯弓形水塘,对准对面村庄,就可以压倒对方势力。月光塘修好之后,村里人刘来祝贺,杀鸡宰羊,好不热闹。但就是没有发现鸡珍子,他们问原因,老婆婆说叫地仙拿走了,临走时,他说:"你塘里放的鱼,只进无出"。从此,中田村的势力愈来愈兴旺,一直延续至今。

漫步在石板小巷里,一座座巨大高耸的院墙,都有防御的射击枪口,有一种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防御体系。 中田村古民居建筑群处处布满了抵御“外敌”入侵的机关。假若“敌人”想在这里房屋上寻找攻击软肋,那也是徒劳的。这里的房屋,门都是石头门框,几乎是用箭孔代替了木窗户,每座独栋的房屋都至少有一个天井来弥补采光和通风的不足。 中田村古民居建筑群与其他地方的建筑风格有些不同,房子基本上无廊无檐,临巷面都是十分狭窄的条形小窗,门槛也高低不一。

一条条规整的巷子,纵横交错,俨然是一副严密布阵的“棋盘”,100多栋各自独立的坚固青砖石头房仿佛一颗颗“棋子”。每一独栋的房屋都是一个坚固的堡垒,每一条巷道随时可以分割成一个个细小的围剿场所,将侵入村里的“外敌”分头击灭,而每个部分既可隔绝,也可紧密配合。如此缜密的军事布局,可以想见,那些不熟悉地形的“外敌”贸然闯入,几乎等于送死!古色古香的青石巷道是古民居的筋脉,是古民居的风格特色之一,它幽深、曲折、四通八达,联络着主干与枝体,巷子不宽,也不像古代商贸街巷随地形地势而或宽或窄,它们非常规整地遵守着同样的尺寸,仅能容下两三人并排同时通过,易守难攻。

中田村村落依时局建成退可守、战可攻的堡垒,稍微留心,至今仍可找出一些当时“寓兵于农”的神秘痕迹。

其实,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是有它的道理的,为了不让“外敌”轻易烧着房子,所以房子不露廊檐。那狭窄的条形小窗,是方便房子里的人观察外面“敌人”的动静,平时还可以用于房内通气采光。

这是一个军事堡垒式的古民居群!到现在为止,走过全国各地1000多处、看过的古建筑具有这样强烈军事性质的,还是第一次。

Hash:1b7704080f8531741607ee23181b2a128f0562b6

声明:此文由 朱文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