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日本鬼子炮击的贞节牌坊,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河南叶县水寨乡有一个大部分居民都姓屈的村子,这个村子叫做东屈庄村,村里的大街边,高高伫立着一座青石牌坊,历经200多年风风雨雨,外貌已经今非昔比,但这座牌坊一直被当地人所称道。

当地人都称这座牌坊为“妇道干城”贞节牌坊,其意义就是对封建社会妇女恪守妇道的最高赞赏。

近日笔者有幸亲自目睹了这座贞节牌坊的真容。

牌坊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特有建筑,又称牌楼,其维形是从我国的“衡门“发展而来,而贞节牌坊起始于明代,盛与清代。这种特有的女性文化,对研究古代节烈妇女的礼教制度、旌表制度、宗族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最初,贞的含义与女子守节联系在一起最早出现“”易经”,“恒其德贞,妇人吉“,意思是夫妻关应该长久保持下去,若不恒其德将是自得其羞,更不为丈夫和社会所容。

贞节牌坊的出现与我国古代妇女贞节观念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牌坊是为表扬妇女的贞操而立,包括为死去的未婚夫守节的贞支,丈夫死去不改嫁并能顺公婆的烈女。

在《大明令- 礼令旌表节义》中记载:”明洪武元年明令,凡孝子顺孙,义父节妇,志兴卓异的有司政官举名,监察御史、按察司体核转达上司政官,旌表门闾即贞节牌坊。”

可惜,国内大多数的贞节牌坊在文革中大批被毁掉,目前全国贞节牌坊大概有296座,包括贞节、节烈、节孝三类。这些牌坊主要分布在南方,如安徽浙江等地,河南山东有14座,而河南保存较为完整的就是这座“妇道干城”贞节牌坊。

据村民讲述,此牌坊建于清嘉庆15年(1810年),背后有着一个如泣如诉的故事。据说此地有儒童屈自富与崔氏女自幼定下娃娃亲,后来屈自富于成婚前早逝,崔氏女子竟然守身如玉,终身未嫁。后来崔氏女子勤俭治家,最终富甲一方。后来当地为崔氏女子立下贞节牌坊,以便弘扬该女子的高尚品德。

据热心村民介绍,原来的牌坊高3层,四角飞檐走兽,挂有铜铃,微风过处声传四野,如泣如诉,好像向人们诉说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后来,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在听说此地有如此精美的贞节牌坊后,鬼子竟然来到此地,用山炮轰击牌坊,破坏了牌坊的顶层结构。

再后来,在几十年前的特殊年代,造反派又对牌坊进行了破坏,砸坏了大部分精美的石雕

接下来,我们就仔细品味一下这座贞节牌坊的精美建筑艺术吧!

横额刻有“妇道干城”,右侧书写“奉旨旌表已故儒童屈自富之妻崔氏节孝”。

立牌坊的日期是嘉庆十五年三月初一。

狮子绣球石雕

已经面目全非的龙虎相斗石雕

凤凰单展翅和麒麟石雕

何仙姑提篮送仙桃

鲤鱼跳龙门石雕

牌坊上层结构原有的三层阁楼和金属铃铛早已荡然无存,横额上的几个明显孔洞据说是镶嵌八仙人的地方,具村里老年人说,那些精美石雕在百年前就已经被盗。

牌坊朝南一面左右分别雕刻雄狮和雌狮一尊,虽然狮子破损严重,但当初精美的雕刻技艺完全可以从细腻的刀工中体味到。

牌坊背面是抱鼓石,敦厚结实,有幸没有被破坏。

这座屹立在旧时通往北舞渡大道边的贞节牌坊,也曾经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雨,也经受了200多年人们的景仰或不解,更是经受住了外来入侵者的恣意破坏,最终也经受住了后人的恶意中伤。

但是,这座贞节牌坊如今仍然在,无论你理解还是不解。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闲悠记

Hash:eb18b0f7a5fad3e045da8311c6be7e8dd971efec

声明:此文由 闲悠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