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合葬墓惊现“第三者”,墓中人加起来不足十岁,专家直呼残忍

中国自古以来就看重来世和今生,对于墓葬的讲究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在考古工作中,若是遇到一座坟墓中出现了多具棺木或骸骨的场景。通常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是能通过墓中出土的物品加以判断的,但有时一些“第三者”的出现也会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山东临沂市是书圣王羲之故乡。2003年4月30日,临沂市的一处祖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扩建工作,正当施工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地面突然传来几声闷响,随后竟裂开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突然出现的异象使工人们一头雾水,随后考古队赶到了现场,对土质进行了一番勘探后判断:这里可能有古墓

考古工作进行得很顺利,然而当考古工作人员清理到墓门的时候,在墓门前的空地上发现了一些红色的痕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痕迹对于考古学家们来说无疑又是推敲墓主人身份的一大助力,因为根据《太平御览》中的的记载,用铁矿红粉涂地是天子规格的陵墓。经专家取样检验后确定,这些红色的痕迹就是铁矿红粉,也就是说墓主人一定非富即贵,与皇家脱不了干系。

打开厚重的石门后,墓室里面的情况也呈现在众人眼前。这是座合葬墓,且分东西两室,但根据以往的考古惊艳来看,其他两室墓一般都是前后室,前室内用以上贡祭祀,后室才是棺木。左右两室都是长方形,墓室皆是由青砖所砌,一看就是精土烧制,表面还经过了细细的打磨;放置陪葬品的墓室也不是平的,而是从中间缓坡隆起,就像龟背一般。如此罕见的墓室地面处理方式自然不是随意而成,主要是将棺椁和陪葬品放置在隆起的顶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对随葬物品的浸泡侵蚀。

与此同时,人们透过地面厚厚的尘土发现了一阵奇特的光芒。清理完尘土淤泥后才惊讶地发现,那些光芒是由地面上的金银器、玉器漆器发散出的,共两百五十多件。专家在其中的一件漆器的底部发现了三个纪年:大康七年,大康八年,大康十年。古时“大”通“太”,“大康”即是“太康”,太康则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年号,由此可知此墓真晋代大墓。虽然王氏家族是东晋时期的名门望族,但也没有资格使用红粉涂地的皇家墓葬规格,可见大墓的主人恐怕另有其人。

随后,专家打开了西侧墓室,在“龟背”中央的棺椁中发现了棺椁和尸骸,完整的毛发和指甲说明没有经历过二次迁葬。遗骨散落的头发上有两枚金簪,胸部散落了四十三颗金珠子,双手带有金手镯,手镯附近还有几只金铃铛,交叠的双手上发现了共十一枚金戒指,此外还有翠珠,带钩,甚至锈蚀的刀剑等。奇怪的是这骨骸,头东脚西,骨架纤细矮小,门齿乳牙也已脱离,恒牙尚未长出,经分析这可能是个五六岁的幼儿。一个幼儿能享此高规格的陪葬礼制,难道这幼儿真的是司马氏的子嗣?

东侧的墓室很快也被清理了出来,让在场人员震惊的是,东侧墓室中竟有两副棺木,一具横放在墓门口,另一具斜放在墓门口。竟专家鉴定,这两具骸骨也跟西侧墓室一样,大的不过两三岁,小的不过周岁,但出土的陪葬品较之前者要少了很多。若是夫妻合葬墓,则不会是三人合葬,更不会是三个幼儿,而且由于年龄过小,从骨骼上难以分辨出男女性别。再者说,三个幼儿同时夭折的可能性很小,且并无迁葬痕迹,这就更令人匪夷所思。

一个念头从他们的脑海中浮现:冥婚。在古代,夭折的幼儿是不能厚葬的,通常是用瓮棺葬,而此墓的规格明显为王侯级别,他们自然不想让自己的儿女草草下葬,因此便用冥婚的方式换取厚葬的资格。考古人员从西侧墓室中出土的金簪,金箕,手镯等推断,这位应该就是为皇族夭折的小皇子娶的“小新娘“。要知道在古代很讲究“门当户对”,而墓穴又在临沂,也就是古代的琅琊,在这个地区有这个地位,想必“新娘”应该是出自王氏家族。

同时专家又提出一个残忍的设想:王羲之的祖父王导是东晋开国的第一宰相,身份地位都对得上。那这个小姑娘应该就是被皇上下旨的婚配对象,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也不敢抗旨,所以只能在身后事上给予她更多的补偿。而东侧墓室的两人则可能是司马睿的两个儿子——司马焕和司马安国,想必是夭折后再向王家下聘,可怜这位“小新娘”人事未知就此香消玉殒。

Hash:e11522ab7e2d15faaaf486bbc20176ada36ee45c

声明:此文由 历史大爆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