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汉川市博物馆,重新认识家乡→

作家冯唐说过:

“一个城市灵魂的高度体现在它的博物馆”。

因为

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

博物馆一直以旁观者的视角站在那里

记录着城市的变化

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春秋时代

铜盉

1974年汉川老城区西街出土

1974年在原城关西街火猴山广播站门前的修街工程中出土了一尊春秋铜盉,据分析,此处应为一春秋墓,同时发现有铜簋、铜鬲、铜舟等文物,这些文物和铜盉应为组合器物,铜盉为敞口,口延残缺,腹部上部饰蟠虺纹一周,上部为鬲形,且为素面,鬲上有流和龙首銴,板长20厘米,口径15厘米,腹径15厘米,重2.15公斤,板长端饰蟠虺纹,通体呈绿色,造型端庄和谐,雄壮美观。

这组春秋时期文物的发现,为研究奴隶社会奴隶主等级制度及古老的酒文化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磨制双孔石铲

1974年汉川县南河乡乌龟山遗址出土

双孔石铲呈淡青色,系水层岩石制作,通体磨光,刃部极薄,有峰口。刃部为“月”形,石铲上部有2个圆孔,大小一致,孔为两面对钻而成。这件石铲是五千年前南河的祖先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的工具,铲上的小孔是为便于扎木柄而钻的,虽然石铲上的两个孔看起来很平常,但是在生产力及生产工具极不发达的原始社会,在石头上钻出两个对穿对过的小孔是相当困难的,是我们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双孔石铲在汉川属首次发现,实属罕见。

石铲寓意磐石之固,人间皆安。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恰似试金石。检验了中国精神的伟大,淬炼出民族精神的火花,传递了中国温度,彰显了中国携手各国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大国担当。

元代

大银锭

1986年汉川县新河民乐丁岗村出土

元代银锭,1986年汉川县新河镇民乐丁岗村出土,银锭上大下小,呈古帽状,正面比较光滑,其它各面较粗造。正面有三行铭纹,即“上上洋点”、六十七号、洪顺合记”。通高15.5厘米,面长40厘米,面宽16.5厘米。下部26.4厘米,宽13厘米。重量49.28公斤。如此重大的银锭为目前湖北地区所罕见,全国亦不多见,这一文物的出土,无疑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湖北地区的金融、货币、银材铸造、储藏运输和地理变迁等诸方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资料。

银锭寓意银山铁壁,人定胜天,在此次抗疫中,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医护者们逆行出征、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志愿者们踊跃参与,他们的臂膀如铜墙铁壁,为人民筑起了抗疫新长城。守护着人民的安宁

西晋

铜弩机

1984年在马口严家山张周湾出土

西晋铜弩机,1984年在马口严家山张周湾出土,同时出土文物还有铜洗、铜棺钉、银发叉等。铜弩机廓长18CM,宽4CM,望山长9CM,悬刀长9.5CM,重3公斤,廓周有两条血槽,望山及廓周由两个机栓横穿衔接,栓长9CM,栓端有8条瓣纹,似蒜驼状,整个器物无锈蚀损坏现象。这组西晋时期文物的出土,填补了我市西晋时期出土文物的空白,同时为研究西晋时期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而西晋时期文物在我省也发现不多。

弩机寓意勠力同心,生机盎然。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待到春暖花开生机盎然日,就是战“役”胜利时。

上面四件文物都在今年“文物系荆楚 祝福颂祖国”文博战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展进行线上展出。

该活动

由国家文物局发起的海报祝福接力活动

旨在鼓舞大家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士气

汉川市博物馆精选

新石器时代双孔石铲、春秋铜盉、

元代大银锭、西晋铜弩机

等4件代表性出土文物

因时代、造型、质地极具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寓意磐石之固、人间皆安

同舟共济、爱好和平

银山铁壁、人定胜天

勠力同心、盎然生机的美好祝福

以前经常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古代科技又不发达,能有什么好东西?”

看到这些展品后

才发现

正是因为对祖宗有这样的偏见

从而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

这些珍贵的藏品

只不过是一件普通的日用品

因为年代久远而披上了古董的外衣而已

殊不知

对于老祖宗们造出来的这些东西

其实有很多至今我们都无法完美复制

就更别谈其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

在这里

不仅能感受来自时间长河的历史文化

从珍贵的文物中窥探历史光景

还能感受因祖宗们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的存在

而为我们和这个城市带来的自豪感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

一定要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

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记者:周书娥

来源:汉川市文旅局

Hash:1fdfba1d0defc7bb6fbc5f4962d556c1bf30c79a

声明:此文由 看汉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